龔逢春(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原副校長)

龔逢春(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原副校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龔逢春 (1908一1978),陝西城固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 年參加革命運動,在陝南從事地下鬥爭。1933 年任中共陝南特委宣傳部部長;1934 年任西北抗日義勇軍政治部主任;1935 年任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政治部主任。後調任中共陝甘邊特委官傳部部長。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參加鞏固發展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各次反“圍剿”作戰。1936 年任陝甘邊紅軍第二路游擊隊政治委員。1937 年任中共陝北省委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晉察冀區委官傳部部長、中共晉西北區委組織部部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中共川西區委第三書記等職。全國解放後,歷任四川省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組織部第一副部長,西南局黨校校長、黨委書記,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副校長等職。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78 年12月1日於北京病逝。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逢春
  • 國籍中國
  • 籍貫:陝西城固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78年12月1日
  • 畢業院校:陝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龔逢春(1908—1978),原名永祿,字福疇。陝西城固人。1927年至1928年,先後就讀於馮玉祥部在西安舉辦的軍官學校和陝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曾參加中共和共青團組織領導的學生運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冬被中共陝南特委軍事委員會派到趙壽山部做兵運工作。1932年5月轉到陝西警備第一旅,1933年隨警一旅到西安,7月在陝西耀縣參加了王泰吉騎兵團的起義,後在新成立的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從事政治工作。1934年夏任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政治部主任,同年冬,調任中共陝甘邊特委委員、宣傳部部長。1935年3月,任陝甘游擊隊安塞五支隊政委;10月調任保全獨立營教導員,為創建陝甘革命根據地做出了貢獻。同月到保全,得知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吳起鎮的訊息後,即與保全獨立營營長馬福冀迅速趕到吳起鎮,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匯報了陝甘邊和陝北蘇區的基本情況,特別匯報了陝北錯誤肅反問題,明確表示不應逮捕劉志丹等領導人和紅二十六軍的大批幹部。毛澤東非常重視他的匯報,當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即派王首道等到瓦窯堡釋放劉志丹等100餘名幹部。1936年1月,龔逢春調任中共赤安(今志丹)縣委書記。同年底,又調中共陝北省委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龔逢春先後任中共晉察冀省委、邊區委宣傳部部長,中共晉西北區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兼宣傳部部長、社會部部長、黨校校長等職,為創建晉察冀、晉綏抗日根據地和培訓幹部做出了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宣傳部部長、社會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和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婦女工作委員會書記。1949年隨軍南下四川。
解放初,龔逢春任川西區黨委第三書記、川西區土改委員會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1952~ 1954 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組織部第一副部長,西南局黨校黨委書記、校長。1954 ~ 1958 年夏,任中央第七中級黨校黨委書記、校長,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1958 ~ 1962 年任中共四川省委黨校黨委書記、校長。1963 年後,任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副校長,第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中全會上增選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1978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

後世紀念

龔逢春同志故居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上元觀鎮,占地面積約513.2平米,是龔逢春幼年、青年生活、學習之地。2020年5月城固縣縣委、縣政府將其列為革命紅色遺址單位進行修繕復建和布展設計,2020年底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