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義霞,女,安徽省無為縣的鄉村小姑娘,一曲《愛的奉獻》傳唱全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義霞
- 國籍:安徽省無為縣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無為縣
人物生平,人物故事,人物現狀,
人物生平
龔義霞一爿小店維持生計 太平鄉政府往北沿一條沙石路走約4公里,有人指著路邊一處低矮的小屋對記者說:“龔義霞家到了。”這是緊靠路邊的兩間磚牆小屋,屋檐外支著幾塊石棉瓦做涼棚,屋牆上有個小窗戶,湊近了才看清屋裡是個小店,土坯上搭著塊木板算是櫃檯了,上面擺放著些糖果、鹽、香菸等物。 龔義霞的脊椎被截掉6厘米後幹不了體力活。1991年,她在路邊租了間小屋開個小店。1993年,那間屋被人收回去了。又遇母親去世,一家人的生活只靠父親種田,無法給她更多的幫助,還是親友們借了4000元錢幫她蓋了現在這兩間小屋,又重新開了店。 龔義霞說,1997年,本縣倉頭鎮農村青年汪國富與自己結婚,小汪人老實,對自己非常好。自己一心想生個孩子,不聽醫生的多次警告,硬在1999年正月生了個兒子,是剖腹產的。歷經九死一生磨難後,總希望天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著,給兒子取名叫“汪康”就是這意思。二姐掛念十年不變 鄉幹部告訴記者,這些年裡每到春節前北京的一些媒體都有記者來採訪她。龔義霞手術後每次到北京複查時,都吃住在聶珊珊家裡。聶珊珊還特地到無為縣探望龔義霞,這位京城“二姐”人真的不錯,十多年了還念念不忘一個鄉村小保姆,不容易呀!
人物故事
1983年的農曆正月,年僅15歲的龔義霞,到北京給人當保姆。在第一個的僱主家做了一年半後,也就是1984年的家務活。聶衛平的母親和聶珊珊住在一起,所以每過一段時間,聶衛平便到二姐家來,看望母親。第一次得知聶衛平是名人的龔義霞,初次見面時,還有點膽怯,既不敢和他說話,又不敢上桌和他一起吃飯,不是躲在廚房搞衛生,便是在一旁逗孩子玩。這時,聶衛平總是說:小霞,你怎么這么生分,不像一家人似的,趕緊過來上桌吃飯。 “棋聖”的這些話,一下子拉近了兩人間的距離,“棋聖”光環的背後,就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大哥哥”形象,久而久之,龔義霞便有了一個“棋聖”的哥哥。
在聶家的日子是快樂的,一晃到了1987年的年底,腰部疼了多日的龔義霞,一直忍著,沒有告訴聶珊珊。不想,一天早上起床穿褲子時,右大腿胯骨部位一陣疼痛,讓她實在無法再忍受了。這時,聶珊珊才知道龔義霞病得這么嚴重,立即和丈夫臧今非要帶龔義霞去醫院。一開始,龔義霞不願麻煩,認為沒有什麼大礙,同時又怕去醫院醫藥費太貴,無法支付。這時,聶珊珊便勸她:有病就要看,藥費的事,我來解決。
經醫院檢查:龔義霞可能患上的是脊椎巨骨瘤,只有等病情確診後,才能實施手術。由於病情複雜,這期間,龔義霞先後做了6次大牽引手術,但病情都沒有絲毫的起色,其忍受的病痛,龔義霞形容:那就像童話故事裡的美人魚,將魚尾變成雙腿時,走在刀尖上一種割裂的劇痛。除此之外,就是打針、吃藥也無法解決的整夜整夜不能入眠的痛苦,如果不是一種對生命的渴望,是無能如何也挺不過去的。因為那時自己太年輕,想活下去的意念太強烈,要是放在今天,我可能就沒有這么堅強的毅力挺過這些痛苦。
最後,在聶珊珊的多方聯繫下,龔義霞住進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經專家診治,確診了病情。但醫生說:治療費用至少需要2萬元。要知道,1987年,一般普通百姓的收入一個月只有百十元左右,2萬元的醫療費,對當時的聶珊珊一家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儘管聶珊珊有個名人弟弟聶衛平,可在那時,聶衛平的收入也和一般普通百姓相差無幾,巨額的醫療費讓聶家犯難了。儘管如此,聶珊珊還是毫不猶豫地將龔義霞安排進了積水潭醫院住下,並為她交付了前期的治療費用。這時已是1988年的元旦,醫院再次催繳所有的手術費用,這讓聶家遇到了很大的困難。1988年1月12日,當《北京日報·農村版》的編輯部得知此事後,將龔義霞的境遇作了報導,希望北京市民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幫龔義霞。報導一經刊發,許多北京市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於是很快湊齊了手術費,使龔義霞的治療得以順利進行。
一曲《愛的奉獻》
傳唱全國
龔義霞的手術很成功,經過治療,她終於可以出院回家了。回到家鄉,本以為脊椎被拿掉了6寸多的龔義霞,這一輩子大概就要與床為伍了,不想她的恢復狀態出奇的好,到了1988年的3月8日,她竟然能站立起來了。隨後,她又像常人一樣,生活上除了不能做重活外,不能長久地站立、行走外,一般的生活她完全可以自理了,而據醫學專家說:在醫學上,像得了她這種病的病人,能恢復成這樣的水準,不能不說是醫學上的一個奇蹟。
於是龔義霞十分高興地將自己恢復的好訊息,寫信告訴了聶珊珊。不久,聶珊珊回信說:你的“棋聖”哥哥聶衛平,將你治病的整個過程,多次說給他的一些演藝界的朋友們聽,大家聽了十分感動,都說要將你的情況,琢磨寫個作品出來。
1988年的臘月二十七,龔義霞意外地收到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劇組的邀請電報,請她參加春節晚會現場錄製。於是,龔義霞再次回到了北京,再次見到了她的聶姐姐和聶哥哥。在春節晚會錄製的那天,當主持人鞠萍動情地將龔義霞與聶珊珊一家的故事,通過電視向全國億萬觀眾講述後,歌星韋唯一曲飽含深情的《愛的奉獻》,隨即唱響,傳遍全國,溫暖著所有人的心。這時,龔義霞才明白:這首歌是為她而作的。而她也因《愛的奉獻》,創出了生命的奇蹟,因為像她這種病,能治癒、能恢復、能活下來,她幾乎是首例。她唯有好好活著,好好地生活,才對得起關心她、幫助她的聶家人和所有的社會愛心人士。
人物現狀
時間的長河流到了今天,當年年輕的龔義霞,如今也已42歲人到中年了。由於身體的原因,不能持續地勞作,所以她也無法再外出打工了。然而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生性好強的龔義霞,不願再去麻煩聶家,不願再靠別人的資助生活,她要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於是病癒後的龔義霞,在家人的幫助下,在家門口開了一個小賣店,賣一些小雜貨及小孩子吃的小食品,雖說無法一下子讓生活富裕起來,但終於能自己養活自己了。 1997年,命運之神再次眷顧龔義霞。三十歲左右的龔義霞戀愛、成家了,雖說丈夫小她三歲,但對她十分關心體貼。知道龔義霞身體不好,不能勞累,於是婚後,家中所有的重活丈夫全部包下,2畝多地的莊稼,也全是他一人做,十多年了,一直無怨無悔。更讓人高興的是:得了如此大病的龔義霞,婚後還生了一個健健康康的兒子,連她的左鄰右舍都說:奇蹟,想不到。 而今,龔義霞的兒子12歲了,讀國中一年級。說到兒子,龔義霞一臉的笑容,兒子十分懂事,從不要她煩神,學習上很是自覺,目前成績也不錯。每天早上上學,都是兒子自己起來給自己燒早飯,每天放學回到家,兒子做完作業,也總是幫家裡乾點活。雖說家中的小店開在社區的公路旁,但由於社區裡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社區離石澗鎮又不遠,因而來小店買東西的顧客很少,只能賣賣小孩子的幾角一包的小食品,每天的營業額也就十幾元,利潤少得可憐,也就僅僅糊個生活上的溫飽。 對此,黃圖社區的周書記說:龔義霞是一個很能幹、很開朗的人,也是一個從不願麻煩別人的人。她雖然唯讀了三年的國小,但說話、辦事都很有條理,她要不是身體的原因,她家的生活肯定要比現在好多了。 對於這次她的“棋聖”哥哥聶衛平主動與她聯繫,要給她幫助的事,龔義霞說得好:其實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都有“棋聖”哥哥的電話,我也一直與聶珊珊姐姐有聯繫,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在電話里問候,但我不能再去麻煩他們。雖說我現在生活不是十分富裕,但也能自食其力、衣食無憂,我只有自強自立,才能告慰聶家及所有幫助、關心過我的人。我能幸運地活下來,並有了今天這樣幸福的家庭,對這種平平淡淡的平凡人的生活,我已經很知足了,也很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