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德

龔明德,集藏書家、研究專家、作家三位於一身,是中國當代堅守高雅出版文化的優美出版家,大約藏書四萬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明德
  • 國籍:中國
  • 職業:集藏書家、研究專家、作家
  • 代表作品:《〈圍城〉匯校本》
個人簡介,代表性責編作品,

個人簡介

龔明德,集藏書家、研究專家、作家三位於一身,是中國當代堅守高雅出版文化的優美出版家,大約藏書四萬冊。一九五三年生於湖北南漳縣,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三年先後任國小、中學、大學教師,一九八三年從湖北調入四川文藝出版社,以組編新文學研究、文藝理論、散文書話領域的高品點陣圖書著稱。

代表性責編作品

有《〈圍城〉匯校本》、《董橋文錄》、《余時書話》、《巴金書簡》、《凌叔華文存》、《巴金的一個世紀》等。他致力於五四新文學研究,著有《〈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修改箋評》、《新文學散札》、《昨日書香》、《文事談舊》、《書生清趣》等考索專集和書話隨筆集。現執教於四川師範大學。
老給巴金做責編 他被誤當巴老親戚
藏書家龔明德講述他做編輯工作26年來與巴金、流沙河等名家之間的故事

本報訊 (記者 蒲蘭) 給名家當編輯,零距離接觸名人作家,感受他們的風采。昨日,成都故事特邀了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藏書家龔明德先生,講述了他做編輯工作26年來與巴金、流沙河等名家之間的故事。
龔明德先生曾在四川文藝出版社做編輯工作共有26個年頭,先後為章克標、巴金、流沙河、姜德明、董橋、張放、羅強烈、李一清、張阿泉以及凌叔華、林徽因等名家的圖書做責任編輯的工作。
26年給名家的圖書做責編,26年與各位名家近距離接觸,龔先生對於這些名家有更多的了解。昨日的故事會上,他講述了給這些名家圖書編輯時與他們接觸中的故事和感受,他首先講述了自己與巴金老師的故事。龔先生說,巴金的第一部書信集、回憶巴金的第一部個人文集、巴金的截至當今唯一的一部大型年譜、巴金100歲生日之前的一部百萬字的《巴金的一個世紀》、巴金去世後第一部也是截至當今唯一的一部故鄉人回憶巴金的文集等等,這些圖書都是他一人獨立擔任責編工作的。由於四川文藝出版社不斷地組織出版巴金和有關巴金的圖書,甚至有讀書愛好者誤認為他是巴金老師的親戚。
除了巴金老師,龔明德先生還為流沙河的圖書做過責任編輯。“我是流沙河先生的後輩,我是從流沙河的讀者升華為他的責任編輯的。”龔明德先生說自己也很喜歡流沙河的作品,在四川文藝出版社曾經是“流沙河專門責編”。現在雖然離開了出版界,也仍然在給流沙河的新寫著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編輯工作。
書愛家龔明德
與龔明德先生相交多年,卻一直緣慳一面。他的藏書之豐在讀書界是很有名的,從時常出現在《深圳晚報》《藏書報》等報刊上的“書運亨通”系列文章中,可以看出龔明德先生的淘書之勤。他特別厭惡別人稱他為藏書家,他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辭彙“書愛家”。藏書家與書愛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龔明德先生做學問的嚴謹與執著令人敬佩。《新華字典》經過眾多專家學者修訂後,號稱“錯誤率為零”,然而,龔明德先生竟然找出了許多錯誤之處,寫出了多篇糾錯文章。他因《〈圍城〉匯校本》引發了一場與錢鐘書的官司。事隔幾年後,北京一位朋友在潘家園淘到了當時圍繞這場官司的一些錢鐘書、楊絳等人與人文社的通信。這些信中還有一位著名的書話家因為當時曾為《〈圍城〉匯校本》寫過書評,怕受牽連,而極力擺脫表白自己的信件。看了這些信就可以想像的出當時龔明德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阿 瀅)
書愛家龔明德
與龔明德先生相交多年,卻一直緣慳一面。他的藏書之豐在讀書界是很有名的,從時常出現在《深圳晚報》《藏書報》等報刊上的“書運亨通”系列文章中,可以看出龔明德先生的淘書之勤。他特別厭惡別人稱他為藏書家,他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辭彙“書愛家”。藏書家與書愛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龔明德先生做學問的嚴謹與執著令人敬佩。《新華字典》經過眾多專家學者修訂後,號稱“錯誤率為零”,然而,龔明德先生竟然找出了許多錯誤之處,寫出了多篇糾錯文章。他因《〈圍城〉匯校本》引發了一場與錢鐘書的官司。事隔幾年後,北京一位朋友在潘家園淘到了當時圍繞這場官司的一些錢鐘書、楊絳等人與人文社的通信。這些信中還有一位著名的書話家因為當時曾為《〈圍城〉匯校本》寫過書評,怕受牽連,而極力擺脫表白自己的信件。看了這些信就可以想像的出當時龔明德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阿 瀅)
龔明德先生對年輕愛書人都給予積極的幫助和鼓勵,傾力培養讀書種子。對老一輩作家更加尊重。一次,與朋友聊天,我笑稱龔明德是流沙河辦公室主任。流沙河先生去湖北、到南京皆由龔明德陪同;龔明德先後為流沙河編輯了《流沙河短文》、《流沙河隨筆》、《再說龍及其他》等著作;有人需要流沙河題字也大都找龔明德從中聯繫。流沙河對龔明德組織的活動也每每出席坐鎮給予支持。因此,可說龔明德是當之無愧的“流辦”主任。
流沙河先生曾贈龔明德一聯:“陪著齋中萬卷,斷了門外六場。”龔明德先生齋名“六場絕緣齋”,所謂六場,即舞場、賽場、官場、賭場、情場等。有人提出異議,說他情場未絕,其實六場為泛指一切與書無關的場面。流沙河先生覺得“六場絕緣齋”不大好,遂在一次與龔明德南遊歸來的火車上取齋名為“明德讀書堂”,與“六場絕緣齋”並用。龔明德先生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生,而是構築書香社會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當紙質讀物漸有被電子讀物取代之勢時,成都的閱讀活動卻頻繁舉辦,新書品評會、講座、書人茶聚等等,如火如荼,這座城市又像上世紀40年代一樣,備受矚目,成了書人嚮往之所。活動策劃者便是龔明德先生。
目前,自稱在出版社“打工”25年的龔明德先生,又再次回到大學恢復了“賣嘴”生涯,並從事專職研究,可謂龍回大海。相信將來他會有更多的著作為社會增添書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