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明(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共運史室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龐曉明,男,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共運史室主任,副研究員,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龐曉明
  • 國籍中國
  • 性別:男
  • 職稱:副研究員
  • 學歷:博士研究生
人物簡介,學術成果,出版圖書,

人物簡介

出版專著2部,其中獨著一部,合著一部(第一作者)。合譯著作一部(第三譯者)。發表譯文論文20餘篇。參加過中國社科院中長期社會科學發展規劃和馬工程教材的編寫工作,是馬工程國際共運史教材編寫組的主要成員。2011年被倫敦大學授予“客座研究員”稱號。

學術成果

1.論文:“論文化的商品屬性”,《秦皇島日報》理論版1997年第10期,3千字,獨撰。
2.論文: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現代性的生成,《哲學思辨與改革開放》海潮出版社1999年,5千字,獨撰。
3.論文:“本雅明歷史哲學的神學取向”,《宗教》2001年第2期第42頁至第45頁,2001年6月出版,6千字,獨撰。
4.論文:“意識形態批判話語的歷史考察” ,《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第14頁至第16頁,2002年3月出版。5千字,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第5期第24頁至第26頁轉載。獨撰。
5.論文:“追尋馬克思的問題式”,《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第12頁至第14頁,2002年4月出版。4千字,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第8期第67頁至第69頁轉載。獨撰。
6.論文:“馬克思理論來源新解”,《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論文集刊第57頁至第59頁,2002年7月版,4千字。獨撰。
7.論文:“馬克思與斯賓諾莎關係辨析”,《青年思想家》2002年第3期第7頁至第9頁,2002年6月出版,5千字,獨撰。
8.理論文章:“打造中國氣派的社會科學”,《中國青年報》2002年8月3日第3版,3千字,獨撰。
9.理論文章:兩種教育觀的碰撞,《教育導報》2002年8月27日第3版,2千字,獨撰。
10.譯文:“意識形態的較量”,載於何秉孟姜輝《階級結構與第三條道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7千字,獨譯。
11.譯文:“盎格魯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及歷史推論法”,載於何秉孟姜輝《階級結構與第三條道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25千字,獨譯。
12.譯文:“全球化與社會民主主義的終結”,載於何秉孟姜輝《階級結構與第三條道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5千字,獨譯。
13.譯文:“第三條道路與新工黨”,載於何秉孟姜輝《階級結構與第三條道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7千字,獨譯。
14.理論文章:構建和諧社會的辯證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10月13日學術版,3千字,獨撰。
15.專著:《結構與認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21萬字,獨著。
16.論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當代意義”,《青海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6千字,獨撰。
17.論文:“反思阿爾都塞:結構主義與辯證法”,《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2期,7千字,獨撰。
18.譯著:《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薩松著 姜輝 于海青 龐曉明譯,上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月,100多萬字,本人翻譯30萬字。
19.論文:“第二國際的理論偏差及其後果”,載於曲慶彪主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問題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4月版。7千字。(2007年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7千字,獨撰。
20.專著:《批判 隱喻與反諷-當代西方左翼學者研究資本主義方法論辨疏》(合著,第一作者),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21萬字,本人承擔17萬多字。
21.論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思維及其方法論創新”,《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1期,9千字,獨撰。
22.論文:“伯恩斯坦的思想源流”,《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9年3月19日學術版,4千字,獨撰。
23.論文:“德希達的解構策略及其套用範例分析”,《國外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11千字,獨撰。
24.論文:“阿爾都塞的理論遺產及當代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9年《國際社會科學》第1期。
25.論文:“改良與革命-19世紀共運史基本問題尋蹤”,《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9年6月25日學術版,4千字,獨撰。2010年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文摘》第1期全文轉載。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龐曉明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6年10月1日
《結構與認識》是2006年10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龐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