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勇 博士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土壤生態學、恢復生態學與森林生態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龐學勇
- 職 稱:研究員
- 學 歷:博士研究生
- 通訊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號416#
基本信息,教育經歷,工作經歷,訪問學者,目前主要興趣,代表論著,參編專著,成果獎勵,科研項目,
基本信息
龐學勇 職 務:
職 稱:研究員
學 歷:博士研究生
通訊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號416#
教育經歷
1995年9月-1999年7月 四川農業大學 土壤與農業化學
1999年9月-2002年7月 四川農業大學 土壤學
2006年9月-2009年7月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植物學
工作經歷
2002年7月-2004年7月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研究實習員
2004年8月-2009年7月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助理研究員
2009年8月-至今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副研究員
2010年11月-2010年10月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訪問學者
近10年來一直聚焦於青藏高原東部脆弱山地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過程中土壤研究,以山地各垂直帶(乾旱河谷、亞高山及高山帶)生態系統土壤生態關鍵問題入手,自2000年以來深入開展了土壤結構與功能及其恢復動態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部之光”博士項目等7項,參加過國家973青藏項目專題、國家科技支撐課題、中科院西部行動計畫項目等10餘項,發表相關論文55篇(章),參編專著6部,被引用600多次。
目前主要興趣
(1) 全球變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機質積累與穩定性機制研究;
(2) 野外原位監測低效人工林調控(間伐、施肥與凋落物管理等)中地下生態過程(包括土壤CO2動態、土壤C、N礦化及相關微生物結構和功能轉換等);
(3) 由於樹種轉換導致凋落物特性差異,如何影響土壤C、N、P循環及其機制。
研究方向恢復生態學、土壤生態學、森林生態學
代表論著
代表性論文
1. Pang XY., Bao WK., Zhu B., Cheng WX. 2013. 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to thinning in a pine planta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 Yan XL., Bao WK., Pang XY., Zhang NX., Chen JQ. 2013.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influence ground bryophyt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after forest clearcutting.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3. Yan XL, Bao WK, Pang XY. 2013. Indirect effects of hiking trails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trunk-epihytic bryophytes in an old-growth fir forest. Journal of Bryology, (Aceepted).
4. Yin CY., Pang XY.,* Chen K., Gong RG, Xu G., Wang X. 2012. The water adaptability of Jatropha curcas is modulated by soil nitrogen availability. Biomass and Bioenergy
5. Pang XY., Bao WK., Wu N. 2011. The effect of clear-cutting of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6. Pang XY., Bao WK. 2011. Effect of substituting plantation species for native shrubs on the water-ho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st floor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7. Pang XY., Wu N., Liu Q., Bao WK. 2009. The rela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nutrients under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in Western Sichuan. Acta Ecologica Sinica
8. Yin C., Pang XY, Chen K. 2009. The effects of water,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growth,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of two poplar specie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9. Yin C., Pang, XY, Lei Y. 2009. Populus from high altitude has more efficient protective mechanisms under water stress than from low-altitude habitats: a study in greenhouse for cuttings. Physiologia Plantarum,
10. Pang XY., Bao WK.,Zhang YM. 2006.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under different Cupressus chengiana forests using multivariate approach. Pedosphere
11. 幸福,包維楷,龐學勇,閆曉麗,劉鑫. 雲杉人工純林中樹木個體徑向生長過程及林窗疏伐後的釋放效應.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12. 江元明,龐學勇,包維楷. 2011. 岷江上游油松與雲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影響因素. 生態學報
13. 王成,龐學勇,包維楷. 低強度林窗式疏伐對雲杉人工純林地微氣候和土壤養分的短期影響. 套用生態學報
14. 龐學勇,包維楷,吳寧. 森林生態系統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影響因素研究進展.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15. 龐學勇,包維楷,吳寧,江元明,王成. 九寨-黃龍核心景區主要植被類型土壤物理性質比較研究.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16. 龐學勇,丁建林,吳福忠,王紅梅,吳寧,包維楷. 露營避災對城市公共綠地土壤呼吸的短期影響.生態學報
17. 龐學勇,包維楷,吳寧. 岷江上游乾旱河谷氣候特徵及成因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18. 龐學勇,包維楷,張詠梅. 岷江上游中山區低效林改造對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19. 龐學勇,包維楷,張詠梅. 岷江上游中山區低效林改造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水土保持通報
20. 龐學勇,包維楷,張詠梅. 青藏高原東部暗針葉林採伐跡地小氣候及植被演替.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1. 龐學勇,包維楷,張詠梅.青藏高原東部暗針葉林採伐跡地土壤環境變化.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2. 龐學勇,包維楷. 岷江柏各地理居群生長狀況及氣候因子分析. 生態環境
23. 龐學勇,包維楷. 岷江柏林下土壤養分特徵及種群間差異分析. 山地學報
24. 張勇,龐學勇,包維楷,尤琛,湯浩茹,胡庭興. 土壤有機質及其研究方法綜述.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5. 龐學勇,劉慶,劉世全,吳彥,林波,何海,張宗錦.川西亞高山雲杉人工林土壤質量性狀演變.生態學報
26. 龐學勇,劉世全,劉慶,林波,吳彥,何海,包維楷.川西亞高山雲杉人工林地有機物和養分庫的退化與調控.土壤學報
27. 龐學勇,劉慶,劉世全,吳彥,林波,何海.川西亞高山針葉林植物群落演替對生物學特性的影響.水土保持學報
28. 龐學勇,包維楷,張詠梅,冷俐,袁志忠. 岷江柏林下土壤物理性質及地理空間差異.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9. 龐學勇,劉世全,劉慶,吳彥,林波,何海,張宗錦.川西亞高山針葉林人工重建過程中植物群落演替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水土保持學報
30. 龐學勇,胡泓,喬永康,潘開文,劉世全,陳慶恆,劉慶.川西亞高山雲杉人工林與天然林養分分布和生物循環比較.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31. 龐學勇,劉慶,劉世全,吳彥,林波,何海,張宗錦.人為干擾對川西亞高山針葉林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32. 龐學勇,劉世全,張世熔,夏建國,陳遠學,向雙.四川盆中丘陵坡土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山地學報
參編專著
1) 包維楷,龐學勇,李芳蘭,周志瓊,等著. 2012.乾旱河谷生態恢復與持續管理的科學基礎. 北京:科學出版社.
2) 包維楷,龐學勇,朱珠,閆曉麗,王晶,李玉武等. 2012. 旅遊干擾對九寨-黃龍核心景區沿湖陸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影響 (第三章). 見:吳寧主編. 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與黃龍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科學出版社.
3) 包維楷,張詠梅,龐學勇等. 2007. 中山生態恢復與實踐 (第七章). 見:吳寧(主編). 山地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理論與岷江上游的實踐.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4) 包維楷, 龐學勇, 王春明, 何其華. 2007. 乾旱河谷及其生態恢復 (第八章). 見:吳寧(主編),山地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理論與岷江上游的實踐.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5) 龐學勇,包維楷. 2005. 公路建設破壞植被的恢復與重建 (第四章). 見:孫書存,包維楷(主編). 恢復生態學.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6) 龐學勇,吳彥等. 2002. 川西雲杉人工林演替過程中養分循環研究 (第五章). 見:劉慶(主編). 亞高山針葉林生態學研究.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成果獎勵
l. 乾旱河谷生態恢復與持續管理研究 (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3)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青藏高原東緣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機質積累與穩定性機制研究
戰略性先導性專項子課題,雲杉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與示範
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子課題,山地生態系統關鍵地下生態過程研究
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專題,亞高山雲杉人工林改造與生態功能恢復技術
西部之光博士項目,植被恢復對土壤有機質質量的影響:基於物理、化學組分及13C NMR光譜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傳統林業實踐對土壤物理組分碳、氮動態及周轉影響
中科院前沿創新項目,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活性有機碳動態、周轉速率及調控策略研究,西部行動計畫專題,中山次生植被生態系統的恢復過程與生態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