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順成

龍順成

"龍順成"是享譽京城的百年老字號,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862年(清同治年間)。五十年代末,在合併北京所有硬木家具生產廠家,集北方明清家具各流派之大成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清宮造辦處所作家具為代表的"京作"這一獨特的宮廷家具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順成
概況,中國家具,古舊家具,旅遊,地理位置,文化,歷史,神秘國寶,

概況

龍順成 位於永定門外大街路東。開業於清光緒初年,原址在前門外大市路南,是京城內專門經營桌椅櫃箱的木器店。創辦人姓王,約在清同治初年在大市路南同興和硬木桌椅鋪東邊開辦了一個小木材廠,承包房屋建築中的木工活。不久,他改做桌椅經營,取名龍順。幾年後,因與他人合股經營,遂將字號改稱龍順成。主要製作和經營八仙桌、六仙桌、二屜桌、架几案、條案、廚櫃、錢櫃、立櫃、連三、方凳、條凳、官帽椅子、羅圈椅子、箱子等硬木家具,生意興旺。榆木擦漆產品十分著名。龍順成木器重視質量、主張信譽至上,一漆三油(即上漆前先上一道桐油,使之滲入木中,經一個月左右風乾,再上三道漆),從不偷工減料。龍順成為取信顧客,在每件木器上都寫有“龍順成”三字,用漆塗好,以為標記。
龍順成龍順成

中國家具

龍順成是硬木家具“京作”的代表,龍順成的發展一直以文化來依託。因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造就和發展了中國家具,尤其是經宋、元以後發展起來的明清家具,達到了中國家具藝術的巔峰。北京這一有著3000年建城史和850年建都史的中國及東方幾千年古老文化濃縮和典型代表,孕育產生了“京作”家具。北京文化以潛移默化、水滴石穿之功效映射於家具之中,伴隨著筒子河,四合院繁衍生長,日久天長,形成了“京作”家具特有流派與風格。
龍順成龍順成

古舊家具

為使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產得以發揮,龍順成設有古舊家具經營部、古舊家具修復中心。龍順成的古舊家具修復中心(業內稱"舊活"),還古舊家具以原貌,而不是粉飾與做作。"舊活"挽救了許多瀕於散亂的罕見珍品,使之重放光彩。

旅遊

2000年,“龍順成”成立了旅遊辦,開發籌備龍順成旅遊定點單位,3月20日,市旅遊辦、區旅遊辦的領導來到龍順成,舉辦掛牌儀式。龍順成成為北京市第一家開辦旅遊的硬木家具廠,與各大旅行社簽定協定,介紹“龍順成”老字號,使更多的旅遊團隊在境外就知道中國首都有一個生產仿明清家具傳統工藝的廠家——百年老字號“龍順成”。經過不懈努力,已接團百餘個,上千人次,成功塑造了一個傳統老字號的形象。
龍順成龍順成
2001年,“龍順成”院裡成立了一個龍順成文化茶社,又名五味齋,集家具、繪畫、戲曲、文學、鳴蟲為一體。龍順成這樣做是想給京味文化搭台唱戲,並不是把眼光拘泥於京作家具上,而是更多地宣傳京味文化。2002年2月19日至26日,第一屆龍順成京味文化節開幕,一百多位民間手工藝家,戲曲和曲藝票友、作家等聚攏於此,共同交流探討,弘揚京味文化。

地理位置

乘車路線:2路,17路,百利寶101路,729路,707路,826路,859路,沙子口下車,往北走200米路東

文化

“龍順成”由中國文物專家、著名學者、文物鑑賞家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題寫,王世襄號暢安,北京人,尤在明清家具鑑賞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
龍順成龍順成
“京作”家具的產生與發展跟“京味”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京味”文化與“京作”家具是相輔相成的一對,同為老北京的文化精華。 2001年起龍順成每年舉行“京味文化節”以挖掘整理“京味”藝人瀕臨失傳的絕活絕藝,內容涉及北京的工藝,北京的民俗文化,北京的工匠文化,包括北京的京味書畫,還有京味大鼓曲藝。
“龍順成”把“京味文化”與“京作”家具發揚光大為己任,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經營企業相結合。2003年成功的將"魯班祠碑"請進"龍順成",並且在首屆中國傳統家具博覽會上成功的舉辦了“魯班文化”展,贏得了廣大顧客與專家的好評。此外龍順成 成功的舉行“龍順成杯蟋蟀大賽”和“明清家具攝影展”致力於發揚光大“京味文化”,形成了以文化促企業發展的經營理念,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

歷史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由於新式家具出現,生意下降。1956年,參加了公私合營,與興隆桌椅鋪、同興和硬木家具店等三十五家並了廠,稱龍順成桌椅鋪。1963年龍順成廠址遷到永定門外大街路東,集中力量生產“京作”硬木家具,其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深受歡迎。目前,龍順成已改稱北京硬木家具廠。
清末民初,在北京城東南角的龍鬚溝、金魚池附近的曉市大街(又稱東大市),是北京有名的夜市。在曉市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的祖師爺魯班的廟宇,香火甚盛,人稱魯班館。其周圍幾條胡同里,有大大小小三十五家木器作坊和店鋪,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師傅。其中有許多能工巧匠,是"清宮造辦處"走向衰退後,流散於民間的工匠師傅。他們擅做各式各樣的硬木家具,對於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傳統家具起到了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
乾隆在位的60年,既是清帝國的盛世,又是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宮造辦處也進入停滯階段,繼而走下坡路:造辦處的活計日漸減少,並走向衰退,從此許多工匠流落於民間,一部分便聚集在東曉市一帶。流落到此的"造辦處"王木匠,約在清同治初年(公元一八六二年),在東大市路南同興和硬木桌椅鋪東開辦了一個小作坊,取名龍順,不但為宮廷繼續製作、修理硬木家具,還將宮廷風格的硬木家具融於民間,開榆木擦漆家具之先河。後吸收吳、傅兩家入股,改"龍順"為"龍順成"。
從清末直至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前夕,"龍順成"的榆木擦漆桌椅風行數十年不衰,為這一時期享譽京城的名品。舊北京一般中產人家的擺設、閨女出嫁的嫁妝、飯店用的桌椅,都以"龍順成"的產品為榮。當時木器產品雖無商標,但"龍順成"的產品都有自己的標記,在木器白茬製成後,將"龍順成"字樣刻在家具的腿部明顯之處,將製作者的姓名或代號記在暗處,敷上漆皮,永不脫落。有這樣的標記表示對自己的產品負責,以提高信譽,同時也可以在發現質量問題時查出製作者姓名。據說有一次前門外一家飯館的顧客因爭執而起毆鬥,平息後摔壞了不少桌椅,惟獨標有"龍順成"字號的桌凳,除油漆有些碰損外,結構完好無損。"龍順成"桌椅櫃箱鋪是清末以來北京最為有名的木器店鋪,因其較為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以及對產品質量的重視,為"龍順成"贏得了桌椅"百年牢"的聲譽。
五十年代末,北京家具行業有三十五家硬木家具作坊,其中有早在清道光十五年(一八三六年)開業,原製做馬鞍的"同興和"、有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開業,以生產仿明家具著稱的"義盛和"、專仿製清代乾隆做工紫檀家具的"興隆號",還有"義成"、"東升永"等專制仿明家具的字號,以及"六豐成"、"宋福祿"等各有特色的流派,這些店鋪於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一日合併,保留了"龍順成"的老字號,稱為"龍順成木器廠"。二十世紀的文革期間叫"中式硬木家具廠","龍順成"字號沒再用,但商標一直在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由於和中式修理廠合併,更名為"中式家具廠",1993年,"龍順成"這個老字號重新恢復,全稱叫"北京市龍順成中式家具廠"。
"龍順成"在百年的風雨歷程中,繼承和發展著民族文化,去創新、去開拓、去維繫,使未來與歷史在家具發展的歷程中包容與默契。在百年的積累中,龍順成擁有了諸多藏品,形成了修復古舊文物家具的專門技藝,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以陳書考、李永芳為代表,窮其大半生,在硬木家具中延續人生的價值,賦予硬木家具以人類的靈性。

神秘國寶

龍順成找回40年前神秘國寶
北京市龍順成中式家具廠廠長寇穎躍(左)與龍順成“京作”硬木家具製作技藝傳承人種桂友師傅一道,展示龍順成製作的天安門城樓電視櫃內部構造。
“經過40年的風風雨雨而完好無損,足以見證龍順成產品的品質和京作硬木工藝的魅力。”撫摸著曾在國慶20周年時在天安門城樓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看現場直播而置放電視機的特製電視櫃,北京市龍順成中式家具廠把它當做國寶來珍藏,作為我們的鎮廠之寶。
這是一件歷經滄桑的歷史證物——主體由稀有的黃花梨製成,造型是典型的明代家具線型,採用獨特嚴密的榫卯結構,高1.26米、寬0.76米、厚0.45米,兩扇門設計成270度開合,電視機放置架下面是獨有的“梅花歡喜漫天雪”設計,用整塊木頭雕成的梅花枝葉和花朵均栩栩如生,襯布上仍依稀可見雪花的造型,背面還有“國營天津無線電廠製造”的招牌。
據龍順成老藝人種桂友介紹,這個可以稱為“國寶級”的黃花梨電視櫃是1969年龍順成硬木家具廠受命為國慶20周年天安門城樓上進行直播的電視專門製作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經通過這個柜子承托的黑白電視觀看民眾遊行歡慶的盛大場面。當時製作的同款電視櫃共有5個,後來全部遺失在民間,這次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回了其中的一個,更顯得價值連城,意義重大。
這個電視櫃找回頗有偶然性。在龍順成幹了40多年技師的種桂友一次和別人聊天時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電視櫃,他便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這戶收藏電視櫃的人家,經多位當年參加研製的技師鑑定,確信它就是久違的“寶貝”。在種桂友的提議下,龍順成決定重金“回購”。
“一件看似普通的電視櫃,當年只是電視機的配角,如今卻價值連城。它不僅是國慶20周年的見證物,是40年民間流失之後重見天日的紀念品,更是龍順成精湛製作工藝的體現。”寇穎躍表示,這件天安門城樓電視櫃的珍貴性是不可用金錢來衡量的,是當之無愧的“國寶”,龍順成將把它長期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