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君(龍陽(魏國龍陽君))

龍陽君(魏國龍陽君)

龍陽(魏國龍陽君)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陽君是中國正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同性戀,生活在公元前243年前後的年間,是魏安釐王的男寵,像美女一樣婉轉媚人,得寵於魏王,後宮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魏安釐王對於龍陽君的特寵也使得龍陽之癖也成了同性戀的代名詞。

基本介紹

  • 本名:龍陽君
  • 所處時代:戰國時期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地:魏國
  • 出生時間:公元前243年前後
人物介紹,軼事典故,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介紹

據史載,龍陽君不僅艷名遠播,同時也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劍術高手,對政治有極高的敏感性,也經常代表魏國出使他國,完美地完成任務,同時兼具美人、計謀家、武術家、外交家等多重而複雜的身份。
他的努力成果是顯而易見的,後來諸多的徒子徒孫雖然有傾城傾國的、有獨得君王一生愛憐的,但是大多死於非命。
但是龍陽君在魏安王死後,仍然地位穩固,被新君倚重。在後來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其人遭遇卻難見於史載。而他的美貌和智慧卻讓人們一直記得這個絕世男人。

軼事典故

戰國策·魏策·魏王與龍陽君同船而釣章》
載:“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泣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之兇惡,而為王拂枕席;今臣爵志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誒: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於是布令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由是觀之,近習之人,其摯諂也固矣,其自纂繁也完矣。今由千里之外,欲進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假之得幸,庸必為我所用乎?而近習之人,相與怨我,見有禍,未見有福:見有怨,未見有德,非用知之術也。
原文解釋
魏王與寵臣龍陽君同坐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幾條魚便流淚了。魏王說:“你有什麼不稱心的事嗎?為什麼不告訴我呢?”龍陽君回答說:“我沒有什麼不稱心的事。”魏王說:“那么,為什麼要流淚呢?”回答說:“我為我所釣到的魚而流淚。”魏王說:“什麼意思?”回答說:“我開始釣到魚,很高興;後來釣到更大的魚,便只想把以前釣到的魚扔掉。如今憑著我醜陋的面孔,能有機會侍奉在大王的左右。我的爵位被封為龍陽君,在朝廷中,大臣們都趨附我;在路上,人們也為我讓道。天下的美人很多,知道我得到大王的寵信,她們也一定會提起衣裳跑到大王這裡來。到那時,我比不上他們,就成了最初釣的魚,也是會被扔掉的,我怎么不流淚泥?”魏王說:“賢卿錯了!你既然有這種心思,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啊!”於是下令全國,說:“有誰敢說有美人的,就把他罪滅九族。”
由此看來,帝王身邊所寵愛的人,他們施展諂媚阿諛的手段,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掩護自己的辦法,也是非常完備的。現在從千里之外有人想進獻美人,可獻來的美人,難道一定能夠受到寵愛嗎?假如能夠得到寵愛,國君也未必都會聽從那些進獻美人的人。而國君身邊受寵幸的人,都抱怨那個進獻美人的人,他們只見到有禍,而沒有見到有福;只見到有怨恨,而沒有看到恩惠,這並不是運用智謀的辦法。
求取封君是戰國中後期普遍流行的政治思潮。張儀在遊說魏王時就曾經指出說:人多奮辭而少何信,這是因為說諸侯成功就可以“封君”,所以天下的遊說之士“莫不日夜 虱腕?目切齒以言從(縱)之便,以說人主”。這條材料生動地描述了人們為求取封號已經激奮到了何等的地步,而且反映出在當時求取封號的人不是少數。《經法·國次》篇說:滅掉一個國家之後,“列(裂)其地土,以封賢者,是胃(謂)天功”。這裡不僅鼓吹裂土分封,而且從理論上將其上升到“天功”的高度,誰悖逆這樣做,誰就是違反天意。於是國君們紛紛“舉其秀土,而侯封之”,魏王甚至將自己的愛妾也封為龍陽君。 他的真實姓名不知道。龍陽自此成為男同性戀的代稱,現在有很多針對同志的會所,比如龍陽國際會所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詩詞
阮籍《詠懷詩·十二》
小說
馮夢龍石點頭·第十四回·潘文子契合鴛鴦冢》
馮夢龍《情史

影視形象

2001年電視劇《尋秦記》:蓋鳴暉飾演龍陽君(反串);
《尋秦記》中的龍陽君和項少龍《尋秦記》中的龍陽君和項少龍
2017年網路劇《重生·君顏》:王浩宇飾演龍陽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