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飛地中的龍門,原稱湯候門,南宋宰相湯思退(117—1164)府邸或行宮。民國三十三年,雲和縣長潘一塵看到“飛地”妨礙政令執行,弊端極多。乃呈文浙江省政府說:“龍門四周之地皆雲和,是舊時私怨造成的插花地。”後經省民政廳查明,龍門仍劃歸雲和縣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飛地
- 原稱:湯候門
- 屬性:府邸或行宮
【龍門飛地】 龍門,原稱湯候門,南宋宰相湯思退(117—1164)府邸或行宮。清道光年間,在一個無法考證的日子裡,一位龍泉新任知縣乘舟逆溪而上,來到一地,只見青山綠水,稻花飄香,江帆點點,仿佛人入畫中,不禁心喜。然而,煩惱頃刻而至,一個峽谷橫在眼前,江流急喘,逆水行舟,難上加難。向岸上打聽,方知此地為湯候門之礱空灘。急難之餘,只得上岸請村民拉縴,然而,正值農忙時節,村民有心推辭,知縣惱怒。村民問大爺何處任職,知縣道:“我乃堂堂七品龍泉新任知縣”,眾人大笑說:“此地為雲和地界,叫湯候門村,你管不了我們。”於是,大夥一鬨而散。知縣氣得臉色鐵青,說“你們等著瞧吧!”乃步行而上。知縣上任不久,千方百計地討好知府、御史等,並奏章說:“湯候門,乃龍泉之門戶,赴縣必經之道,然現屬雲和縣邊遠難治之處,當劃歸龍泉。”爾後,湯候門乃劃歸龍泉管轄,並更名為龍門,取“龍泉門戶”之意,又把龍泉王莊的外半村、際頭村、上坑村、丁村劃給雲和縣管轄。因龍門四周之地皆雲和,又有“飛來之地”之說。直至民國三十三年,雲和縣長潘一塵看到“飛地”妨礙政令執行,弊端極多。乃呈文浙江省政府說:“龍門四周之地皆雲和,是舊時私怨造成的插花地。”後經省民政廳查明,龍門仍劃歸雲和縣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