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農民畫
- 分類:繪畫
- 地區:廣東省
特點,發展歷程,歷程,畫廊,相關信息,地區簡介,
特點
龍門農民畫以濃墨重彩渲染人們豐富多彩的勞動和生活,以節慶喜事、特色民俗、田間勞動為主要題材,深刻反映出當地“南蠻文化”的風采和人民民眾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和社會的思考及理解。如《慶新春》、《五穀之神》、《相親》等作品,鄉土氣息躍然紙上,生命之歌蕩氣迥腸,觀之美不勝收,讓人遐想翩翩,
發展歷程
龍門農民畫從1972年開始創作活動。七十年代農民畫作者滿懷豪情繪畫家鄉發展變化的牆報畫、生活畫、勞動畫;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人們的喜悅心情的反映,以鄉土風情、傳統民間習俗為主題的作品《瑞獅賀歲》、《賽龍舟》等;再到九十年代以後,龍門農民畫家基於對“南蠻文化”的思考,創作的《舞火狗》、《五穀之神》等作品,龍門農民畫的獨特風格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演變、創新、發展。
1988年龍門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1998年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農民畫藝術)之鄉”。
歷程
七十年代的農民畫——農民畫的畫。描繪的內容是配合中心工作宣傳。
八十年代以後的農民畫——吸收繼承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描繪鄉土風情、民間習俗的“現代民間繪畫”。富有傳統民間藝術特色的農民畫,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是繪畫門類中的一個新畫種,也是距別於其他畫種的顯著特點。龍門農民畫著重表現南國地域傳統民俗文化,1989年以後又創作了一批追尋“南蠻文化”痕跡,是具有獨特抽象風格的農民畫,這是與其他畫鄉農民畫的距別所在。
九十年代以後,香港一些客戶來龍門購農民畫,經過多年的交易,一些具有中國民間節日和喜慶習俗的農民畫,特別受歡迎。為了畫組的生存和保證開展農民畫活動所需的經費,創作了一批形象優美、色彩艷麗、畫面熱鬧的“民俗畫”。這種畫法也得上級文化部門的認同,《娶新娘》、《飲蜜》獲在上海舉辦的“迎農運、全國農民書畫大賽”二等獎、三等獎,《改革春風遍城鄉、村鎮繁榮百業昌》等6張農民畫分別獲“廣東省《農民道德歌》書畫大賽”一、二、三、優秀獎。譚池發寫的論文《淺談龍門農民畫的藝術特色和蘊含的情趣》獲廣東省民眾文化論文一等獎。《充分表現南國地域傳統民俗文化的龍門農民畫》獲99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理論研討會論文三等獎。
畫廊
——一邊藝術 一邊美食位於龍門縣東門路11號,與景新酒家合為一體。
走進畫廊頗具氣勢的大門,是一條長達100米的古色古香的雕梁長廊,兩邊掛滿了各式色彩艷麗、鄉土味重的龍門農民畫,大到長達五、六米的巨幅牆畫,小到二十多厘米的小畫作,還有各種以農民畫為裝飾的背包、T恤,等等。
長廊邊專門有一間寬敞的房間,那是農民畫師的畫室。十幾個農民畫師當場作畫,據說這些畫師中有好幾個是畫廊老闆幾顧茅廬才請來的龍門最有名的畫家。遊客可以近距離的觀賞畫師們作畫,真真切切地了解農民畫創作的全過程。有些年輕畫師還兼作導遊,為客人介紹農民畫的歷史、特點及每一幅畫的獨特深蘊。
與長廊形成迴環形的一排別致包房就是景新酒家了,以製作地道、精美的客家菜聞名。包房與長廊色調一致,渾然一體。一邊是藝術的薰陶,一邊是誘人的美食,當地最地道的兩種文化在這裡完美結合。
相關信息
——最“土”的繪畫藝術
嘉義莊位於龍門永漢鎮油田村,與南崑山溫泉大觀園相隔僅數分鐘車程。傳說在清代,嘉義莊由梅州嘉應縣搬遷到這裡的三四戶人家發展而成。如今,嘉義莊的建築還保持了清代建築那種古樸的質感,雖說是客家圍龍屋,但這裡的圍屋又有另一番新意,村落整體成圓形,但每家每戶的屋形卻方方正正,很獨特。村頭的空地架著一排排竹架曬著腊味,還有人在翻撥鋪陳在地上透氣的炒花生,一派農家安居樂業的氣象。
嘉義莊在當地及至全省都小有名氣,因為村中有股畫畫風氣,有“農民畫家村”之稱。2005年6月份,嘉義莊成為首個龍門農民畫示範村。 從田野回來,放下鋤頭便拿起調色板畫農民畫,這是嘉義莊農民的日常生活。這個以耕田為主的村莊,不少人開始以畫畫謀生。
地區簡介
龍門縣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東南與河源市、博羅縣接壤,西南與從化市,增城市毗鄰,北與新豐縣相連。總面積2058平方千米(《簡冊》)/2266平方千米(“龍門縣政府網站”)。按2004年公安戶籍統計,全縣總戶數89878戶,總人口3205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527人,占總人口的26.99%。
縣人民政府駐龍城街道,郵編:516800。代碼:441324。區號: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