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尋前世,青磚黛瓦尋前世,蘇軾更名,龍門浩,晨鐘暮鼓,龍門浩月,百年開埠,抗戰風雲,華燈溢彩述今生,漫步龍門浩,城市記憶,保護與再生,留影打卡,航空ye,所獲榮譽,作用價值,地圖信息,
青磚黛瓦尋前世
青磚黛瓦尋前世
《下浩興旺詩》
馮玉祥
雙龍拱衛世難覓,
古蹟新貌處處境。
世外桃源在哪裡,
八方匯聚下浩興。
巍巍南山峰巒疊嶂,連綿長江浩浩蕩蕩。千百年來,無數歷史的塵埃湮滅在這煙波浩渺之中。山環水繞,百川歸海,河山帶礪,生生不息,老街舊巷龍門浩就在這山與水之間,位於重慶會客廳、南濱景觀帶中。鄰,滾滾長江;依,悠悠大南山;眺,千年古城渝州府;是重慶最具盛名的文人雅士揮筆拔墨、吟詩作對、風雅集頌之樂土,也是集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演出展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一體的文化高地,更是產業平台、企業會客廳。
蘇軾更名
千年前的南岸長江邊,江中的石樑(觀音梁)中部有一斷缺處猶如一道門,石樑內自然形成了一彎寬闊的湖水,方言稱之為“浩”。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春蘇氏三父子,自嘉州乘船東下去汴京趕考船至恭州(重慶)驚見長江主流南岸段一條順江巨大石樑被巧奪天工劈開,可容船隻進出浩內豁口兩則雄距酷似龍頭巨石所吸引,於是令船夫駕船進浩。
蘇氏父子停船起岸信步遊覽,見這個瀕臨長江邊叫“江口”的小村落群山相依、秀水環繞、清雅明麗、市井繁華、田土豐茂、柴門書聲、民風淳樸,甚是喜歡,蘇軾視地形物貌給小村取名“龍門浩”並以獨具特色的行草一揮而就,賢老將蘇軾題寫的“龍門浩”鐫刻在渡口高岸,“龍門浩”自此得名。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下浩留詩“東坡取名龍門浩,不愧文豪眼界高。天賜勝跡貫古今,誰不嘆服此景妙”。
龍門浩
重慶很多地名,都是按地貌特徵來取的,諸如坪、壩、坡、灣、岩、坎等等。其中一些地貌名稱,卻又是重慶特有的,外地人往往弄不明白其意思,如碚、沱等,浩也是一個。最著名的是龍門浩,以及由龍門浩引申出來的上浩、下浩。
浩本來是指水廣大的意思。但重慶人所說的浩,卻是指江邊被磧石隔開的水域。如果說沱是江灣往往寬闊,那么浩就是一條長長的往往又不寬的水域。龍門浩在南岸長江里,一條數公里長的磧石從瓦廠灣延伸到野貓溪,中間不知何故又被攔腰截斷,形成一個浩口。浩里水勢平緩,波浪不驚,除特枯水位外,水也較深,適合停船。當塗山上升起明月,倒映在浩中,於是便形成“龍門浩月”的美景,成為古代巴渝八大美景之一。龍門浩正對重慶古城的太安門,太安門本是閉門,上個世紀20年代為打通到南岸的交通,才被拆除。由於太安門正對著龍門浩,人們便叫其為望龍門。於是,正南其北的太安門之名,反而被掩埋到歷史的塵埃中去了。
龍門浩得名於那數公里長的磧石。枯水季節,那磧石俯臥在長江的碧波中,猶如長龍戲水。當年,那石上刻有“龍門”二字,乃宋紹興年間的古蹟。江邊有龍門浩,岸上也就有了龍門浩的街名。由於龍門浩有上浩、下浩之分,那街道也就有了上浩街、下浩街之別。舊時因太安門為閉門,出重慶城去南岸,只能走東水門,與東水門相對的是下浩。早在清朝初年,下浩就已經形成街道,從江邊蜿蜒到塗山腳下。清水溪從南山奔騰而下,把下浩街分成左右兩條半邊街,然後注入長江。那時,清水溪的水質特好,有人便在下浩開設粉房,用清水溪的水做冬粉,竟紅極一時。後來,閉門打開,到南岸走望龍門方便得多,上浩也才開始紅火進來。抗戰開始後,重慶人口猛增,上浩得到擴建,於是有了上、下新街的稱呼。這兩條街後來合在一起,叫做上新街。上新街很快就發展起來,加上當時的南岸區政府也駐在此,上新街就成為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取代了過去相當繁榮的海棠溪和彈子石。
晨鐘暮鼓
悠悠大南山,青山翠翠,碧水涓涓,山與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組成了最美的風景。有座千年古剎
覺林寺,座落於南山下的著名歷史文化街區——龍門浩。清水溪的溪水,飛流直下,奏樂著山的巍偉、水的纏綿,攜帶著千年古剎的晨鐘暮鼓,匯入滾滾長江,奔騰東流,砰然萬里。
木魚敲罷起鐘聲,透出叢林萬戶驚。一百八聲方始盡,六街三市有人行。宋朝名將余玠的《覺林晨鐘》揭開了歷史的煙雲,梵音唱晚,香火旺盛,市井繁華。覺林寺悠揚的鐘聲,環繞在青山綠水間。
據《巴縣誌》記載:覺林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距今已有800餘年。明末毀乾兵亂,清康熙二年(1663)僧雪痕重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僧人月江又增建山門、蓮池、亭子、橋樑、石塔等。其中石塔系月江和尚為報母恩所建塔未成而月江圓寂,由其弟子善明繼師志續修,歷經16年完成。塔之圍恆門乃小牌坊,上書”報恩塔”三字,兩旁柱刻”因傳心法分三教,為建浮屠報四恩”對聯,後面額攜“佛光普照”四字照。
清代文人何彤雲作有《游覺林寺》詩一首,詩云:“一逕入蒼翠,尋幽來化城。小池魚可喚,深樹鳥無名。孤塔江中影,飛泉石上聲。僧閒能導客,筇履盡情行。”這首詩描繪出一百多年前的覺林寺,坐落在蒼嬰的茂林里劇堂亭閣抻以魚池飛泉,花妍鳥鳴;孤塔倒影於水中:岩石飛泉擊石發出請越的迴響。僧人導引著筇藝履的遊客,陶醉於山光水色中倍增尋幽探勝的情趣。描繪出寺廟的莊嚴幽靜的畫面,令人憧爆嚮往!
新中國成立後,此處先後興辦了新華皮鞋廠,新民塑膠廠,合成纖維廠。為改建和擴大廠址,陸續毀了佛菩薩塑像,所有殿堂亭閣都變得面貌全非,只剩下“巍然十級入雲間”的報恩塔一座,算是當年的舊跡。十年動亂中,原寺址已全部改成廠房、職工宿舍和居民住宅,塔也遭到破壞。
2019年的夏日,政府啟動了保護與修繕報恩塔的工作。淡紅的塔身已恢復了往日的風彩,白色的塔身,盡顯了佛教文化的空靈,八方樓閣式九級空心磚塔,磚石混合,塔身從下到上,逐層收攏縮小,層周有外突觚稜翹角,設計精巧,造型優美,結構堅固,雄偉壯觀。
遐想,暮色里,夕陽打在塔身,點點的光影斑駁。青燈木鼓梵音繚繞,路過人間煙火處,感受沁入心底的那一份靜謐。“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龍門浩月
古巴渝十二景之“龍門浩月”,舊時觀之在洪水退去後,浩內水平浪靜、浩外波濤洶湧,一動一靜,相映成趣。每當皓月當空,江舟歸來之時泊於灣內,月光照耀下的江面倒映著漁家人燃起的點點漁火,並泛著溫柔橘色的波光。面對如此奇景,當引得文人騷客在此留下墨寶並對此美景讚賞有加。天上一明月,水中一明月,對酒當空,舉杯邀月,對於這一景,文人墨客爭相題詠。通過才子們的文筆,“龍門浩月“名聲大噪,成了重慶當時一文人聚集地,不少佳句從這裡誕生。清乾隆川東道張九鎰,《渝州十二景龍門浩月》詩中寫道:“石扇劃地軸,一澗流淙淙。誰將青玉鏡,掛在蒼鱗龍。俯看波上下,波靜影相從。舉頭問清影,銀蟾隔幾重。”清人王邦鏡,對龍門浩月也有題詠,詩中說:“禹門山勢郁嵯峨,掩映中霄玉宇和。庾亮登樓賓正滿,王猷鼓棹興偏多。夜光投處逢青眼,寶篋開時見素娥。聞道陽阿空郢調,聯行可許和高歌。”
還是清人,奉節知縣姜會照,到重慶時,也寫過巴渝十二景,在《龍門浩月》一詩中,他寫道:“驪龍珠走字江邊,水鏡空明別有天,不比蚌胎盈復闊,玉輪終古浪花圓。”
百年開埠
1890年,隨著《煙臺條約續增專條》的簽署,明確規定“重慶即準作為通商口岸無異”,便在重慶設立了海關,作為通商口岸對外開放。至此,重慶正式開埠。
1891年5月26日,極富冒險精神的英國商人立德樂,租用木船改造的機船,懸掛英國國旗,攜同夫人及隨眾,經宜昌,由龍門浩碼頭停泊上岸。也拉開了西方國家在中國西部開展貿易的可能性。
龍門浩碼頭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國外商船的必經之路,龍門浩碼頭岸上一帶,洋行林立,商賈雲集,成為了當時最大的外商聚集地,來自西方的商人、貨物、文化、建築隨著長江水逆流而上,滲入重慶。
目前龍門浩地區遺存了原海關別墅、立德樂洋行、卜內門洋行等開埠時期的歷史遺蹟。
抗戰風雲
抗戰時期,重慶成為戰時首都。1937至1946年間,美、蘇、英、法等30多個國家先後在重慶開設大使館,其中原義大利大使館、原美國大使館臨時辦公樓、原美國大使館酒吧、原美國大使館武官別墅群、原比利時大使館、原新華信託儲蓄銀行等就座落於龍門浩老街,這裡成為抗戰時期重慶重要的外事機構駐地及其活動區域。
華燈溢彩述今生
漫步龍門浩
看得見消逝的歷史,
摸得著建築的質感,
聞得到久違的味道,
喚得醒沉睡的記憶。
龍門浩老街,是一座既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具備了現代時尚元素的老街。
2017年老街啟動了保護與修繕工作,極具匠心的打造。在尊重歷史的原則下,修舊如舊,業態布局也是以歷史文化特性為原則,配置了以西式業態與文化藝術為主導的業態結構。
龍門浩老街,是最具山城特色的老街舊巷,上下近50米的落差,感受屬於重慶的“爬坡上坎”,青磚黛瓦、層層疊疊、青石甬道、煙雨騎樓、中西融合的獨特建築風格和厚重的文化記憶,賦予了每一棟建築物不同的格調和品味。青山、綠水、古樹、宅院,老街舊巷,漫步龍門浩,穿越在歷史的時空中,聆聽覺林寺的晨鐘暮鼓,眺望長江落日的彩霞紛飛。煙波逐浪千秋事,半江煙雨半江城。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車水馬龍,龍門浩老街又是重慶夜景最佳觀賞地,華燈異彩的渝州半島,變幻多端的東水門大橋,五彩繽紛的江中遊輪,魔幻的山水都市,歷史與當下,經典與時尚,古今中外,都在這裡共生共融,奏出時代的交響曲。
城市記憶
歷史文化老街是一座城市的縮影,是一座城市的綜合歷史博物館。
坐落於龍門浩老街棗子灣片區的城市記憶館•里外巷子,更是見證了重慶的發展變遷,屬於過去城市記憶里的精華,只有在這樣的老街巷才能尋回。穿越歷史煙雲,探尋故人足跡,那些生動鮮活的城市記憶長卷就此展開……
城市記憶館•里外巷子通過以文化為載體的全新模式,打造集展示、互動、體驗於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其中包括老街記憶、南濱記憶、紅色記憶、堂屋記憶、巴渝記憶、開埠記憶、匠心記憶、三峽記憶、幸福記憶、本草記憶、市井記憶、童年記憶、巷子記憶、禪心記憶、書香記憶等三十餘間“記憶展廳”。並通過以展廳與產業結合的方式,讓常被束之高閣的優秀歷史文化活起來,串聯起完整產業鏈,打造產業新生態。
漫步於城市記憶館•里外巷子,再次拾回那些被遺忘的記憶珍寶——通過每一間展廳、每一件老物件,將歷史展現於眼前,將城市記憶留存延續。
保護與再生
文化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龍門浩老街歷史文化研究委員會以老街為基礎,以深挖歷史文化、保護優秀歷史文化、傳承優秀文化為宗旨。龍門浩文化產業公司至試運營以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於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塑造完成了以下的成果。
1.出版物
漫步龍門浩·系列叢書漫步龍門浩·系列叢書
《記住鄉愁下浩》《記住鄉愁下浩》
《門裡門外》
《圍爐夜話》
《半江煙雨半江城》《半江煙雨半江城》
《龍門印象》
《小人物的世界》
《城市記憶館背後的故事》《城市記憶館背後的故事》
《十里南濱》
2.藝術創作
龍門浩月
十里南濱/長卷
龍門浩賦
龍門浩二十四幀歷史人文畫卷
3.龍門文娛
龍門陣
琴音雅集
自然音樂會
龍門劇秀
4.戲劇表演
川江號子/國家非遺
逗樂坊相聲
原聲社原氣喜劇脫口秀春來曲藝社
5.文化空間
共有三十六個文化空間,其中包括:
(1)渝水•蘭亭詩刊社
(2)南山琴社
(3)龍門書局
(4)拾己書局
(5)可之藝術館
(6)琨典藝術館
(7)龍門劇場
(8)龍門老茶館
(9)金山紅茶樓
(10)龍門書院
(11)水墨禪院
(12)城市記憶館
……
留影打卡
開放區域-首開區:
星光觀景台
捷運最佳拍攝點(江上捷運)
福門
龍門石窟•六妙門
城市客廳
城市記憶館
月老閣
美國大使館武官別墅舊址
義大利大使館舊址
美國大使館臨時辦公樓舊址
新華信託儲蓄銀行舊址
海關別墅舊址
美國使館酒吧舊址
航空ye
距離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19公里,航站T2航站樓23公里。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被列入重慶第二批市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擬命名名單。
2022年8月,南岸區龍門浩老街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作用價值
龍門浩老街是重慶文化精華之所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典範,內陸城市的橋頭堡及國際視窗,中西交融典範。
地圖信息
地址:南濱路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