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地區銅多金屬成礦帶礦產資源評價

《龍門山地區銅多金屬成礦帶礦產資源評價》是由地礦部四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礦產科研所第二研系室、地礦部四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西北地質大隊、成都理工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侯修元、羅鴻書、趙令富、張建東、曾令交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山地區銅多金屬成礦帶礦產資源評價
  • 成果登記號:19970104[08243]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四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礦產科研所第二研系室、地礦部四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西北地質大隊、成都理工學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104[08243]
項目名稱
龍門山地區銅多金屬成礦帶礦產資源評價
第一完成單位
地礦部四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礦產科研所第二研系室、地礦部四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西北地質大隊、成都理工學院
主要完成人
侯修元、羅鴻書、趙令富、張建東、曾令交
研究起始日期
1991-10-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9-13
主題詞
銅礦;多金屬礦;礦產資源;資源評價;成礦帶;四川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龍門山地區銅多金屬成礦帶礦產資源評價”屬國家科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礦產勘查與評價研究”中的一個專題,專題契約編號85-901-04-02任務是,在以往1:20萬區調、化探、礦床勘查與開發以及其它專題科調查研究前震旦紀至古生代主要地質事件、構造地層層序、變質海相火與銅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產的關係。關鍵技術問題是重點礦床(點)、床類型、控礦條件等的研究及資源遠景預測。研究認為,該破壞分割的三套不相連的火山岩建造均屬古島弧環境,為活動大陸邊緣得了白水河群直接的同位素年齡值為1217Ma,表明與成礦有關的島弧火中元古代中-晚期。按照板塊構造成礦理論,提出該區北、中、南三段床(點)具有統一的火山島弧地質構造背景。開展了彭縣白水河礦田構造的研究,首次發礦的白水河群各岩組(段)間均為韌性剪下帶分割,而非正常整合的地研究了與成礦作用的關係。在火山岩建造、構造環境、礦田構造以及火山岩相,容礦構造等控究的基礎上,首次將龍門山地區與古島弧岩漿作用有生成聯繫,時、空十處礦床、礦(化)點歸入與海相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銅多金屬成礦列中認為此次研究的主要類型為火山噴發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銅多金礦床;並根據化探異常等成果分析,提出區內可能存在斑岩型銅(金)。對主要礦床類型成礦期次、機理進行了論述,提出火山-沉積,變形富集,表生金、銀富集三個主要成礦階段和“生-移-集”成礦過程的立了相應的區域成礦及找礦模式。區找礦主攻類型、層位、建造、岩相及構造帶;圈出9個普查靶區並預測了工程驗證、試採證實了預測結果,使老礦山獲得了銅礦接替資源,並預以上銅礦普查基地。研究成果可直接用於部署、安排龍門山地區的銅作,有較強的操作性。研究成果達到同類研究的國內領先水平,並具有實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