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上燈

龍門上燈

上燈是當地客家人的傳統習俗,取客家話中“燈”與“丁”諧音的意頭,指生了男嬰的戶主舉行的點燈、祭祀、慶賀等儀式的統稱。龍門縣大部分鄉鎮農村都有上燈的傳統。

2016年4月,龍門上燈習俗被公布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18年12月,龍門上燈習俗列入惠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上燈
  • 別名:龍門上燈習俗
簡介,基本內容,發展歷史,分布地域,

簡介

在惠州廣大客家地區,上燈習俗以及圍繞上燈所展開的花燈製作、請燈活動、燈酒聚會。“添燈”諧音“添丁”,具有特別的寓意與祝福,但凡上一年添了男孩的人家,正月都要在村中祠堂吊一盞大花燈,昭示添丁。這是對新生命的高度認同和熱情歌頌,人們以上燈的形式,強化血緣關係,不知不覺間將家族基因寫入文化代碼。各村凡是生男孩的村民都會在祠堂掛上虎頭花燈以示慶賀,並登記入族譜,意為向祖宗“報丁”(“燈”的諧音),祈望年年添丁添福。“添丁燈”的叫法,源自客家話等方言,在這些方言的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著“添丁”。

基本內容

流程:
1、當天早上10時,鞭炮齊鳴,全村村民集中在祠堂里先貼好祠堂對聯
2、然後村裡的舞貔貅到來慶賀。
3、村長走出祠堂門口接獅。
4、獅隊分別到祠堂的廚房、祖宗牌坊面前進行叩拜
5、沿路一直放著鞭炮,祈求村里出生的男丁健康成長,家家戶戶風調雨順。
上燈習俗的吊燈頗為講究。吊上的花燈要先按輩份,再按當年出生男丁的出生月份來上燈。
吊上燈後,母親會抱著當年出生的男丁接受村里村民和親朋好友的祝福。最後將新生兒的名字寫入族譜,就算正式加入宗族行列

發展歷史

龍門上燈習俗迄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據清鹹豐元年(1851年)《龍門縣誌》卷三風俗篇中記載:“……上元張燈,或為花草蟲魚龍馬之像,或為人物故事,運機能動。有絕妙逼真者,簫鼓喧闐,自夜達旦。生子者,是夕盛為酒饌,延族屬燕飲於祠。以齒序曰:飲燈。越夕族屬合酬生子者曰:酬燈。其中記載中的:“生子者,是夕盛為酒饌,延族屬燕飲於祠。以齒序曰:飲燈。越夕族屬合酬生子者曰:酬燈。”證明上燈習俗迄今至少已有160多年歷史。

分布地域

龍門上燈習俗流傳於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各鄉鎮含:龍田、平陵、龍江、龍華、麻榨、永漢、龍潭、地派、藍田瑤族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