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銀

龍銀

龍銀,一種中國銀圓,幣面以為肖像。中國直到光緒十五年(1889年)方啟鑄造。據聞,清末制有象徵皇帝的“九龍紋”銀圓,市上甚為少見,俗謂“九洋”。

安南龍銀,中國(大清)龍銀,

安南龍銀

安南王室在1830年代手制了幾種龍銀主幣,又稱明命通寶。

中國(大清)龍銀

道光年間,台灣亦曾仿製銀圓,稱為銀餅,但規模不大。
由於銀圓攜帶便利,每枚成色、重量穩定,不似銀兩需要鎔鑄裁割,較為方便,廣受歡迎。尤其晉商徽商等全國性的商業人士,更加愛用。一般情形下,一個銀元約重0.72兩,九成銀,故僅含有銀0.648兩。但民間大致上以0.7兩白銀,兌換一個銀元。(有時以0.69兩兌換,稱六九銀;亦有時以0.72兩兌換,稱七二銀。)由於鷹洋、佛銀等外國銀幣的流入,嚴重影響中國的幣制和金融,同時也促進中國的幣制改革。
大臣張之洞因為外國銀元占據中國市場,並換回十足的銀兩,造成中國人的貿易損失,故提議設局制幣,獲得朝廷同意,其銀幣以蟠龍為圖形,光緒十六年(1890年)鑄出,人稱龍洋。而後不久各地各自鑄造,皆以龍為記,故稱龍銀、龍洋。清朝至宣統三年(1911年)方統一鑄造大清銀幣。
1889年,正式設立銀元局,彷照鷹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樣,用機器大量鑄造,開啟中國本土自製銀圓的先例。光緒十四五年間(1888年-1889年)在廣東省起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圓。其後均開始自鑄銀圓,抵抗外國貿易銀。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行省紛紛仿製。
宣統二年(1910年),清朝廷頒布《幣制則例》,規定銀為本位幣,以西制“標準重量為27.47克;成色90.2%,含銀24.76克”每枚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含純銀九成,合六錢四分八厘。翌年5月開始鑄造。旋因辛亥革命發生,未正式發行。
大韓帝國龍銀大韓帝國龍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