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角塔

龍角塔

龍角塔,位於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臥龍崗內,為南陽知府顧嘉蘅、南陽縣知縣鈕㵢於清鹹豐四年(1854年)秋所倡建。

在臥龍崗之巔距祠院主體建築十米處有一造型玲瓏,俊雅秀麗的七級古塔,即龍角塔。龍角塔是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區內僅存的一座磚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角塔
  • 地理位置:臥龍崗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0元
  • 著名景點:臥龍崗、武侯祠
簡介,歷史價值,

簡介

龍角塔,位於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臥龍崗內,建於清鹹豐四年(1854年)秋,為南陽知府顧嘉蘅、南陽縣知縣鈕氵雷所倡建。
塔系六角形密檐式磚塔,塔基直徑3.4米,邊長2米;塔通高11.1米,基座由兩級石條砌成,下為地宮,高0.4米;塔身七層用青磚白灰勾縫砌成,第一、二層用石條鋪底,每層銜接處下放上收,疊澀密檐,層高1.5至0.7米不等;塔剎用青石雕制,高1.6米。塔的第二層每面正中凹嵌青石、漢白玉題字,除一、七層外,其餘各層每面正中凹嵌浮雕畫像磚。塔的第一層直徑2.4米,邊長1.4米,高1.65米,東北方向的一面砌以圓形拱券門,上邊以臥磚砌飾兩條棱框,中砌磚雕水波紋飾,下邊砌以磚的橫面雕刻的回形圖案,用來裝飾拱券門券的框線,門口用臥磚封砌,只是象徵性的塔門。第一層塔的六個面鑲嵌的畫像磚已大部漫患。塔的第二層邊長1.2米,高1.7米。在東北面塔門的上方鑲嵌一青石塔名題額,高0.7米,寬0.4米,中鐫刻“龍角塔”三字,上款題“鹹豐四年秋月吉日”,落款“知南陽府顧嘉蘅、知南陽縣鈕氵雷建造,堪輿臨晉楊豫懷選吉勘定。”題額為楷書,陰刻,豎行。鄰塔名題額,自左而右,每一塔面鑲嵌一0.7米見方的漢白玉,每方一個大字,分別為“奎、婁、聯、斗、牛”,環繞塔身一周,字型為行楷,陰刻,深1厘米,剔底並飾鑽花。於第一石“奎”字的右上方款書“鹹豐四年”,第五石“牛”字的左下方署款“鈕氵雷書”。顧嘉蘅書體遒婉俊逸,鈕氵雷書法蒼勁灑脫;兩者結合起來給人以法度謹嚴、氣勢磅礴的視覺效果,點明了它所要表現的主題。題額飾以磚雕框線與紋飾,自內向外依此為弧形滾棱、水波紋、斜面及平麵條磚壓邊。塔的第三層邊長1.5米,高1.6米,六個面每面均鑲嵌著兩塊浮雕畫像磚上下並連的圖像。圖像分別是:前幾幅為麒麟,接著是白虎、麒麟;畫像的背景為祥雲、樹木、山石,麒麟造型生動華麗,形態各異,有的昂首向上,有的回首張望;白虎則威風凜凜,似“餓虎撲食”狀。塔的第四層邊長0.95米,高1.2米,與第三層塔相應,每面的畫像依次為:蒼龍二幅、鳳凰、羽人、麒麟、蒼龍。蒼龍的背景飾以祥雲;羽人的背景為松石,一羽人由下向上登攀,另一羽人依樹站立;鳳凰俯視翹屏,背景則繪以富貴牡丹。第五層邊長0.9 米,高1.15米,每面均鑲嵌一塊半畫像磚上下連線成圖畫,與四層對應畫像為“魁星(奎星),東王公、西王母,羽人,東王公,蟾蜍。魁(奎)星披頭散髮,左手捧一斗,右手執一筆,背景為松石瑞雲;東王公、西王母揖手相對而坐,背景為梧桐山石;西王母居左、羽人居右跪拜,三青鳥居上,背景飾以松石;東王公手持一物站立,背景為黑熊、松石;蟾蜍葡匐居中,背景飾以祥雲。塔的第六層邊長0.85米,高0.75米,與第五層相應每面各鑲一塊畫像磚,依次為:象寶瓶、鹿,幼鳳,蟾蜍,鹿,麒麟。象背有鞍飾,馱一寶瓶,下刻回形圖案,上飾祥雲;鹿俯首弓腰作覓食狀,背景飾以祥雲;幼鳳尾羽上翹抻頸鳴叫,背景為樹枝祥雲;蟾蜍造形同上;鹿抬蹄回首張望,背景祥雲繚繞;麒麟回首仰視,背景為松石祥雲。所有畫像磚的邊飾和塔的題額一樣。第七層內收邊長0.7米,高0.75米,每面為素麵青磚出檐封頂,上置塔剎。塔剎由寶瓶和6個龍頭組成,中豎寶瓶,高1.65米,下為船形的十字架托——半圓球珠,中間為二個圓珠球在船形十字架下相連,上為一圓球珠,這些球珠的下部均飾蓮花瓣圖案,豎柱穿球珠而過露出弧形柱頭;在船形十字架下向塔的六角輻射6個龍頭,各長0.5米,高0.35米,猶如塔里盤臥著6條巨龍抻出頭來,嘴裡各銜一鳳鐸,徐鳳擺動叮噹作響,好似龍吟龍語。
龍角塔龍角塔

歷史價值

龍角塔雖經百餘年的蒼桑,但容艷未退,除第一層畫像似人為漫患外,整個塔體和題額畫像均保存完好。她堅固玲瓏,勻稱秀美;立意新穎,神韻古樸。不僅展示了我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魅力和風水塔建築的地方特色、士習民風,而且為清代歷史的研究、地方史志的研究、風水塔建築的研究提供了難得寶貴的實物和資料。她作為意喻臥龍崗“龍角”的形象,卻蘊涵著深奧的堪輿理念,神秘的風水迷信術。
龍角塔是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區內僅存的一座磚塔。物以稀為貴。願她天長地久,與隱聖風水長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