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角丸

龍角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五。具有潛陽熄風,清心泄熱之功效。主治小兒五驚夜啼。

基本介紹

  • 名稱:龍角丸
  • 別名:五驚丸(《外台秘要》卷三十五引《崔氏方》)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 組成:龍角、牡蠣、黃芩、蚱蟬、牛黃、川大黃
  • 功用:潛陽熄風,清心泄熱
  • 主治:小兒五驚夜啼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龍角三銖(9g)、牡蠣(一作牡丹)九銖(30g)、黃芩半兩(15g)、蚱蟬二枚(6g)、牛黃(如小豆)五枚(3g)、川大黃九銖(6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末,蜜為丸,如麻子大。蓐里兒每服二丸,隨兒大小,以意增減。

2、現代用法:上藥六味,取飲片,除牛黃另研外,共為細末,混合,加煉蜜為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密貯。1-5歲小兒每服1g,日3次;5歲以上小兒每服2g,日3次;10歲以上每服3g,日3次,溫開水送下。

功用

潛陽熄風,清心泄熱。

主治

小兒五驚夜啼。

方義

小兒驚風,有屬於實熱者,有屬於虛寒者。實熱者脈證俱實,治宜清泄;虛寒者脈證俱虛,治宜溫補。本方治實熱之驚風,方用龍角甘平而無毒,《別錄》:“主驚癇瘈瘲,身熱如火。”《藥性論》:“主小兒大熱。”本品為古代大型哺乳動物的角骨化石,性能功效及化學成分基本上與龍骨相近,由於藥源關係,可改用龍骨、龍齒。配伍牡蠣、潛陽熄風、鎮驚安神。牛黃清心開竅,黃芩清肝瀉火,再加蚱蟬(俗名知了)鹹甘而寒,入手太陰、足厥陰經,清熱、熄風、鎮驚。善治小兒驚風。然驚風痙厥等證,無不出自實熱,故復用川大黃瀉下,以直折其勢,使從下而奪。藥簡而配伍精當,頗具巧思。至於蚱蟬一味,藥店常不備,臨床可改用蟬蛻。

附方

名稱:龍角丸
組成:龍角、遠志、牡蠣、大黃、黃芩
用法:上為末,蜜為丸。二歲每服如小豆大五丸,一日二次。一歲丸如麻子大
主治:小兒五驚及身熱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嬰孺方》
名稱:龍角散
組成:龍角、乾薑、甘草、桂心
用法:上為細散。每服一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主治:虛勞失精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
名稱:龍角散
組成:地龍、荊芥穗、甘草、角刺
用法:上為粗末。每用一合,水三盞,酒一盞,煎至二盞半,去滓,再煎至二盞,加研細乳香末一錢調勻,漸漸與服,五七歲半盞,以下分二服,一日三次
主治:小兒癰癤才發,赤腫作痛
出處:《衛生總微》卷二十
名稱:一物前胡丸
組成:前胡
用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大豆大。每服一丸,每日三次。加至五六丸,以愈為度
主治:小兒夜啼
出處:《外台》卷三十五《小品方》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衍義》:龍角丸取東方木氣以透肝風,牡蠣以斂腎氣,大黃以滌驚痰,黃芩以解風熱,牛黃以定胎驚,蚱蟬專止夜啼,為胎熱驚啼峻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