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蟠山

龍蟠山

龍蟠山在廣西省天等縣縣城鎮南街後面,山勢巍峨,蜿蜒如龍身捲成一座天然城堡,氣勢磅礴,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蟠山
  • 地理位置:廣西天等縣縣城鎮南街後面
  • 著名景點:古城堡
  • 特點:蜿蜒如龍身捲成一座天然城堡
從鎮南街後登龍蟠山,拾級而上約二十步為古城堡。在山坳分設兩道城垣,第一道長近百米,高約二丈,厚約八尺。拾級再登數丈,便是第二道城垣,長達一百幾十米,高二丈許、厚約一丈二尺;且在城門上,設守城“崗樓”(今已無存),扼險防守。傳初修城堡為宋朝。當年隨狄青南下平儂的士兵奈於返鄉山高水遙,見此處風光不錯,乃留下定居。為防禦匪患侵擾,那些人便與當地民眾在此處砌石建起城堡。此後城堡幾經修葺。在第二道城門左側,如今尚有一塊《大清光緒貳拾年歲次丁酉季冬月重修龍蟠山碑記》的大石碑,碑文有敘及當時的歷史背景曰:“……我圩無山水之足恃,無城池之堪依,當逢世治,固樂安居,如遭時艱,難保無患。緬維鹹豐末年,寇盜頻臨,兵燹交起,當是時也,圩遭運否。……慮悠遠久,擬重修乎附圩之龍蟠山,以備我圩有遇變之計……爰集同人,共捐資斧延石匠以砌圍牆,又疊方石以作炮墩……”由此可知,龍蟠山城堡是屬於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的設施。
清朝末年,鎮守廣西龍州地區的廣西提督蘇元春(人稱蘇宮保)來到天等,動員州官與人民民眾做好防禦法國鬼子侵略的準備。他還資助天等人民建炮墩七個,其中在龍蟠山四個,在龍脈山三個。
從城門左側拾級而上,共一百四十九級石階,即到龍蟠半山腰的溶洞。此洞過去夜間常有夜鷹啼叫,故名“夜鷹岩”。此岩雖不深,但卻寬敞明亮,日照不到,雨淋不著,一進洞口,清風颯颯,迎面拂來,涼意襲人。1928年3月,龍茗縣赤衛軍領導人湯學禮,曾在夜鷹岩中創建龍茗縣第一支農民赤衛軍,創辦一期30多人參加的軍訓班,時間一個月。龍蟠山因此成為左右兩江革命策源地之一。後來當地居民把夜鷹岩改為廟堂。每月初一十五,遠近民眾到此設壇誦經,求神拜佛。
從古城堡門口進去,群峰環抱,中間是一片廣闊的坪地,坪地上古木參天,鬱鬱蔥蔥。春天到來,木棉花紅,桐樹花白,互相輝映;鳥鳴蝶舞,令人心曠神怡。平地中央有一口天然水池,約四五米見方,周圍用石塊疊砌,池水清澈甘冽,長年不涸。每逢霧日晨曦,龍蟠山巔,薄霧繚繞,如籠輕紗,朦朦朧朧,若隱若現,使人產生“山在虛無縹渺間”的幻覺。至若風和日麗,登山遠眺,天城景色,一覽無餘,新樓舊舍,星羅棋布,綠樹如黛,水塘似鏡,別有風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