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紋四環銅鼓座是春秋時期的文物,1980年出土,現存於安徽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虎紋四環銅鼓座
- 館藏地點:安徽博物院
- 出土時間:1980年
- 所屬年代:春秋
龍虎紋四環銅鼓座是春秋時期的文物,1980年出土,現存於安徽博物院。
龍虎紋四環銅鼓座,是春秋晚期鐘離國所用建鼓的鼓座,1980年出土於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現收藏於安徽博物院,為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龍虎紋四環銅鼓座為青銅器,約67千克,殘高29厘米,直徑80厘米,厚度約為0.3厘米~...
文物歷史 古代文獻記載龍為水族之長,虎是山獸之君,龍虎集於一身,顯示出此鼓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擊鼓發聲,似乎是龍吟虎嘯。鼓座形體巨大,同類器罕見。器身滿飾蟠虺紋,線條流暢。外壁鑄有銘文兩周,因鏽蝕嚴重,難以辨認,從出土地點看應是舒國之器,也應是舒國高級貴族所使用的物品。
春秋青銅大建鼓座,也稱“龍虎四環銅鼓座”、“四環形器”。一級甲等國寶。一九八○年九月,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出土一件青銅鼓座,器壁的上口外沿和下口外沿鑄有銘文,約一百五十餘字。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個有銘建鼓座。在安徽出土的青銅器中,從銘文字數來說,僅次於一九五九年壽縣出土的鄂君啟節。1980年9月...
安徽博物院鄂君啟節、鑄客大鼎、蔡侯蓮瓣蓋銅方壺、龍虎四環銅鼓座、景德鎮窯青白釉注子溫碗、剔犀如意雲紋漆盒 馬鞍山市博物館季札掛劍彩繪漆盤 壽縣博物館楚金版 皖西博物館六山紋銅鏡 福建省 福建博物院孔雀藍釉陶瓶、劉華墓陶俑、紫灰色鑲花邊褙子、德化窯文昌坐像、呂紀梅花天鵝圖軸 建武博物館鎏金踏莎行銀...
龍虎四環銅鼓座 青銅錯金鄂君啟節 刖人守囿輓車 突目銅面具 雙鯉魚紋銅鏡 見日之光銅鏡 三星堆青銅立人像 秦始皇陵青銅鶴 鎏金銅玄武 針灸穴位銅人 陽陵錯金銅虎符 陝西眉縣楊家村窖藏青銅器 尋訪銅鼓之鄉 大沽鐵鐘 《國寶檔案》節目播出表 後記 敬畏國寶敬奉觀眾 國寶歸心《國寶檔案》系列叢書編輯手記 ...
1957年6月,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三河村白莊的村民在潤河中意外發現了8件商代青銅器,計有尊2件、斝2件、觚2件、爵2件,均為三千多年前殷商時代的酒器,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龍虎紋青銅尊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獸面紋尊收藏在安徽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安徽博物院還分別收藏1件斝、1件觚、1件...
彩繪雲氣紋朱雀攫蛇漆豆,上部為腰圓形淺盤,盤外壁以黑漆為底色,繪紅色雲氣紋,內壁以紅漆為底,飾金色雲氣紋;盤下為一隻振翅欲飛的朱雀,雀首仰起,目視前方,口中銜一顆橢圓形珠丸,雀身以紅黑相間漆色描繪出鱗羽的層疊之感;雀爪攫蛇,巧妙利用蛇曲身盤蜷之狀製成漆豆底座。 “朱雀”是古代神話...
使建築物顯得典雅、莊重、富有立體效果,常用的圖案紋樣有花鳥紋、人物紋、建築紋、植物紋、瑞獸紋、動物紋等。明代時,多採用浮雕技法,少用線刻,造型古樸。到了清代,徽州匠人的手藝開始上大分,以刀為筆,以磚為紙,綜合運用圓雕、透雕、浮雕等多種技法,構圖繁複,講究上了主次和空間美感。經過選磚、修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