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洞水庫

龍虎洞水庫

龍虎洞水庫是截源自汝城縣烏龍白騎山的浙水次支流而成的。日夜流淌的浙水經水庫流經汝城的井坡鄉大村村、星村、高村、梘頭、茶坪等地到資興市黃草坪匯入耒水,注入湖南湘江。水庫右乾渠之水,從南嶺山頭,直瀉汝城城溪三級電站,匯至廣東省仁化縣爐下,流入北江,注入廣東珠江。右乾渠另一條水路,途經汝城大坪、附城、土橋、永豐、益將、集龍等鄉鎮入江西崇義縣上猶河,注入江西贛江。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井坡鄉途經大村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虎洞水庫
  • 地理位置:湖南郴州汝城縣井坡鄉 
  • 歷史:300年
  • :40米
水注三江,庫名更改,景點人文,道士仙,白雲仙,地圖信息,

水注三江

龍虎洞水庫是截源自汝城縣烏龍白騎山的浙水次支流而成的。日夜流淌的浙水經水庫流經汝城的井坡、星村、高村、梘頭、茶坪等地到資興市黃草坪匯入耒水,注入湖南湘江。水庫右乾渠之水,從南嶺山頭,直瀉汝城城溪三級電站,匯至廣東省仁化縣爐下,流入北江,注入廣東珠江。右乾渠另一條水路,途經汝城大坪、附城、土橋、永豐、益將、集龍等鄉鎮入江西崇義縣上猶河,注入江西贛江。汝城縣地處湘粵贛三省的交界處,因為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龍虎洞水庫一庫之水注三江,這恐怕在全國的水庫中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

庫名更改

龍虎洞水庫原名牛背石水庫,老一輩的建庫功臣至今還稱其此名。牛背石的由來是這樣的:史載,龍虎洞水庫庫底是一個天然山塘,塘的中心有一塊巨石,任大雨滂沱洪水高漲,都淹沒不了這塊巨石,而露出水面的部位形狀酷似牛背,故名。庫面上曾有一座橫跨兩岸的拱橋,高達40米,是當時汝城最高的拱橋,它把兩岸相連,傳遞著兩岸的信息和文化,是湖南汝城縣通往廣東樂昌市的必經之路。有記載,橋上曾刻有“石山對石山,中間出白煙,頭頂白雲山,腳踏白石山,誰能找得到,仍有山外山”的古句。這段古句把當時牛背石水庫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點描述得惟妙惟肖。
在水庫的上游有一個天然洞,當地人稱之為老虎洞,洞旁的村莊叫老虎洞村。據說,老虎洞村曾是一個興旺熱鬧的集市,這裡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人民勤勞,生活和美。村莊的旁邊有一座古廟,名叫游家廟。據傳游家廟是專為龍母娘娘修建的。每逢農曆六月初六,兩岸的人民都要到游家廟燒香拜佛,為龍母娘娘祈福。到了農曆八月十二,又為龍母娘娘祝壽。後來,當地的人們就把老虎洞村改名為龍虎洞村。1958年,水庫擴建,淹沒了龍虎洞村所轄的樓下、黃家、游家、朱家等四個村莊,550間正房、1708畝耕地,移民175戶644人。為紀念龍虎洞村為水庫擴建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為感謝庫區移民背井離鄉支持政府的工作,牛背石水庫因此更名為龍虎洞水庫,讓汝城人民永遠記著龍虎洞村,永遠記著庫區移民。

景點人文

與龍虎洞水庫咫尺之遙,聳立著兩座“仙”山,一座是道士仙,一座是白雲仙,這兩座“仙”山在湘南和粵北很有名氣,因為這兩座山均與“仙”有關。

道士仙

道士仙雄居於眾山之巔,吸群山之靈氣,集天地之精華,諺云:“道士仙,離天三尺三,求財者得財,求官者升官。”道士仙山上建有道士仙觀,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殿內至今還保存有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及民國時期修繕記錄的碑文和序言。觀前有一股清泉,泉眼只有銅錢大小,但無論多少人舀水,總能保持半池泉水。傳說清朝年間,當地遇百年罕見大旱,草木枯萎,百姓苦不堪言。周邊百姓齊集道士仙山下,虔誠祈求龍母賜雨,結果天感其情,速派二郎神護送龍母下凡,恩賜甘露,惠及百姓。因此,每年農曆六月初六龍母生日、九月初九等重大祭神日,湘南粵北方圓數百里的百姓以及善男信女們均絡繹前來叩拜,祈神許願。

白雲仙

白雲仙位於道士仙西邊,與道士仙拱照呼應,曾傳唐朝景泰禪師坐禪於此,蔣安期在此山飛升。殿前有月井泉,泉水清澈見底,甘甜誘人,飲之益壽,周邊百姓稱之為“仙水”。白雲仙有三大山峰,據說是唐朝潭州(今湘潭)人王氏三兄弟得道成仙所化,山頂上建有白雲仙殿。山因祠名,此山也就眾口相稱為白雲仙,每逢重大祭神日,湘粵兩省方圓數百里善男信女都雲集仙觀朝奉,祈福許願,絡繹不絕。

地圖信息

地址:郴州市汝城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