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船塘瑤族鄉

龍船塘瑤族鄉

龍船塘瑤族鄉是著名的“竹木之鄉”,位於洪江市南部,是洪江、會同、綏寧、洞口四縣(市)的交界地。全鄉面積104平方公里,全鄉轄龍船塘、小熟坪、黃家、翁野、紅心、翁朗溪、光明、白龍、地勝9個行政村,88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7888人,其中瑤族6800人,占總人口的8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船塘瑤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電話區號:0745
  • 郵政區碼:418103
  • 面積:104平方公里
  • 人口:7888人
  • 車牌代碼:湘N
簡介,概況,地理區位,鄉鎮概況,

簡介

龍船塘瑤族鄉有林地面積127374畝,森林覆蓋率達82%,楠竹蓄積量500萬根,每年出產楠竹100萬根;還是著名的“小水電之鄉”,全鄉現有小水電站18座,裝機容量3萬千瓦;又是著名的“旅遊資源之鄉”,有“一山、一村、一湖、一峽谷”勝景,“一山”就是春翡夏翠,秋金冬銀,空氣清新的天然“氧吧”老山草場,素有洪江市的“南山牧場”之稱;“一村”就是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有“中華衛生第一村”之稱的翁朗溪村;“一湖”就是碧波蕩漾,竹海蔥蔥,“秋水與天共長一色、白鷺與晚霞齊飛”,風光旖旎的玉龍湖;“一峽谷”就是幽雅神秘,瀑布飛簾,十八里清流潺潺,十八里詩情畫意,素有“懷化的索溪峪”之稱的岩鷹洞大峽谷;1989年10月16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覆,成立龍船塘瑤族鄉。

概況

地理區位

龍船塘瑤族鄉位於洪江市南部邊緣,西連深渡苗族鄉,北接熟坪鄉,東與洞口縣羅溪瑤族鄉毗鄰,南鄰綏寧縣聯民鄉和會同縣高椅鄉。鄉政府駐地龍船塘村半沖壠里,距縣城安江40公里。全鄉面積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25畝(水田10808.9畝,旱地815.1畝,山地119000畝,森林覆蓋率89.4%)

鄉鎮概況

1955年,建立龍船塘鄉。1958年廢鄉,成立龍船塘人民公社。1961年5月重建龍船塘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恢復龍船塘鄉。1989年1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龍船塘鄉,成立龍船塘瑤族鄉。轄光明、白龍、翁朗溪、地勝、紅心、龍船塘、翁野、黃家、小熟坪9個村和一個居委會。1995年底統計,全鄉共2314戶,7962人。少數民族人口共6318人,占總人口的80%,其中瑤族4837人,占61%。苗族1418人,占18.7%。 龍船塘瑤族鄉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60年代初尚無公路,竹木等資源全部從公溪河中放排輸出,生產、生活資料靠肩挑背負運進。1965年開始修建洪(江)白(龍)公路,全長3.5公里。1973年修通龍(船塘)白(龍)公路,1972年興修深(渡)龍(船塘)公路,1975年客班車首次通過龍船塘鄉。至1995年,全鄉共修通鄉、村、組公路16支、67公里,擁有貨運汽車18輛,客運汽車及小四輪28輛,拖拉機30台,交通條件有所改善,但多為林區簡易公路,路況較差。
龍船塘瑤族鄉龍船塘瑤族鄉
龍船塘瑤族鄉人少地闊,資源豐富,活立木蓄積量26.4萬立方米,每年可生產大量竹成品及半成品,以竹麻為主要原料的土紙年生產量達4000多擔。境內有片草場4000多畝,發展畜牧業的潛力較大。
全鄉經濟以農業和林業為支柱產業。1995年工農業總產值為1386.5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114萬元,鄉、村辦工業總產值272.56萬元,分別占總產值的80.34%、19.66%,在全縣經濟發展中處於中等偏下水平。農業生產以稻穀為主,1995年糧食總產量4368噸,上繳國家糧食400噸,農、林、副產品有木材、楠竹、玉蘭片、獼猴桃、柑桔、天麻等。養殖業以豬、牛、羊為主,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0%左右。為適應農業發展需要,全鄉興修小(Ⅱ)型水庫1座,大小山塘18口,每看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0餘處,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00~500畝,有效灌溉面積達80%以上。1995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012元,比1990年淨增449元,溫飽問題基本解決。 改革開放以來,鄉、村辦企業發展較快。全鄉現有鄉辦企業8個,從業人員103人;村、組集體企業13個,從業人員38人;個體私營經濟234戶,從業人員500餘人。1995年全鄉鄉村企業總產值1400多萬元,創利稅30多萬元。在各類企業中,工業企業6個,年產值200餘萬元。近年來,全鄉以鄉鎮企業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優勢為依託,積極變資源優勢為商品經濟優勢。一是引進外資興辦綠色企業,開發楠竹基地13000畝,獼猴桃、天麻等藥材水果基地3000餘畝,開發用材林1100畝。二是引進資金技術開辦竹針廠,恢復鄉造紙廠。三是引進資金改善修繕公路。以上三項共引進資金50餘萬元。從而使85%的竹木資源均經加工增值後再外銷,銷售網路也逐漸擴大,與廣西、安江、洪江等地都建立合作關係。財政收入增長較快。1995年全鄉財政總收入97萬元,比1990年增加36萬元,增長62.9%。其中工商稅完成47萬元,農林特產稅27萬元,農業稅23萬元,上交縣財政47萬元,比1990年增長404%。全鄉現有普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村辦國小8所(標準化村小4所),教學點2個,中國小在校學生831人;教師92名,其中民辦教師20人,代課教師23人。1995年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學率100%,鞏固率99.7%。1990年至1995年國中升高中46人,升中專28人,高中升大專9人。現有文盲988人,占總人口的12.4%。設有鄉衛生院1所(職人10人,病床6張),醫療衛生所9所(衛生保健員13人,病床9張),計畫生育率為100%,地方甲狀腺腫及流行性瘧疾等均得到有效防治。文化事業發展快,近年業,鄉政府投資20餘萬元修建了文化站,廣播電視站,擁有萬冊圖書館、電影院、有線電視差轉台,以及1360平方米的瑤鄉文化活動中心。全鄉還有業餘文藝隊13人,體育隊15人,每年開展較大的活動20餘次。1995年被列為全縣文化改革試點鄉。 境內的“岩鷹洞自然風景區”景群豐富多姿,有清澈的溪流,峻峭的山崖,莽莽的森林,巨大神秘的岩洞,極富原始風貌。經專家認定,是懷化地區,景群最多,景點最集中,植被密度最好的旅遊資源,具有極大的開展潛力。遠近聞名的“文明衛生村”翁郎溪,共有173戶,630人,面積18000畝。80年代中期以來,他按照“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方針,努力開展“兩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1995年全村總收入14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1300元,居全鄉之首。該村處於海拔500~600米的山坳之中,村外群峰環抱,綠色蔥蘢,村內庭院整潔,家家戶戶注重室內衛生和環境美化。自1985年以來該村連續10年被國務院、省、地、縣評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中央、省、地級領導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都曾到該村考察,並給予充分肯定和讚揚,被譽為“瑤鄉明珠”,“山區一片淨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