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舞(盪口舞龍)

盪口龍舞,無錫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舞(盪口舞龍)
  • 遺產級別:市級
歷史淵源
舞龍起源於漢代,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祈求五穀豐登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在喜慶的節日裡,人們更是手舞長“龍”,宣洩著歡快的情緒。盪口龍舞自明清以來一直在民間流傳不衰。表演時間主要是在春節、燈會以及廟會期間。最近時期,則發展到重要節日。舞龍已成為喜慶活動、企業開張儀式上的必備項目。目前盪口有五六條龍燈,男龍以鵝湖村的龍燈隊為代表,女龍以青盪村的龍燈隊甚優,每年都有演出,其中以華道生為首的舞龍隊伍經三代傳承,每年在春節、重大慶典活動被邀表演,每年演出數十場,現仍經常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