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耳
- 拼音:lóng ěr
- 詞性:名詞
- 學科:堪輿學
主人曰:‘郭璞雲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問耳。’”詞條標籤: 字詞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
春秋龍耳簋是春秋中晚期的一件銅器作品。...... 春秋龍耳簋是春秋中晚期的一件銅器作品。中文名稱 春秋龍耳簋 館藏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 所屬年代 春秋中晚期...
夔龍耳是耳的一種式樣,夔龍也稱“花式龍”、“香草龍”、“一足龍”,是神話傳說中的瑞獸。...
龍耳爐,香爐,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門法物,也是華人家庭中必備的供具。...... 龍耳爐,香爐,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門法物,也是華人家庭中必備的供具。中華民族文化開發得...
【年代】宋 【名稱】龍耳簋式爐 【簡介】仿商周青銅簋造型。敞口,下腹外鼓,龍型雙耳,圈足。胎白細膩,胎骨厚重。梅子青釉,釉層厚,色澤滋潤。口徑18.4厘米,足...
春秋中期,通高33.9厘米,口徑23.1厘米。現藏故宮博物院。 盛食器。由器身和器座構成,均飾環帶紋。器上有蓋,蓋上浮雕蓮瓣紋。圓腹,腹兩側有龍耳,龍作張口...
仿商周青銅簋造型, 敝口微撇,薄唇,束頸,下腹外鼓,夔龍形雙耳,圈足向內弧收。白胎,胎質細膩,胎骨厚重,施梅子青釉,釉層厚,色澤滋潤。口及圈足端無釉,呈朱...
清鎏金三龍耳銀壺,為清朝時期藏族使用的盛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清鎏金三龍耳銀壺,為清朝時期藏族使用的盛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
西周晚期 龍耳簠 說明:山東省博物館藏 通高17.5厘米 西周晚期。 1963年山東肥城小王莊出土,蓋與底完全相同,作淺斗形,沿有獸首卡3使扣合牢固,足為獸形耳作...
牛眠龍耳,舊時形家稱風水特好的葬地。...... 牛眠龍耳,舊時形家稱風水特好的葬地。例句(清)陳瑚撰:《確庵文稿》卷十二古文,清康熙毛氏汲古古閣刻本:“惑...
西周龍耳人足方盒,高9.3,長19.2厘米。器作長方形方盒,頂部有兩扇可以開啟的小蓋,其中一蓋設臥虎形鈕。...
此壺造型具有典型的藏族風格,是藏族使用的盛器。壺肩腹處對稱分布三條鎏金弓身龍作為耳柄,龍身各有一條銀鏈與壺蓋相連...
吉州窯龍耳瓶 宋代(960年—1279年) 浙江Jizhou Kiln Vase with Dragon Ears Song Dynasty(960–1279 A.D.) Zhejiang ...
此展品為清代的金屬器,口為回紋,腹雲紋,束黻紋,足星雲紋,兩耳附以夔鳳。現收藏於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此展品為明代的金屬器,香爐由蓋、身兩部分組成,紋樣考究,獅、龍刻畫細膩傳神,鑄造精湛,腹內有多年香燼浸漬燒烤形成的煙炱痕。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
銅胎,口稍侈,垂腹,外撇圈足,兩側附龍首耳,器形系仿商周青銅器中簋的形制。爐內口緣附近鍍金余露胎,器表藍釉地飾兩圈轉枝番蓮紋,圈足飾覆蓮瓣紋,圈足...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龍耳爐明 宣德(1426~1435年),尺寸:口徑14.7、底徑12.2、高9.6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掐絲琺瑯是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
臧月(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