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劇團

龍翔劇團

龍翔劇團是香港電台在六十年代成立的粵劇團,於1968年成立,1990年解散。

演員由廣播劇組的二十位藝員擔任,張雪莉、何楚雲、林友榮、潘志文等廣播劇藝員。演出場數超過一千五百次,劇目幾近五百之數,其足跡遍布港九新界及各離島。

灌錄唱片及卡式錄音帶有《夢會牡丹亭》、《王魁與桂英之情探》、《花木蘭》、《春風得意》、《張巡殺妾》、《情劫未央宮之斬韓信》、《范蠡與西施》、《白蛇傳》、《雪重冤》(即《拾玉鐲》)及《碧血丹心》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翔劇團
  • 成立時間:1968年 
  • 組合成員:張雪莉、何楚雲、林友榮、潘志文
  • 所屬公司 香港電台 
成立,發展,謝幕,重要演出,

成立

香港電台在一九六八年成立龍翔劇團,劇團的命名取自香港電台廣播大廈後面的龍翔道。演員由廣播劇組的二十位藝員擔任,張雪莉、何楚雲、林友榮、潘志文等都是當時深受歡迎廣播劇藝員。
劇團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廣播劇藝員,從未正式接受過粵劇訓練,文武生勞韻妍出身粵劇世家,大部分人邊演邊學、邊學邊演。“港台”聘請粵劇導師為他們排練、教唱等,如鄭綺文江雪鷺盧家熾都曾是龍翔劇團的導師。

發展

市政局為了加強市民和政府的溝通,提供更多娛樂給大眾,就以“歡樂蓬車”作流動的街頭表演,與民眾近距離接觸。龍翔劇團把這架“歡樂蓬車”變身成為粵劇舞台,巡迴各區演出的模式,使一些業餘或半業餘的粵劇團體有更多的公開演出機會。龍翔劇團自成立至1990年底結束為止,演出場數超過一千五百次,劇目幾近五百之數,其足跡遍布港九新界及各離島,亦曾到香港大會堂、工展會及英女皇前作大型演出,把粵劇傳統藝術的種子,散播到任何的一角落。參加演出的,有張雪莉、李芬芳、何楚雲、潘志文李再唐、勞韻妍、莫家駒、譚詠詩、劉一帆等。團員亦曾參與多項社會公益活動,包括聖誕慈善表演、東華三院籌款表演等等,亦曾獲邀到澳門清平戲院演出。
“龍翔劇團”的演出,因要適應舟車往還、大部分演出場地不設座位等條件限制,往往需在兩小時完成,所以它的戲匭,有一個特色,就是把過去冗長的橋段,去蕪存菁,配合了時代的需要,使觀眾於經濟的時間中,欣賞到劇中精彩的情節。

謝幕

由於藝員的退休和離職,踏入八十年代,龍翔劇團的大部分成員已非港台雇員。其間,曾經邀請職業粵劇演員加盟來增強實力。但八十年代末,粵劇團體紛紛湧現,龍翔劇團已完成它的歷史任務,1990年底,功成身退,宣布散班。

重要演出

1972年12月11日起,在工展會大禮堂,多次出演出粵劇《天霸招親》
1973年1月2日至5日,新年“大貢獻”,在大會堂音樂廳,粵劇《天霸招親》及《木蘭辭》。
1973年2月9日,在假座彩虹道伍華中學禮堂,為香港釋囚會演出《夜奔》;2月11日,普慶坊卜公花園,2月13日,新界荃灣演出《救風塵》全劇。
1973年3月16日,“文化之夜”,在九龍富打老道華仁書院,粵劇《六郎罪子》、《情探》。
1973年3月18日,香港藝術節《中國的戲劇與音樂》,在利舞台戲院演出,粵劇《刺梁驥》。
1974年3月11日,與市政局聯合為舉辦粵劇晚會,在假座港島上環普慶坊卜公花園,粵劇《打寇珠》及《告親夫》,3月14日,在九龍油麻地佐敦道佐治公園,多幕戲《救風塵》,此劇乃編劇家陳學輝所編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