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清秀
- 國籍:中國
- 民族:苗族
- 職業:湖南省西部開發辦副主任
生平,遺體告別,相關信息,2月15日,4個月後,去年6月,
生平
苗族女幹部龍清秀,生前擔任湖南省發展計畫委員會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湖南省西部開發辦副主任。
1948年3月6日,龍清秀出生於湖南省吉首市,
1968年8月參加工作,
197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湖南省計委辦公室、鄉鎮企業處、農業處任科員、副科長、科長。
1985年開始從事以工代賑工作。曾榮獲國務院授予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全國婦聯授予的"’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湖南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省計委機關優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因積勞成疾,於2001年2月15日病逝,年僅53歲。
龍清秀同志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範實踐者,她以短暫的一生,譜寫了共產黨人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光輝篇章。她滿懷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入貧困地區,為民眾辦實事,為人民謀利益,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民眾的尊敬和愛戴。她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嚴於律已,清正廉潔,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身患絕症,仍帶病堅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真正履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她的事跡摧人淚下,感人至深,是計畫系統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一、愛崗敬業,勤政為民,為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5年上半年,龍清秀同志結束了在湘潭大學的在職學習,回到工作崗位。組織上安排她負責以工代賑工作,從此,她以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攻堅的戰場上,為湖南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加快洞庭湖治理步伐作出了重要貢獻。
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進行扶貧,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它把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針對每個地區產生貧困的不同原因,重點修建對脫貧有重要意義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在項目建設中,由國家投入資金購買施工用的水泥、鋼筋等必備材料,貧困地區的民眾以投工投勞的方式參與建設,並獲取一定的報酬。以工代賑既輸血又造血,既治標又治本,被譽為黨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龍清秀生於貧困、長於貧困,組織上又讓她治理貧困,她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她常常用"責任重於泰山"這句話來鞭策自己,勉勵同志們一定要把以工代賑資金管好、用好,發揮最大的效益,充分體現出黨的關懷。
對項目的立項,她總是親自調查,精心審核,合理安排。把每一個項目的建設放到整個地區發展的大背景中去考慮,使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桑植縣陳家河鎮山高坡陡田少,由於毀林開荒,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當地政府向省計委提出,希望把治理水土流失納入以工代賑計畫。龍清秀同志不顧道路艱險,親自到那裡進行了實地考察。回來後不久,縣裡的同志送來了立項報告,原本以為可以馬上立項,她看了後卻沒有同意。她說:"你們的計畫是坡地改梯土、梯田,水土流失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應當實行田、水、山、林、路、新能源開發綜合治理。"第二次,縣裡的報告將山上的梯田、梯土由種糧改為種果樹。龍清秀說:"你們現在的方案治了山、治了水,是一個進步,但沒有解決農民的燒柴問題。農民沒柴燒,將來還會出現新一輪亂砍濫伐。"她建議把幫助農民建沼氣池列入規劃。縣、鄉再次修訂了立項報告,直到符合要求為止。經過4年的綜合治理,昔日的荒山禿嶺,已是鬱鬱蔥蔥,瓜果飄香。
龍清秀同志對項目建設的質量極為重視,她經常深入工程第一線,親自檢查,嚴格要求,對發現問題的項目決不留情面。1998年冬天,她頂著刺骨的山風,邁上修建中的桑植香子溪渠道。誰知用腳一踩,有的地方水泥就垮了。她嚴肅地批評了施工負責人,責令工程立即全部返工。她說:"這樣的質量,怎么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子孫後代。"後來,她又去了三次,仔細檢查工程質量。這條渠長4200米,每次都要來回走一遍,仔仔細細地檢查。
對項目資金的管理,她慎之又慎。她經常告誡同志們:"以工代賑資金是救命錢,是高壓線,誰也不能亂碰。"她到基層檢查工作,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式是查帳本,一筆一筆核對。白天看不完的,就抱回招待所晚上看,天氣冷就坐在被窩裡看。別人說:"幹嘛勞這個神。"她說:"國家的錢從我手上過,必須每筆都真正用到扶貧上,否則,我們就是犯罪!"有一次,她發現有一個縣挪用以工代賑資金髮工資,當即找到縣領導,要求"半月之內,資金必須歸位"。幾天后,這個縣報告她說,資金已全部歸還,她還不放心,直至看到縣裡的轉帳憑證,仔細審核後才放下心。還有一個縣,動用以工代賑資金買了一輛車,她知道後非常生氣,說"項目資金是搞建設的,不是用來享受的,你們要么還錢,要么賣車"。最後縣裡只好把車賣掉,將資金歸還。
從這些事情中,她認真總結資金管理經驗,加強制度建設,增強責任約束。她常說:"有管理才有規矩,有管理才有效益"。她根據國家每一批以工代賑計畫的不同特點和政策要求,先後制定了七個管理辦法。為了加強資金管理,便於對每一項支出進行核查,她和財政廳的同志研究後,提出了嚴格實行"報帳制"管理辦法。為了規範以工代賑的財會工作,她經過近3年的調研,擬訂了《湖南省以工代賑財會工作暫行規定》。為了搞好計畫系統以工代賑的財務管理,她編纂教材、登台授課。
龍清秀同志深切地感到,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認真搞好規劃。在她的主持下,湖南省先後制定了七個以工代賑專項規劃。既有力地貫徹了中央的政策,又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開發思路。通過研究,她注意到,湖南省貧困縣主要分布在武陵雪峰山區、井崗山區、南嶺片區,貧困成因各不相同,她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措施。譬如,在制定"九五"規劃時,她提出,武陵山區要重點加強農田水利等設施建設,雪峰山區應著力解決交通閉塞問題,南嶺山區主要考慮水源點建設,緩解水資源缺乏的瓶頸,井崗山區重點發展山區特色產業。這些意見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基層廣大幹部民眾的歡迎。
龍清秀同志能在以工代賑的工作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與她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是分不開的。她常說:"當公僕,搞服務,既要肯做事,還要會做事,這就得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熟悉有關業務。"以工代賑工作涉及到水利、交通、通信、農業、林業等眾多行業,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她經常隨身攜帶有三個本子:一個本子記政策,主要摘錄中央和省的有關以工代賑、扶貧工作的政策檔案;一個本子記情況,主要是記錄她平時下基層實地調查的第一手資料;一個本子記心得,主要是記錄專家講課和自學心得體會。為了提高業務知識,她要求以工代賑辦公室做到"三個一",即:每人每年要寫一篇好文章,每季度要讀一本好書,每月要組織一次業務討論會。這對提高大家的業務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後來又把這個辦法推廣到全省以工代賑系統。現在,全系統每年都要開一次現場經驗交流會,辦一次專業培訓班,搞一次業務研討會。
以工代賑工作涉及到上上下下的部門多,需要組織協調的事也多。她把工作看成是服務,不僅辦事態度好,熱情高,而且善於管理,同各部門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她要求大家,基層的同志來辦事,不管事情辦得成辦不成,都要"請個座,倒杯茶,說聲謝";與其他部門同志合作要堅持三個原則,"有情況要通報,有矛盾不迴避,作決策先協商",這樣工作起來才順當。她經常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調查,聯合辦公,把各方面的力量匯聚起來,共同做好工作。她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總結,逐步探索出符合當地實際的以工代賑工作新路子,基層的同志稱讚她是"農村通",以工代賑系統的同志講她是"活字典",領導同志說她是扶貧領域的"行家裡手"。
二、作風深入,求真務實,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龍清秀同志長期深入實際、深入民眾,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時刻把民眾的冷暖放在心間,把民眾的事情當作大事。她知民情,解民憂,幫民富,得民心,把個人奮鬥的目標和民眾的根本利益緊緊結合在一起,幫助貧困地區的人民解決交通、通訊、飲水、灌溉等實際問題,促進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知民情--真正了解和體恤人民民眾的疾苦。龍清秀同志不滿足於僅僅坐在辦公室聽匯報,而是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用於調查研究。15年來,她常常不畏艱險,在崇山峻岭中踏勘,足跡遍及三湘四水,每年下鄉都在100天以上,為基層和民眾解決了大量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桑植縣她去了38次,隆回縣去了29次,永順縣去了24次。64歲的古丈縣以工代賑辦公室原主任魯開玉說:"全縣189個村,她跑了60%,最偏最遠的地方都去了。我也參加工作幾十年了,象她這樣負責,對老百姓這樣有感情的幹部見得少。"安化縣以工代賑辦公室蔣應岩主任回憶道:"清秀同志每年都要來安化1-2次,檢查、指導以工代賑扶貧工作。每次來,都是把工作安排得十分緊湊,抓緊時間儘可能多地深入項目現場、深入民眾,走遍了全縣30多個鄉鎮,她給安化人民辦了許多實事。"龍清秀對每一個貧困縣、每一項工程都了如指掌。每一個以工代賑工程,從項目立項開始,直到竣工驗收,她都要去好幾次,甚至驗收完了,她一有空還要回去看看效果怎么樣。新化縣以工代賑辦公室原主任周本道深情的說:"龍主任每來新化,不要我們做好多書面匯報的準備,也不要求領導陪同,只強調要去實地察看。到現場看了,只要以工代賑工程過得硬,老百姓滿意,她就喜笑顏開。如果工程沒搞好,民眾有意見,她就直言不諱,嚴厲批評。"
解民憂--自覺把民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桑植縣橋自彎鄉原是個有名的缺水鄉,每遇乾旱,縣裡只好用汽車從幾十公里外給學校和農民送水。民眾用水往往是一瓢水先洗菜,再洗臉洗腳,最後餵牲口。因為缺水,留下了許多的人間遺憾。有一年,一個剛過門的媳婦挑了一擔水,走了半天才回到家,快進屋的時候,一個跟頭下去,水全潑掉了。她丈夫說了她幾句,媳婦賭氣離家出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龍清秀同志聽到這個故事後,心情非常沉重,她來到橋自彎,和當地幹部民眾一起翻山越嶺,查找水源,幫助民眾興建了飲水工程。當清洌的泉水從20多公里外流進農家的時候,民眾自發地敲鑼打鼓,鳴放鞭炮,慶祝以工代賑給人民帶來的實惠。1998年夏天,新化縣鳳陽村支部書記找到龍清秀,反映他們村解放50年了,至今沒通公路,一千多村民都是靠肩挑背負、翻山越嶺,村里人多半一輩子都沒出過大山,要求幫助把10公里山路打通。龍清秀同志認真核實了情況,及時進行了立項,安排了資金。2000年10月份,清秀同志躺在病榻上,仍惦記著該村的通路問題,對辦里一位去新化出差的同志說:"有時間的話,到鳳陽村去看看,路是不是通了,還有什麼困難。"
幫民富--把幫助貧困地區脫貧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1991年11月上旬的一天,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龍清秀來到素有"湖南西藏"之稱的隆回縣小沙江瑤族聚居地。她走進瑤民沈自課家,看到她的全部家當一根遍擔就能挑著走,心情十分沉重。她找當地幹部民眾座談,經過反覆研究論證,為他們選擇了一條通過發展中藥材脫貧致富的路子。經過幾年努力,小沙江的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12萬畝,成為全國第六大中藥材生產基地。其中僅金銀花一項就實現人均增收600元,大部分特貧戶擺脫了貧困。瑤族同胞深情地說:"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搭幫龍主任。"龍清秀在桑植縣兩河口鄉田家村考察時發現,村民席本耀家種有8畝湘南黃梨,一畝年收入能達到5000元,相當於當地10畝稻田的收入。龍清秀說:"你的路子走得對,能不能做個典型,把周圍的貧困戶帶動起來,一起搞山地開發?"她住在席家,與村民一起算種梨與種稻田的對比帳,由此提出"能人承包,大戶經營,帶動特困戶"的模式。短短几年,席本耀自己種梨子,還指導13戶貧困戶開發果木林,全組的人都富了起來。縣委縣政府推廣了這一經驗,現在全縣果木發展到10萬多畝,成為縣裡的支柱產業,農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
得民心--把民眾放在心上的人,民眾才會真正把她記在心裡。一個普通的國家公務員去世了,卻使三湘為慟,四水含悲,人們爭相傳誦著她的名字。龍清秀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龍清秀在桑植縣官地坪鎮幫助實施改田造地工程,共完成造田4293畝,使全鄉人民受益。1999年2月,該鎮黃家台、青佛山等村的村民自發地做了一塊記載龍清秀功績的木碑。龍清秀知道後,立即打電話給縣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向延清,嚴肅地說:"以工代賑是黨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人民的關懷,我不過是在這個崗位上做了一點應該做的工作,要記應該記住黨,感謝黨。這是個嚴肅的政治問題,請你們立即將紀念碑撤掉。"縣裡派人到黃家台做民眾的思想工作,民眾只好將木碑撤掉,自覺挑沙背石,捐工捐料,在黃家台村的山坡上,鑄刻了"以工代賑,利國利民"八個六米見方的大字,幾里路外都能看得到。民眾從龍清秀同志身上,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看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看到了我們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隆回縣曉陽溪村黨支部書記謝玉禮說,我們看明白了,只要象龍主任那樣做人做事,民眾就會跟我們一條心。
三、清正廉潔,甘於奉獻,體現出共產黨人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崇高品格
龍清秀同志清清白白地做人,扎紮實實地工作,廉潔奉公,舍已為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公務員用好手中權力、當好人民公僕樹立了榜樣。
龍清秀同志擔任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每年經手的項目資金數以億計,她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私利。龍清秀妹夫的單位發不出工資,她妹妹想讓她出面給縣領導打個招呼,給他換個單位。龍清秀耐心地說:"現在下崗的不止他一個人,幫他調動了工作,別人怎么看咱?"1997年,她公公在鄉下去世,辦公室派車送她回家奔喪。回來後,她硬是交了200元的租車費。後來審計廳的同志查帳時看到了,都豎起大拇指說:"龍主任不簡單,過得硬!"1998年,龍清秀的兒子從湖南商學院畢業,家裡的親戚勸她說:"你只有一個孩子,無論如何也得給他找一個安穩的正式工作。"龍清秀說:"年輕人應該讓他自己去奮鬥,我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兒子安排工作。"
龍清秀同志待人和氣,從不拿官架子壓人,但在工作中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從不拿原則做交易,即便對家鄉、對親人也毫不例外。龍清秀的老家在古丈縣桐木村,有一次村幹部找她,想打通一條出山的公路,她婉言拒絕了,說:"家鄉窮,鄉親們苦,我心裡清楚,但古丈縣目前不是國家貧困縣,以工代賑資金不能往那兒用,請你們諒解。"她的表哥曾對別人拍著胸脯說:"我和清秀從小一塊兒長大,跟她要點項目資金,多少得打發點!"他千里迢迢來到省城,龍清秀對他說:"政策是國家定的,我沒這個權,也不能破這個戒!"
龍清秀同志在日記中寫道"人格比生命更重要"。正是有了這種信念,她宴請不到、送禮不要,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對別人送的禮金,她一概嚴辭拒絕,如數退回。她常說:"有的人為了錢,最後身敗名裂,不值得。守住清廉,心裡踏實。"她兒子回憶說,象她這樣的工作,各種應酬應該很多,可她基本上都不去。只要她不出差,就必定為家人做好每一餐飯。她去世前住院期間,一些基層幹部和親朋好友來看她,送了6000元錢。她對來探望的湘西自治州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郭漢輝說:"大家誠心來看我,送我這些錢,在病床上推辭不掉,上交又怕傷了感情,請你代我捐給學校,供窮孩子讀書用吧。"
龍清秀堅持廉潔自律,為自己設了"三關"。第一道是門衛關,對那些上門送禮的人,她先是囑咐傳達室的門衛擋住。73歲的蹇福斌老人,在龍清秀所在的住宅區當了9年門衛。他說:"小龍千叮嚀、萬囑咐,如果有來送禮的,就說我不在。"第二道是家屬關,送禮的人門衛擋不住,再由他的兒子和丈夫出面擋。第三道關是她自己,如果實在推辭不掉,她就折價退款。一次,沅陵縣一位領導知道龍清秀到縣裡來了,晚上去住地看她,順便給她帶了點臘肉和兩條煙。龍清秀推辭不過,只好收下了。可事隔不久,這位同志卻收到龍清秀寄來的200元錢。他有些生氣,打電話給龍清秀:"我現在又沒有分管這項工作,不是要求你辦什麼事,這只是我作為私人朋友的一點心意。"龍清秀解釋說:"我就是要養成這個習慣,誰的東西也不收。不然關係好的收了,那跟誰又關係不好呢?"
龍清秀同志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每次出差,她總是要求在機關招待所或食堂用餐,住宿標準也很低。她出差去北京捨不得進賓館,只住辦事處或招待所。到縣裡檢查工作,縣裡同志看到她工作任務重,找她的人又多,想給她安排個套間,她婉言謝絕,說:"這樣住一晚,老百姓能吃一年吶。"她下基層總是要求吃食堂,一次沅陵縣的同志多炒了幾個菜,她不肯吃,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是做扶貧解困工作的,每次端起飯碗,都要想一下還有不少人吃不飽飯,在挨餓呢。"1996年,她晚上住在村民席本耀家,席本耀捉來一隻老母雞,準備招待龍清秀。她看見了,急忙抓住席本耀的手說:"母雞是生蛋換油鹽的,千萬不能殺。你不殺母雞,我留下來吃飯;你要殺,我就走!"當晚,就和席本耀一家人吃了點苦瓜、絲瓜和酸菜。
龍清秀同志平時省吃儉用,可當貧困地區老百姓遭遇困難或不幸時,總是熱情捐資相助。她用的梳子是從地攤上買的,2元錢一把,她都覺得貴了。平時,她的服裝再普通不過,都是幾十元錢一身的。唯一一套200多元的化纖西裝,是專門上北京時穿的。彌留之際,她對守候在身旁的妹妹說:"妹妹,我要穿本色衣。""本色衣"就是她平時喜歡穿的8元錢一件的白色土布內衣。龍清秀同志對自己很節儉,對貧困地區的人民卻很"慷慨"。1973年,25歲的龍清秀作為省扶貧隊員,曾到隆回縣金石橋鎮曉陽溪村蹲點近一年。20多年來,龍清秀心裡一直牽掛著這個村,1995年,聽說老隊長羅崇戊得了心臟病,龍清秀托人送去藥和100元錢。兩年後,她到隆回開會,還記得這事,又托人送來幾盒藥、幾斤糖和一大包桔子。1994年4月,龍清秀同志到桑植縣獅子坪檢查工作,看到村民李紅梅因不幸翻車,頭部受傷,當即送去1000元錢,並叮囑她好好養傷。白水坪組村民聶平安家連續兩次失火,一家3口住在岩洞裡,孩子輟學在家,龍清秀送去500元錢,催他趕快送孩子重返校園。
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到最後一息
由於長年在外勞碌奔波,風餐露宿,龍清秀同志身體一直不太好,患有風濕性關節炎,還有嚴重的哮喘,做過膽切除手術。但她每次都叮囑同志們,千萬不能講她身體不好,生怕基層的同志知道後,不讓她去多走走,多看看。支撐她頑強工作的,是她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是她對以工代賑事業的一片赤誠。由於經常下基層,經常在工地上跑,多次奔赴抗洪救災第一線察看險情,也經常會遇到危險。她三次遭遇車禍,但仍不畏艱險,堅持長期深入實際、深入基層。
2000年4月,龍清秀同志對自己的病情有所察覺。她感到身體不適,覺得胸部有個腫塊。正好那時,中央作出了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龍清秀既興奮,又焦慮,成天想著湖南怎么辦,湘西怎么開發,整天忙於向黨組匯報,制定有關方案。一連幾個月下來,她都沒有休息過,有時通宵加班,自己的病也就拖下了。組織上多次要求她去醫院檢查,她總是推辭說:"要是動個手術,至少要幾個月,現在工作哪脫得開?"
去年7月份,國家正式確定湘西自治州享受西部開發的優惠政策,龍清秀同志又忙於研究規劃,制定措施,經常上北京匯報,下基層調研,忙得不可開交。10月8日,她實在頂不住了,才抽空匆匆去醫院檢查,這時才發現已是癌症晚期,醫生強制她住院治療。在省計委黨組的再三催促下,才住進了醫院。但仍放心不下工作,堅持在病榻上看材料,聽情況,經常向來看她的同志詢問工作進展。她的主治醫師說:"我看過數不清的病人,象這樣忙的,還是頭一個!"
12月27日,召開了全省以工代賑規劃座談會,她帶病堅持在會上作主題報告,劇烈的咳嗽使她的發言無法繼續下去,但她仍堅持參加完會議才回醫院。會後,單位的同志把全省各地以工代賑"九五"總結和"十五"規劃彙編成冊,請她過目。春節期間,她仍捧著稿子天天看,把71萬字的書稿修改得密密麻麻。大年除夕,她還三次打電話給湘西自治州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郭漢輝,核實有關數據。
今年2月8日,因病情急劇惡化,龍清秀同志不得不第二次住進醫院,這時癌細胞已轉移到肝部和肺部,肝腹水和劇烈的咳嗽無情地折磨著她。2月9日,她還和以工代賑辦的同志們在病榻前研究工作,最後語重心長地說:"聚在一起是緣份,大家要團結共事。"2月14日,聽到她病危的訊息,省以工代賑辦的同志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她跟前,這時她已深度肝昏迷。同志們圍在病床邊輕輕呼喚:"龍大姐!龍大姐!"只見她手在顫,肩在抖,嘴唇一張一張,她極力想說些什麼,但終究沒有說出來。2月15日上午8時31分,龍清秀離開了她熱愛的事業,離開了她日夜牽掛的貧困地區人民。
聽到龍清秀同志去世的訊息後,數百名老少邊窮地區的各族幹部民眾自發趕來,只為最後看她一眼;遺體告別儀式原定上午九時五十分開始,可從早上七點半起,弔唁的人群就陸續趕來,工作人員趕製的600朵小白花一會兒就發完了,原定兩三百人的規模突破了千人。就象送別自己的親人一樣,人人傷心垂淚,個個泣不成聲。許多人悲戚地說:"龍主任是為老區人民累死的呀!"這淚水是人民民眾從內心深處湧出的無限深情,是對黨的好女兒龍清秀的最高評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高尚的人格緣於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聖潔的心靈。她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她身上發揚光大的結果,是我們黨長期培養教育的結果,同時也是象她那樣長年奮鬥在以工代賑戰線的同志們相互影響、相互激勵的結果。她是廣大計畫系統幹部的一個縮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龍清秀同志以實際行動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江總書記提出的,黨員幹部"參加革命是為什麼?現在當幹部應該做什麼?將來身後應該留點什麼"的人生課題。她的精神、她的品格、她的作風,將永遠值得計畫系統幹部乃至所有國家公務員學習,永遠銘記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龍清秀同志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範實踐者,她以短暫的一生,譜寫了共產黨人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光輝篇章。她滿懷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入貧困地區,為民眾辦實事,為人民謀利益,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民眾的尊敬和愛戴。她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嚴於律已,清正廉潔,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身患絕症,仍帶病堅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真正履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她的事跡摧人淚下,感人至深,是計畫系統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一、愛崗敬業,勤政為民,為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5年上半年,龍清秀同志結束了在湘潭大學的在職學習,回到工作崗位。組織上安排她負責以工代賑工作,從此,她以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攻堅的戰場上,為湖南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加快洞庭湖治理步伐作出了重要貢獻。
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進行扶貧,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它把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針對每個地區產生貧困的不同原因,重點修建對脫貧有重要意義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在項目建設中,由國家投入資金購買施工用的水泥、鋼筋等必備材料,貧困地區的民眾以投工投勞的方式參與建設,並獲取一定的報酬。以工代賑既輸血又造血,既治標又治本,被譽為黨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龍清秀生於貧困、長於貧困,組織上又讓她治理貧困,她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她常常用"責任重於泰山"這句話來鞭策自己,勉勵同志們一定要把以工代賑資金管好、用好,發揮最大的效益,充分體現出黨的關懷。
對項目的立項,她總是親自調查,精心審核,合理安排。把每一個項目的建設放到整個地區發展的大背景中去考慮,使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桑植縣陳家河鎮山高坡陡田少,由於毀林開荒,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當地政府向省計委提出,希望把治理水土流失納入以工代賑計畫。龍清秀同志不顧道路艱險,親自到那裡進行了實地考察。回來後不久,縣裡的同志送來了立項報告,原本以為可以馬上立項,她看了後卻沒有同意。她說:"你們的計畫是坡地改梯土、梯田,水土流失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應當實行田、水、山、林、路、新能源開發綜合治理。"第二次,縣裡的報告將山上的梯田、梯土由種糧改為種果樹。龍清秀說:"你們現在的方案治了山、治了水,是一個進步,但沒有解決農民的燒柴問題。農民沒柴燒,將來還會出現新一輪亂砍濫伐。"她建議把幫助農民建沼氣池列入規劃。縣、鄉再次修訂了立項報告,直到符合要求為止。經過4年的綜合治理,昔日的荒山禿嶺,已是鬱鬱蔥蔥,瓜果飄香。
龍清秀同志對項目建設的質量極為重視,她經常深入工程第一線,親自檢查,嚴格要求,對發現問題的項目決不留情面。1998年冬天,她頂著刺骨的山風,邁上修建中的桑植香子溪渠道。誰知用腳一踩,有的地方水泥就垮了。她嚴肅地批評了施工負責人,責令工程立即全部返工。她說:"這樣的質量,怎么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子孫後代。"後來,她又去了三次,仔細檢查工程質量。這條渠長4200米,每次都要來回走一遍,仔仔細細地檢查。
對項目資金的管理,她慎之又慎。她經常告誡同志們:"以工代賑資金是救命錢,是高壓線,誰也不能亂碰。"她到基層檢查工作,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式是查帳本,一筆一筆核對。白天看不完的,就抱回招待所晚上看,天氣冷就坐在被窩裡看。別人說:"幹嘛勞這個神。"她說:"國家的錢從我手上過,必須每筆都真正用到扶貧上,否則,我們就是犯罪!"有一次,她發現有一個縣挪用以工代賑資金髮工資,當即找到縣領導,要求"半月之內,資金必須歸位"。幾天后,這個縣報告她說,資金已全部歸還,她還不放心,直至看到縣裡的轉帳憑證,仔細審核後才放下心。還有一個縣,動用以工代賑資金買了一輛車,她知道後非常生氣,說"項目資金是搞建設的,不是用來享受的,你們要么還錢,要么賣車"。最後縣裡只好把車賣掉,將資金歸還。
從這些事情中,她認真總結資金管理經驗,加強制度建設,增強責任約束。她常說:"有管理才有規矩,有管理才有效益"。她根據國家每一批以工代賑計畫的不同特點和政策要求,先後制定了七個管理辦法。為了加強資金管理,便於對每一項支出進行核查,她和財政廳的同志研究後,提出了嚴格實行"報帳制"管理辦法。為了規範以工代賑的財會工作,她經過近3年的調研,擬訂了《湖南省以工代賑財會工作暫行規定》。為了搞好計畫系統以工代賑的財務管理,她編纂教材、登台授課。
龍清秀同志深切地感到,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認真搞好規劃。在她的主持下,湖南省先後制定了七個以工代賑專項規劃。既有力地貫徹了中央的政策,又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開發思路。通過研究,她注意到,湖南省貧困縣主要分布在武陵雪峰山區、井崗山區、南嶺片區,貧困成因各不相同,她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措施。譬如,在制定"九五"規劃時,她提出,武陵山區要重點加強農田水利等設施建設,雪峰山區應著力解決交通閉塞問題,南嶺山區主要考慮水源點建設,緩解水資源缺乏的瓶頸,井崗山區重點發展山區特色產業。這些意見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基層廣大幹部民眾的歡迎。
龍清秀同志能在以工代賑的工作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與她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是分不開的。她常說:"當公僕,搞服務,既要肯做事,還要會做事,這就得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熟悉有關業務。"以工代賑工作涉及到水利、交通、通信、農業、林業等眾多行業,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她經常隨身攜帶有三個本子:一個本子記政策,主要摘錄中央和省的有關以工代賑、扶貧工作的政策檔案;一個本子記情況,主要是記錄她平時下基層實地調查的第一手資料;一個本子記心得,主要是記錄專家講課和自學心得體會。為了提高業務知識,她要求以工代賑辦公室做到"三個一",即:每人每年要寫一篇好文章,每季度要讀一本好書,每月要組織一次業務討論會。這對提高大家的業務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後來又把這個辦法推廣到全省以工代賑系統。現在,全系統每年都要開一次現場經驗交流會,辦一次專業培訓班,搞一次業務研討會。
以工代賑工作涉及到上上下下的部門多,需要組織協調的事也多。她把工作看成是服務,不僅辦事態度好,熱情高,而且善於管理,同各部門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她要求大家,基層的同志來辦事,不管事情辦得成辦不成,都要"請個座,倒杯茶,說聲謝";與其他部門同志合作要堅持三個原則,"有情況要通報,有矛盾不迴避,作決策先協商",這樣工作起來才順當。她經常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調查,聯合辦公,把各方面的力量匯聚起來,共同做好工作。她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總結,逐步探索出符合當地實際的以工代賑工作新路子,基層的同志稱讚她是"農村通",以工代賑系統的同志講她是"活字典",領導同志說她是扶貧領域的"行家裡手"。
二、作風深入,求真務實,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龍清秀同志長期深入實際、深入民眾,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時刻把民眾的冷暖放在心間,把民眾的事情當作大事。她知民情,解民憂,幫民富,得民心,把個人奮鬥的目標和民眾的根本利益緊緊結合在一起,幫助貧困地區的人民解決交通、通訊、飲水、灌溉等實際問題,促進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知民情--真正了解和體恤人民民眾的疾苦。龍清秀同志不滿足於僅僅坐在辦公室聽匯報,而是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用於調查研究。15年來,她常常不畏艱險,在崇山峻岭中踏勘,足跡遍及三湘四水,每年下鄉都在100天以上,為基層和民眾解決了大量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桑植縣她去了38次,隆回縣去了29次,永順縣去了24次。64歲的古丈縣以工代賑辦公室原主任魯開玉說:"全縣189個村,她跑了60%,最偏最遠的地方都去了。我也參加工作幾十年了,象她這樣負責,對老百姓這樣有感情的幹部見得少。"安化縣以工代賑辦公室蔣應岩主任回憶道:"清秀同志每年都要來安化1-2次,檢查、指導以工代賑扶貧工作。每次來,都是把工作安排得十分緊湊,抓緊時間儘可能多地深入項目現場、深入民眾,走遍了全縣30多個鄉鎮,她給安化人民辦了許多實事。"龍清秀對每一個貧困縣、每一項工程都了如指掌。每一個以工代賑工程,從項目立項開始,直到竣工驗收,她都要去好幾次,甚至驗收完了,她一有空還要回去看看效果怎么樣。新化縣以工代賑辦公室原主任周本道深情的說:"龍主任每來新化,不要我們做好多書面匯報的準備,也不要求領導陪同,只強調要去實地察看。到現場看了,只要以工代賑工程過得硬,老百姓滿意,她就喜笑顏開。如果工程沒搞好,民眾有意見,她就直言不諱,嚴厲批評。"
解民憂--自覺把民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桑植縣橋自彎鄉原是個有名的缺水鄉,每遇乾旱,縣裡只好用汽車從幾十公里外給學校和農民送水。民眾用水往往是一瓢水先洗菜,再洗臉洗腳,最後餵牲口。因為缺水,留下了許多的人間遺憾。有一年,一個剛過門的媳婦挑了一擔水,走了半天才回到家,快進屋的時候,一個跟頭下去,水全潑掉了。她丈夫說了她幾句,媳婦賭氣離家出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龍清秀同志聽到這個故事後,心情非常沉重,她來到橋自彎,和當地幹部民眾一起翻山越嶺,查找水源,幫助民眾興建了飲水工程。當清洌的泉水從20多公里外流進農家的時候,民眾自發地敲鑼打鼓,鳴放鞭炮,慶祝以工代賑給人民帶來的實惠。1998年夏天,新化縣鳳陽村支部書記找到龍清秀,反映他們村解放50年了,至今沒通公路,一千多村民都是靠肩挑背負、翻山越嶺,村里人多半一輩子都沒出過大山,要求幫助把10公里山路打通。龍清秀同志認真核實了情況,及時進行了立項,安排了資金。2000年10月份,清秀同志躺在病榻上,仍惦記著該村的通路問題,對辦里一位去新化出差的同志說:"有時間的話,到鳳陽村去看看,路是不是通了,還有什麼困難。"
幫民富--把幫助貧困地區脫貧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1991年11月上旬的一天,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龍清秀來到素有"湖南西藏"之稱的隆回縣小沙江瑤族聚居地。她走進瑤民沈自課家,看到她的全部家當一根遍擔就能挑著走,心情十分沉重。她找當地幹部民眾座談,經過反覆研究論證,為他們選擇了一條通過發展中藥材脫貧致富的路子。經過幾年努力,小沙江的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12萬畝,成為全國第六大中藥材生產基地。其中僅金銀花一項就實現人均增收600元,大部分特貧戶擺脫了貧困。瑤族同胞深情地說:"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搭幫龍主任。"龍清秀在桑植縣兩河口鄉田家村考察時發現,村民席本耀家種有8畝湘南黃梨,一畝年收入能達到5000元,相當於當地10畝稻田的收入。龍清秀說:"你的路子走得對,能不能做個典型,把周圍的貧困戶帶動起來,一起搞山地開發?"她住在席家,與村民一起算種梨與種稻田的對比帳,由此提出"能人承包,大戶經營,帶動特困戶"的模式。短短几年,席本耀自己種梨子,還指導13戶貧困戶開發果木林,全組的人都富了起來。縣委縣政府推廣了這一經驗,現在全縣果木發展到10萬多畝,成為縣裡的支柱產業,農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
得民心--把民眾放在心上的人,民眾才會真正把她記在心裡。一個普通的國家公務員去世了,卻使三湘為慟,四水含悲,人們爭相傳誦著她的名字。龍清秀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龍清秀在桑植縣官地坪鎮幫助實施改田造地工程,共完成造田4293畝,使全鄉人民受益。1999年2月,該鎮黃家台、青佛山等村的村民自發地做了一塊記載龍清秀功績的木碑。龍清秀知道後,立即打電話給縣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向延清,嚴肅地說:"以工代賑是黨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人民的關懷,我不過是在這個崗位上做了一點應該做的工作,要記應該記住黨,感謝黨。這是個嚴肅的政治問題,請你們立即將紀念碑撤掉。"縣裡派人到黃家台做民眾的思想工作,民眾只好將木碑撤掉,自覺挑沙背石,捐工捐料,在黃家台村的山坡上,鑄刻了"以工代賑,利國利民"八個六米見方的大字,幾里路外都能看得到。民眾從龍清秀同志身上,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看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看到了我們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隆回縣曉陽溪村黨支部書記謝玉禮說,我們看明白了,只要象龍主任那樣做人做事,民眾就會跟我們一條心。
三、清正廉潔,甘於奉獻,體現出共產黨人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崇高品格
龍清秀同志清清白白地做人,扎紮實實地工作,廉潔奉公,舍已為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公務員用好手中權力、當好人民公僕樹立了榜樣。
龍清秀同志擔任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每年經手的項目資金數以億計,她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私利。龍清秀妹夫的單位發不出工資,她妹妹想讓她出面給縣領導打個招呼,給他換個單位。龍清秀耐心地說:"現在下崗的不止他一個人,幫他調動了工作,別人怎么看咱?"1997年,她公公在鄉下去世,辦公室派車送她回家奔喪。回來後,她硬是交了200元的租車費。後來審計廳的同志查帳時看到了,都豎起大拇指說:"龍主任不簡單,過得硬!"1998年,龍清秀的兒子從湖南商學院畢業,家裡的親戚勸她說:"你只有一個孩子,無論如何也得給他找一個安穩的正式工作。"龍清秀說:"年輕人應該讓他自己去奮鬥,我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兒子安排工作。"
龍清秀同志待人和氣,從不拿官架子壓人,但在工作中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從不拿原則做交易,即便對家鄉、對親人也毫不例外。龍清秀的老家在古丈縣桐木村,有一次村幹部找她,想打通一條出山的公路,她婉言拒絕了,說:"家鄉窮,鄉親們苦,我心裡清楚,但古丈縣目前不是國家貧困縣,以工代賑資金不能往那兒用,請你們諒解。"她的表哥曾對別人拍著胸脯說:"我和清秀從小一塊兒長大,跟她要點項目資金,多少得打發點!"他千里迢迢來到省城,龍清秀對他說:"政策是國家定的,我沒這個權,也不能破這個戒!"
龍清秀同志在日記中寫道"人格比生命更重要"。正是有了這種信念,她宴請不到、送禮不要,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對別人送的禮金,她一概嚴辭拒絕,如數退回。她常說:"有的人為了錢,最後身敗名裂,不值得。守住清廉,心裡踏實。"她兒子回憶說,象她這樣的工作,各種應酬應該很多,可她基本上都不去。只要她不出差,就必定為家人做好每一餐飯。她去世前住院期間,一些基層幹部和親朋好友來看她,送了6000元錢。她對來探望的湘西自治州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郭漢輝說:"大家誠心來看我,送我這些錢,在病床上推辭不掉,上交又怕傷了感情,請你代我捐給學校,供窮孩子讀書用吧。"
龍清秀堅持廉潔自律,為自己設了"三關"。第一道是門衛關,對那些上門送禮的人,她先是囑咐傳達室的門衛擋住。73歲的蹇福斌老人,在龍清秀所在的住宅區當了9年門衛。他說:"小龍千叮嚀、萬囑咐,如果有來送禮的,就說我不在。"第二道是家屬關,送禮的人門衛擋不住,再由他的兒子和丈夫出面擋。第三道關是她自己,如果實在推辭不掉,她就折價退款。一次,沅陵縣一位領導知道龍清秀到縣裡來了,晚上去住地看她,順便給她帶了點臘肉和兩條煙。龍清秀推辭不過,只好收下了。可事隔不久,這位同志卻收到龍清秀寄來的200元錢。他有些生氣,打電話給龍清秀:"我現在又沒有分管這項工作,不是要求你辦什麼事,這只是我作為私人朋友的一點心意。"龍清秀解釋說:"我就是要養成這個習慣,誰的東西也不收。不然關係好的收了,那跟誰又關係不好呢?"
龍清秀同志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每次出差,她總是要求在機關招待所或食堂用餐,住宿標準也很低。她出差去北京捨不得進賓館,只住辦事處或招待所。到縣裡檢查工作,縣裡同志看到她工作任務重,找她的人又多,想給她安排個套間,她婉言謝絕,說:"這樣住一晚,老百姓能吃一年吶。"她下基層總是要求吃食堂,一次沅陵縣的同志多炒了幾個菜,她不肯吃,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是做扶貧解困工作的,每次端起飯碗,都要想一下還有不少人吃不飽飯,在挨餓呢。"1996年,她晚上住在村民席本耀家,席本耀捉來一隻老母雞,準備招待龍清秀。她看見了,急忙抓住席本耀的手說:"母雞是生蛋換油鹽的,千萬不能殺。你不殺母雞,我留下來吃飯;你要殺,我就走!"當晚,就和席本耀一家人吃了點苦瓜、絲瓜和酸菜。
龍清秀同志平時省吃儉用,可當貧困地區老百姓遭遇困難或不幸時,總是熱情捐資相助。她用的梳子是從地攤上買的,2元錢一把,她都覺得貴了。平時,她的服裝再普通不過,都是幾十元錢一身的。唯一一套200多元的化纖西裝,是專門上北京時穿的。彌留之際,她對守候在身旁的妹妹說:"妹妹,我要穿本色衣。""本色衣"就是她平時喜歡穿的8元錢一件的白色土布內衣。龍清秀同志對自己很節儉,對貧困地區的人民卻很"慷慨"。1973年,25歲的龍清秀作為省扶貧隊員,曾到隆回縣金石橋鎮曉陽溪村蹲點近一年。20多年來,龍清秀心裡一直牽掛著這個村,1995年,聽說老隊長羅崇戊得了心臟病,龍清秀托人送去藥和100元錢。兩年後,她到隆回開會,還記得這事,又托人送來幾盒藥、幾斤糖和一大包桔子。1994年4月,龍清秀同志到桑植縣獅子坪檢查工作,看到村民李紅梅因不幸翻車,頭部受傷,當即送去1000元錢,並叮囑她好好養傷。白水坪組村民聶平安家連續兩次失火,一家3口住在岩洞裡,孩子輟學在家,龍清秀送去500元錢,催他趕快送孩子重返校園。
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到最後一息
由於長年在外勞碌奔波,風餐露宿,龍清秀同志身體一直不太好,患有風濕性關節炎,還有嚴重的哮喘,做過膽切除手術。但她每次都叮囑同志們,千萬不能講她身體不好,生怕基層的同志知道後,不讓她去多走走,多看看。支撐她頑強工作的,是她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是她對以工代賑事業的一片赤誠。由於經常下基層,經常在工地上跑,多次奔赴抗洪救災第一線察看險情,也經常會遇到危險。她三次遭遇車禍,但仍不畏艱險,堅持長期深入實際、深入基層。
2000年4月,龍清秀同志對自己的病情有所察覺。她感到身體不適,覺得胸部有個腫塊。正好那時,中央作出了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龍清秀既興奮,又焦慮,成天想著湖南怎么辦,湘西怎么開發,整天忙於向黨組匯報,制定有關方案。一連幾個月下來,她都沒有休息過,有時通宵加班,自己的病也就拖下了。組織上多次要求她去醫院檢查,她總是推辭說:"要是動個手術,至少要幾個月,現在工作哪脫得開?"
去年7月份,國家正式確定湘西自治州享受西部開發的優惠政策,龍清秀同志又忙於研究規劃,制定措施,經常上北京匯報,下基層調研,忙得不可開交。10月8日,她實在頂不住了,才抽空匆匆去醫院檢查,這時才發現已是癌症晚期,醫生強制她住院治療。在省計委黨組的再三催促下,才住進了醫院。但仍放心不下工作,堅持在病榻上看材料,聽情況,經常向來看她的同志詢問工作進展。她的主治醫師說:"我看過數不清的病人,象這樣忙的,還是頭一個!"
12月27日,召開了全省以工代賑規劃座談會,她帶病堅持在會上作主題報告,劇烈的咳嗽使她的發言無法繼續下去,但她仍堅持參加完會議才回醫院。會後,單位的同志把全省各地以工代賑"九五"總結和"十五"規劃彙編成冊,請她過目。春節期間,她仍捧著稿子天天看,把71萬字的書稿修改得密密麻麻。大年除夕,她還三次打電話給湘西自治州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郭漢輝,核實有關數據。
今年2月8日,因病情急劇惡化,龍清秀同志不得不第二次住進醫院,這時癌細胞已轉移到肝部和肺部,肝腹水和劇烈的咳嗽無情地折磨著她。2月9日,她還和以工代賑辦的同志們在病榻前研究工作,最後語重心長地說:"聚在一起是緣份,大家要團結共事。"2月14日,聽到她病危的訊息,省以工代賑辦的同志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她跟前,這時她已深度肝昏迷。同志們圍在病床邊輕輕呼喚:"龍大姐!龍大姐!"只見她手在顫,肩在抖,嘴唇一張一張,她極力想說些什麼,但終究沒有說出來。2月15日上午8時31分,龍清秀離開了她熱愛的事業,離開了她日夜牽掛的貧困地區人民。
聽到龍清秀同志去世的訊息後,數百名老少邊窮地區的各族幹部民眾自發趕來,只為最後看她一眼;遺體告別儀式原定上午九時五十分開始,可從早上七點半起,弔唁的人群就陸續趕來,工作人員趕製的600朵小白花一會兒就發完了,原定兩三百人的規模突破了千人。就象送別自己的親人一樣,人人傷心垂淚,個個泣不成聲。許多人悲戚地說:"龍主任是為老區人民累死的呀!"這淚水是人民民眾從內心深處湧出的無限深情,是對黨的好女兒龍清秀的最高評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高尚的人格緣於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聖潔的心靈。她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她身上發揚光大的結果,是我們黨長期培養教育的結果,同時也是象她那樣長年奮鬥在以工代賑戰線的同志們相互影響、相互激勵的結果。她是廣大計畫系統幹部的一個縮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龍清秀同志以實際行動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江總書記提出的,黨員幹部"參加革命是為什麼?現在當幹部應該做什麼?將來身後應該留點什麼"的人生課題。她的精神、她的品格、她的作風,將永遠值得計畫系統幹部乃至所有國家公務員學習,永遠銘記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遺體告別
這是一個揪人心肺、撼人魂魄的遺體告別儀式。
2001年2月18日,在長沙殯儀館遺體告別大廳,龍清秀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之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親屬來了,單位的領導和同志來了。更多的是聞知噩耗後,自己花錢輾轉數百甚至上千公里趕來的基層幹部、農民兄弟。他們要最後看一眼這位同他們一道踩著泥濘、攀過懸崖,為他們的幸福殫精竭慮的好大姐……
原定9點半開始的告別儀式,7點多人們就來了;原定200人的儀式,超過了1000人,治喪小組的同志趕製了600多朵小白花,還是遠遠不夠……
“只要像龍主任那樣做人做事,民眾就會和我們一條心”
相關信息
在湖南省各地,三湘四水之間,那些受惠於以工代賑政策的父老鄉親,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著對敬愛的龍大姐的懷念和愛戴之情。他們思念龍大姐,並思考著人生的價值……
龍清秀同志逝世前幾天,桑植縣委書記陳美林還接到她從長沙打來的電話,詢問桑植到龍山的公路建設情況。
2月15日
噩耗傳到桑植,陳美林以極為沉痛的心情將噩耗告訴正在參加“三個代表”學習教育培訓班的全縣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多年來關心我們、支持我們貧困山區的龍清秀同志與世長辭了!”頓時,台上台下一片哀痛和悲戚。官地坪鎮黨委書記王軍含著熱淚說:“我小時候聽過焦裕祿的故事,工作時又學過孔繁森的事跡,龍大姐就是我們身邊的焦裕祿和孔繁森。”73歲的向桂香老人,過了些日子才聽到龍清秀逝世的訊息,拉著縣裡同志的手埋怨說:“龍主任過世了,你們怎么不告訴我呀,我就是爬,也要去看上她一眼。”
村民們走著龍清秀當年帶領大家修建的公路,沿著她與大家奮戰一冬修起的河堤,一路走一路呼喚著龍清秀的名字。70多歲的老支書楊書永老淚縱橫:“這樣的好乾部,要再活個二三十年,該多好啊!”現任黨支部書記謝玉禮說:“我們看明白了,只要像龍主任那樣做人做事,民眾就會和我們一條心,我們村脫貧致富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母親在感染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深深地感染著”
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民眾對龍清秀的深情懷念,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境界的升華,是人們對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認同和肯定,對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精神的讚揚和敬仰,是千千萬萬的黨員幹部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悼念龍清秀、學習龍清秀的一種必然結果。
追尋著龍清秀的足跡,人們不能不發出由衷的讚嘆:她一生都在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國務院曾授予她“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榮譽稱號,全國婦聯也曾授予她“巾幗建功”標兵的榮譽稱號。龍清秀同志遺體告別之後的第三天,中共湖南省發展計畫委員會黨組就發出了《關於開展向龍清秀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20天后,湖南省婦聯追授她“三八紅旗手”稱號;
4個月後
人事部、發展計畫委員會追授龍清秀“模範公務員”榮譽稱號,號召全國廣大公務員向龍清秀同志學習;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在全國計畫系統開展了向龍清秀同志學習的活動。
追尋著龍清秀的足跡,人們思索著培育她成長的社會環境:在她的周圍,聚集著成千上萬和她一樣熱情工作、廉潔奉公的人。兒子在追憶母親時說:“當母親在家寫規劃報告的時候,她桌上厚厚的那一沓原始資料、數據,是辦公室的同志花了數倍於她的時間整理出來的。當母親下鄉檢查工程項目,看著那些原來只是寫在紙上的工程,正聳立在自己面前,並且已經開始造福一方的時候,她的心中一定是非常高興和欣慰的。而這些工程正是那些基層幹部沒日沒夜地和人民民眾一道實幹建成的。面對著他們,身為以工代賑領頭人的母親怎么能不發奮工作呢?”他還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1996年在帶領民眾抗洪搶險中以身殉職的湘陰縣計委主任焦載盈,一個是長期帶病工作,幾度生命垂危的桑植縣計委主任向延清。“如果沒有這些長年工作在第一線,默默無聞、忘我奉獻的人,以工代賑工作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能夠與這么優秀的一群人共同奮鬥,母親一定是深感自豪的。在工作的過程中,母親在感染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深深地感染著。”
“活在青山中,活在綠水裡”
龍清秀是千千萬萬個優秀公務員的傑出代表。龍清秀的事跡傳開之後,人民民眾在深情地呼喚著更多的龍清秀。
湖南省計委以工代賑辦主任歐陽彪要求以工代賑辦的全體同志:“一定要以龍清秀同志為榜樣,學出崇高的思想境界,學出具體的實際行動,學出優良的工作作風,學出為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排憂解困的良好效果。”
桑植縣大坪村村民印貴仁是龍清秀3次登門、手把手扶持起來的養殖大戶,他牢記龍清秀“富了莫忘鄉親”的叮囑,把自己豬場養的瘦肉型豬種投放給周圍4個鄉鎮60多個農戶,幫著大家一道奔小康。
桑植縣委、縣政府將學習龍清秀活動同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緊密結合起來,組織全縣2000多名幹部深入到村組農戶,“察民情,順民意,解民難”,僅僅一個多月時間,就協調處理多年來積攢下的各種遺留問題2683個,解決比較突出和突出問題417個,占這類問題總數的90%以上。
去年6月
全縣9個鄉鎮遭到特大暴風冰雹襲擊,800多名幹部在幾個小時內就趕到現場和民眾一道抗災救災。隨後,縣直機關幹部捐出現金9萬元和衣物、化肥、種子、蔬菜等價值5萬元的物資,支援民眾抗災救災。幹部為人民,人民愛政府。也是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全縣20個鄉鎮的農民自覺將歷年拖欠的農業稅和統籌提留款44萬多元交到了鄉鎮幹部手裡。
龍清秀去世後,同志們創作了歌頌她的歌曲《楷模》。這一歌曲迅速唱遍三湘大地。人們唱著《楷模》,學習楷模。
《楷模》的歌詞這樣寫道:
“芙蓉國有個神奇的傳說
人死之後可她還活著
活在青山中
活在綠水裡……”
是的,龍清秀還活著。這是人民民眾的殷切期望,也是廣大黨員幹部創造的現實―――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間,活躍著千千萬萬個龍清秀,活躍著整整一代龍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