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抗戰遺址又名龍洞,位於恩施城東郊7.5里處,是一個長年流水的石灰岩洞,過去晚上子時與白天午時洞水增漲,形成“子午來潮”奇觀,民間傳說為龍洗澡而成,故名龍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洞抗戰遺址
- 地點:恩施城東郊7.5里處
- 又名:龍洞
- 類型:長年流水的石灰岩洞
位置,簡介,遺址現狀,
位置
簡介
流水在洞口飛瀉成瀑,恩施古八景之一“龍洞觀瀑”即指這裡。洞口有古人石刻:“有龍則靈,洞瀑如虹,潮來子午,響澈石鐘”。洞水為龍洞河源頭,蜿蜒南流,經趙家壩、三孔橋、土橋壩、棲鳳橋、舞陽壩、官坡匯入清江。龍洞河流域山峰突兀,修竹茂林,田園阡陌,風光秀美。
遺址現狀
抗日戰爭時期,武漢被日寇占領,湖北省政府於1938年10月遷恩施,恩施成為戰時臨時省會,國民黨抗戰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亦設恩施,大批軍政機關與學校雲集恩施,徵用民房與自建房解決駐所問題,龍洞成為首選之地,形成如今的抗戰遺址群,介紹如下:
省臨時參議會:徵用龍洞趙家壩艾氏祠堂與周圍民房,位於龍洞河石拱橋上側山包上,有“民國第一清官”之稱的石瑛任議長,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任副議長,二人在這裡辦公。李四光住祠內。今艾氏祠堂已拆改不存,祠堂後民房有少量保存。
國府主席行館:又稱陳誠公館。1940年國民黨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設恩施,長官部最初設艾氏祠堂(後遷設於城東土橋壩與城南譚家壩),在離艾氏祠堂不遠的龍洞頂上,專為陳誠修建一棟房子居住,屋旁挖掘防空洞。陳誠在這裡經常召開軍政高層會議。1943年6月29日至7月3日,蔣介石視察恩施,住在這裡,同年12月湖北省政府將其命名為國府主席行館。今房屋因原住戶遷走,久無人居,毀壞嚴重,只剩殘垣斷壁。防空洞保存較好。
復楚亭:位於國府主席行館前山下的一個山包上。1943年6月底,陳誠為迎接蔣介石來恩施下令修建,傳說一夜建成,故有一夜亭之稱,又因蔣介石字中正,被叫成中正亭。同年12月被命名為復楚亭,有打走日本鬼子,收復湖北失地之意,接陳誠任湖北省主席的王東原撰有碑記。上世紀六十年代拆毀。
嚴重故居:嚴重字立三,曾任湖北省代理主席,因與石瑛、張難先三人為政清廉,不與貪官污吏為伍,被時人譽為“湖北三怪”。其在恩施的住房位於艾氏祠堂左側,今無存。
張難先故居:曾任湖北省民政廳廳長,在恩施的住房距艾氏祠堂不遠,今無存。石瑛故居:位於蓮花壩熊姓人家旁,由省政府建三間平房,1967年拆毀。
省參議會官員住所:龍洞龍王廟與廟旁農舍,石瑛總務秘書李振凡即在此住過。今保留少量民房。
嚴重墓址:嚴重1944年4月30日在恩施土橋壩沙灣省立醫院病逝,恩施的國民黨軍政要員在龍洞艾氏祠堂為他舉行盛大的追悼會,將其葬在艾氏祠堂斜對面,今月亮岩村民小組一個山峁上,抗戰勝利後移葬武漢市武昌九峰山。今墓坑尚存。《湖北論壇》雜誌社:駐龍洞艾氏祠堂。今無存。
省參議會附屬國小:又稱省立第八國小、龍洞國小,徵用龍洞左側母豬岩下黃姓農舍和自建房,今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