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屬龍泉鎮。
1951年,屬第五鎮。
1954年,屬第五街道。
1958年,第四街道併入。
1962年,第四街道分出。
1970年,設大慶街道。
1971年,復屬第五街道。
1981年,改設龍泉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市陌河、市陌二、潘公橋、大通橋、市陌六、紫雲、華豐一、華豐二、白魚潭、西白魚潭潛莊、米蘭、香樟灣13個居民委員會;下設522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泉街道轄10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市陌二社區白魚潭路126號。
地理環境
龍泉街道,介於東經120°06'00"~120°07'38",北緯30°52'26"~30°53'3"之間。地處
吳興區中部偏北,東與
八里店鎮接壤,南隔龍溪港與
飛英街道相望,西傍機坊港與
鳳凰街道相望,北、東北與
環渚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3.2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龍泉街道轄區總人口5418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855人,城鎮化率95.7%。另有流動人口2986人。總人口中,男性26927人,占49.7%;女性27258人,占50.3%;14歲以下6556人,占12.1%;15~64歲43836人,占80.9%;65歲以上3793人,占7.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3930人,占99.5%;有滿、畬、蒙古、回、藏、苗、彝等19個少數民族,共255人,占0.5%。其中滿族49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9.2%;畬族38人,占14.9%。2011年,人口出生率7.01‰,人口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長率0.57‰。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泉街道財政總收入579.57萬元,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6.38萬元,比上年增長-37.1%。人均財政收入107元。
工業
2011年,龍泉街道工業總產值0.02億元,比上年增長7.4%,工業增加值占全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的0.2%。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龍泉街道有商業網點507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8億元,比上年增長8.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3億元,比上年增長9.5%。2011年,進出口總額6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0.0%。其中出口63萬美元,主要產品有紡織品、絲綢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泉街道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427人,專任教師94人;國小2所,在校生420人,專任教師22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169人,專任教師14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042人,專任教師149人。普通高等院校2所,在校生2萬人,專任教師1200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9783.6萬元,比上年增長15.1%;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7449.2萬元,比上年增長15.4%。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泉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8個;公共圖書室5個,藏書1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龍泉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病床125張,固定資產總值84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62人,其中執業醫師98人,執業助理醫師21人,註冊護士12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48萬人次,住院手術438台次,出院病人160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653/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龍泉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5戶,人數372人,支出129萬元,比上年增長16.8%,月人均289元,比上年增長19.9%;城市醫療救助8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4人次,共支出9.2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12.8%。托老所1家,床位32張,托養老人32人。社區服務中心13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收社會捐款23900元,使30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2011年末,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786人,比上年末增加58人。
交通
龍泉街道境內有白魚潭路等道路過境。
歷史文化
龍泉街道因轄區原龍泉鎮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