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龍泉窯青釉騎犼觀音菩薩像,1966年北京昌平出土。高24厘米,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泉窯青釉騎犼觀音菩薩像
- 出土時間:1966年
- 出土地點:北京昌平
- 高:24厘米
作品介紹,工藝介紹,
作品介紹
觀音結跏趺坐於犼身之上,神態安詳。整體造型採用了塑、刻、鏤、劃等手法,除觀音瞼部、胸部、手部及吼的眼、嘴、足等部位外,皆施青釉,光潤細膩,是元代龍泉窯瓷塑的佳品。觀音髮髻盤曲,頭戴花冠,臉形豐滿,雙目微閉,嘴角含有笑意。身著長裙,披開襟長衣,頸帶串珠、佛花,手結禪定印,體態端莊,面容慈祥,結跏趺坐蓮花座上,座置於犼之背部,頭扁平,寬嘴張開,雙目圓睜,兇猛威武,其四足如柱,足底露胎。通體施青釉,呈褐紅色。
工藝介紹
騎犼觀音又稱騎犼觀自在,《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載:“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彼菩薩有“長居南海願”,故世稱南海觀音。露胎裝飾即為用貼花和印花的技法,在瓷器上布施浮雕狀紋樣,其表面不施釉,利用燒成後胎的色擇顯現花紋,一般常見於洗、淺盤、瓶等器物的底、腹等處。生產的工序分為二類:露胎貼花用模子先翻印好浮雕狀紋樣,貼上於已施釉的坯體上,而後燒成;露胎印花,在器物施釉時根據圖案需要留有空白,用模了直接壓印於未乾坯體上,而後燒成。由於龍泉窯特有的胎土成分和生產工藝,使燒成後的露胎處呈赧紅色,與同時期青綠的釉色對比鮮明,和映成趣。
此像造型準確,觀音面部刻劃傳神,釉色柔和溫潤,是一件彌足珍貴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