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渠橋背水

龍泉渠橋背水

雲南省丘北縣龍泉渠橋背水是數百年前留下的古水利工程,仍在抗旱、農業生產、灌溉、旅遊、飲水、水利文化研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泉渠橋背水
  • 地區:雲南省丘北縣
橋背水,詳情,建設歷程,意義,

橋背水

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在《論中國古橋》的文章中寫道:"橋的作用是跨過河流與山谷,以便接通道路。"水從橋上過,是橋樑功能的延伸,是人類聰明才智的體現。人們習慣將橋上過水稱之為“橋背水”。
在雲南,具有"背水"功能的古橋中,最有名的當數丘北縣城西北的龍泉渠。

詳情

龍泉渠橋背水是一項引水工程,主體工程是長310米、寬2米、高0.7米的石砌渡槽,其中一段渡槽從長13.5米的跨河三孔石拱橋上通過,形成了水自橋上過的"橋背水"景觀。據相關資料記載,這項工程最初是由新城、舊城、山北、馬頭山等村寨的120戶人家公推"壩長",出資出力,築成了高1米、長100多米的石壩,將大青龍、小白龍、獨眼龍三潭之水攔截,再開東、西兩溝引水灌溉田地。工程建成後,石壩攔儲之水,還有不少白白流入北門河。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附近的30戶人家又架設木筧槽,將從石壩中流入北門河的余水,再行引渡灌溉。多年之後,木筧槽損毀,村民又集資白銀3000餘兩,修築了300多米的引水石砌渡槽。"橋背水"引水工程,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200多年後的仍在為當地民眾所利用。
龍泉渠橋背水距丘北縣城僅2公里,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普者黑核心景區3公里,是通往景區的必經之地。較好地把景區和縣城連為一體,成為普者黑景區重要的古遺蹟之一。這裡碧水連天,風光秀麗。龍泉渠橋背水旁是秀美的象鼻嶺,它橫跨於美麗的清水河上,橋身背負青天,清泉從橋身上流淌,固此,當地民眾又形象地稱為象鼻嶺橋背水,整個橋身全用五面石鑲砌,尤如巨龍,古樸典雅,蔚為壯觀。在龍泉渠前方是一個叫舊城的村寨,村附近有個龍潭,噴水如柱,為充分利用這一天然資源,周圍村寨在很古以前就自發集資築起一座大壩,蓄水灌溉,起名叫龍泉壩,並開挖築石砌一條大溝,叫龍泉渠,把龍潭水引到“龍泉壩”下游地區,於是,就把數千畝荒灘沼澤,全部開墾為旱澇保收的良田,連年喜獲豐收。象鼻嶺以東的10多個村寨為了受益龍泉壩的水,就推舉很有名望的地方人士,與建龍泉壩的村寨商妥,從“龍泉壩”的另一端開渠。1770年,村民們捐資捐物,投工投勞,開鑿象鼻嶺隧道,隧洞長180米,寬2.53米,高2米,經15年艱苦努力才鑿通隧道,並1785年建橋背水渡槽,歷時9年至1794年才建成。象鼻嶺橋背水工程的竣工,把龍泉壩的水向東引至24公里,灌溉面積12萬餘畝。據丘北老縣誌記載:“有新舊城王瑤、李元上、段世熙等三十戶,見水仍余,另接一溝出……鑿石洞,架木梘,溉田無數”。應該說,橋背水是象鼻嶺龍泉渠古水利工程的一個組成分,整個龍泉渠古水利工程,最壯觀最有代表性的是橋背水工程。龍泉渠是丘北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由於年代久遠,建築歷時長,耗資巨大。但整個工程耗資多少已無從考證。

建設歷程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附近的30戶人家又架設木筧槽,將從石壩中流入北門河的余水,再行引渡灌溉。多年之後,木筧槽損毀,村民又集資白銀3000餘兩,修築了300多米的引水石砌渡槽。
《丘北縣誌》載:龍泉渠橋背水古水利工程位於丘北縣八道哨鄉阿魯白村南。橋全長318米,用二萬多立方米石料建成高13.5米,寬1.5米,橋孔寬5.5米的三孔石拱橋,引南水北灌。此工程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破土動工,五十九年(1794年)竣工通水,為橋渠引水合而為一工程。
1993年被列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意義

龍泉渠橋背水是丘北古水利工程的傑作,是雲南最大的古水利工程。引水溝渠鑿山洞,橋背水溝渠架於河上,不占地表土地,保護了耕地,減少了水的蒸發量,避免了山水沖壞田地,在當時是一項科學先進的水利工程,它對於研究古代的水利設施有著重要的價值。橋背水地點選擇恰當,工程布置合理,規模宏大,造型優美,配套嚴密完整,與自然環境極為和諧。這一水利工程,歷時數百年風雨滄桑一直沿用,水流源源不斷,造福於民。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關心和保護這座水利工程,歷經數次運動,均未遭到破壞。1954年,當地黨委政府組織對鼻嶺橋背水工程進行整修,1993年11月被列為雲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拔款20萬元,對溝渠、橋身塌方處進行修理,使之恢復原貌。
象鼻嶺橋背水建成一直是當地老景觀之一,大橋橫跨清水河,把象鼻嶺東西良田連成一片,龍泉渠龍潭內有獨特的獨眼魚,為普者黑景區憑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當地縣委、政府在開發普者黑時,把象鼻嶺橋背水列為一個旅遊景點來打造,對其100米範圍內作嚴格保護,把古人的遺風展現給每一位遊客。這裡自古就是歷代文人墨客遊玩的好去處。民國初年,丘北文人丁春在《修田溝石梘碑記》中寫道:“至於今橋上水,橫鎖一川風景,陸中澤注,胥化萬頃璃”。象鼻嶺橋背水因勢利導灌溉農田,而又不失為景觀。由此可見,這一古水利工程建造者的卓識遠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