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尼姑庵,位於廣東汕頭市濠江區,坐落在石庵柱山(從前一庵倒塌剩一柱故名)半腰,約建於1930年,坐南朝北,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
龍泉尼姑庵庵舍建成後,大約有四、五個尼姑在此誦經、種菜、修持。庵舍是貝灰木結構、飛檐、蓋瓦頂,屬南方廟宇建築風格,入廟有一天井,井中養有靈龜數十隻,庵正中樹有1米多高觀音菩薩泥像,像前有一大銅香爐。觀音像兩側是尼姑們的寢房和繕房。當時這裡善男信女雲集,庵舍香火不斷,每天都能聽到尼姑誦經晨鐘暮鼓之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泉尼姑庵
- 地點:廣東省汕頭市
- 類別:寺廟
- 始建:約1930年
簡介,傳說,歷史,
簡介
龍泉尼姑庵,位於廣東汕頭市廣東汕頭市濠江區,坐落在石庵柱山(從前一庵倒塌剩一柱故名)半腰,約建於1930年,坐南朝北,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
傳說
民間傳說,龍泉尼姑庵在建庵前曾有三位身穿龍袍的神仙常在此看書、遊玩,取龍泉水飲用。
又有傳說以前有人看見龍泉石頭上有香菸縈繞,視為香地,才擇此地建庵。
歷史
龍泉尼姑庵庵舍建成後,大約有四、五個尼姑在此誦經、種菜、修持。庵舍是貝灰木結構、飛檐、蓋瓦頂,屬南方廟宇建築風格,入廟有一天井,井中養有靈龜數十隻,庵正中樹有1米多高觀音菩薩泥像,像前有一大銅香爐。觀音像兩側是尼姑們的寢房和繕房。當時這裡善男信女雲集,庵舍香火不斷,每天都能聽到尼姑誦經晨鐘暮鼓之音。
直到日本侵略汕頭期間,龍泉尼姑庵中尼姑不堪忍受日本鬼子侮辱。遂離庵出走,香火逐漸衰落。
解放後,該庵舍由當時的礐石園林管理處(即現?石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前身單位)接管,並命名為“孤寺鳴鐘”景點。1959年改建後稱桃苑春。1964年行業歸口劃入汕頭市服務公司。1966年“文革”中因“破四舊”而遭拆除。1976年又劃給風景區作為配套服務設施,並改建為混凝土結構建築物。後於1984年改名為龍泉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