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看塔影》是明代王廷美所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詩作原文,注釋,賞析,作者,
基本信息
好詩句。
生動形象,描寫的很入微!
詩作原文
一塔稜層⑴穩作峰,誰移孤影墮寒淙。
波搖寶鐸⑵驚浮雁,水隱明珠動臥龍。
豈是馮夷⑶藏舍利⑷,誤疑西竺⑸寄行蹤。
臨池亦有躋攀⑹興,醉數魚游第幾重。
注釋
⑴稜層:高聳突兀。
⑵寶鐸:佛殿或寶塔檐端懸掛的大鈴。南朝梁劉孝綽《酬陸長史倕》詩:“月殿曜朱幡,風輪和寶鐸。”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於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餘里。”
⑶馮夷:河伯的原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也作“冰夷”。《抱朴子·釋鬼篇》里說他過河時淹死,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
⑷舍利:舍利原是“遺留物”或“靈骨”。舍利子不完全經由火化而得,為個人修行成就的結晶。
⑸西竺:指天竺,即古代印度。
⑹躋攀:攀登。
賞析
這首詩語言幽默風趣,想像奇特,將六合的龍池和靈岩寺塔兩個著名的風景融合在一起,筆鋒奇崛。
遠看一座寶塔高聳突起,穩穩地矗立在靈岩山上,近看龍池湖中,寒水流淙,塔影孤立,倒映其中,不知是誰將寶塔移到了這兒?湖面水波蕩漾,寶塔上的風鈴也隨之搖晃,驚動了空中經過的大雁,日映水中好像明珠一樣,恐怕也會驚動湖中傳說中的臥龍。難道這些都是河神馮夷藏匿的佛舍利,或是天竺高僧誤入其中。我們在池邊看到這山、這塔,醉眼惺忪地數著湖中的游魚爬到了第幾層,同時也生髮了攀爬的興致。
詩中描寫遠近虛實結合,遠處的寺塔、近處的倒影;高處的浮雁、地面的湖水;實景的水波,虛幻的傳說,交織在一起,變幻不斷。特別是結句“臨池亦有躋攀興,醉數魚游第幾重”,虛虛實實,似醉似迷,將湖光山色描繪得淋漓盡致,身臨其境。
作者
本詩作者王廷美,具體事跡不詳。從他對六合風景的了解、優美的文采看,可能是失意科場的六合文人,從他樂水樂山的淡泊心態、詼諧幽默的文風,讓我們不難想像到他那陶淵明般悠遊田園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