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小米,黑龍江省龍江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龍江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十年九旱降水量偏少,生產期內晝夜溫差大,穀子積累的戊聚糖分多。龍江小米富含蛋白質, 胺基酸,維生素和硒,鐵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具有營養全,香味濃,口感佳,色澤好等特點。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龍江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江小米
- 產地名稱:黑龍江省龍江縣
- 品質特點:籽粒飽滿,粒大粒圓,色澤鮮黃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478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1月15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藥用價值,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龍江小米籽粒飽滿,粒大、粒圓,色澤鮮黃,淺亮,粒徑平均為8微米。蒸製後產品粘著力強,具有較好的粘聚性,不易散,口感醇香。煮製後產品表現出黏度高,顆粒狀態好,香味撲鼻。
內在品質
龍江小米營養豐富,其中粗蛋白含量大於10%,粗脂肪含量大於1.8%,直鏈澱粉(占脫脂樣品)含量大於22%,膠稠度大於115毫米;鹼消值大於2.5級;每100克龍江小米維生素B1含量大於0.35毫克、鈣含量大於4毫拔試嬸轎克、鐵含量大於2克。
藥用價值
小米熬粥具有有補腎氣、益腰膝的功效,尤其不可忽視的是小米粥中的米油,滋補力非常好,相當於人參、熟地等名貴的藥材滋補功效。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認為“米油可代參湯”,因為它和人參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獲得優質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鍋必須刷乾淨,不能有油污。煮的時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能添加任何佐料。此外,小米還可和豆類一起煮粥,將小米、紫米、玉米糙、紅豆、綠豆、花生豆、紅棗一起煮熟至黏稠狀即可。
等級分類
龍江小米的分級:龍江小米分為兩個等級,為無公害農產品小米和A級綠色食品小米。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黑龍江省龍江縣地勢特點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自西向東地貌單元依次構成低山—丘陵—平窪3種自然類型,自然景觀呈三級階梯,土壤主要有草甸土、黑鈣土、暗棕壤、水稻土、鹽土、減土、沼澤土、石質土、沙土、粟鈣土、泛濫土等11個土類,其中草甸土分布最廣,暗棕壤和黑鈣土次之,有機質平均含量在3.5%—5%之間,pH值在7.1—7.9之間,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特別適合穀子的生長。
水文情況
龍江縣處於新華夏系定您炒第三隆起帶,大興安嶺隆起區西緣的銜接地帶,地下水豐富,主要是鬆散類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層從西向東逐漸增加,含水厚度在20—60米之間,水位埋深小於5米,單井日湧水量1500—3500噸,特點是水層深、厚度大、顆粒粗、水量大、水質好、易開採。龍江縣境內水系由1江11河構成,即嫩江、雅魯河、濟沁河、庫堤河、麒麟河、罕達罕河、烏力根河、野馬河、葦蓮河、白山河、庫勒河、綽爾河。此外還有大小湖泡121個,泉眼285個,大中型水庫11個。其中,地表水總量8.48億立方米,可利用量7.32億立方米,地下總蓄水量6.41億立方米,可開採5.22億立方米。河流夏季蓄水充足,無“三廢”污染,具備良好的灌溉穀子種植用水條件,灌微簽溉水質符合NY/T396—2000的規定。
氣候情況
龍江縣穀子種植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為446.1毫米,年平均氣溫為3.4℃,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8小時,年太陽輻射115—130千卡/平方厘米,無霜期為127—135天,最大凍深為2.5米,年平均風速3.6米/秒,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溫為2600—2800℃,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合成。年蒸發量平均為1652毫米,是降水量的3.7倍,一般4—6月蒸發量最大,占全年的70%左右。全縣土地資源豐富,空氣清潔,光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為穀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歷史淵源
龍江縣穀子種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民國期間(1927—1929年),穀子的種植面積年均已達到50萬畝。
改革開放後,隨著新技術的推廣,龍江縣已成為黑龍江省西部雜糧產銷集散地、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並創建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雜糧、玉米、葵花標準化生產基地。
2016年,龍江縣舉辦了首屆“中國·龍江糧農電商發展暨龍江小米品牌戰略研討會”,就中國糧農電子商務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前沿理論和熱點話題展開討論,探討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之道。出資332.8萬元,作為穀子產業建設經費,支持以國家級研究員、穀子學科帶頭人王和平為帶頭人的技術團隊,依託禾生源穀子合作聯社,加快穀子新記驗享品種培育和研發,建立縣穀子產業發展中心,研發適合龍江種植環境的穀子品種,優質“張雜谷”種子取得了實效。
生產情況
2010年,龍江小米實際生產面積為2萬公頃,年總產量4.5萬噸。
2015年,龍江縣小米線上交易量達到1837噸,交易額突破3000萬元。
產品榮譽
2002年開始,龍江小米多次在中國(齊齊哈爾)綠色食品博覽會上獲得暢銷產品獎和包裝戀櫃厚洪創新獎。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龍江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龍江詢灑霸縣位於黑龍江省西祝廈危部,地處大興安嶺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東經122°24′28″至123°37′19″,北緯46°23′21″至47°40′27″,境內東部與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富拉爾基區和泰來縣接壤,北部與甘南縣和碾子山區相鄰,西部和南部被內蒙古自治區環繞。幅員面積6174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48米,全縣有五鎮九鄉,158個行政村,耕地514萬畝,劃定哈拉海鄉、七棵樹鎮、魯河鄉、龍興鎮、濟沁河鄉、山泉鎮、龍江鎮、杏山鄉、景星鎮為龍江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區域保護範圍,總面積為22.7萬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環境條件: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質量標準,即NY5332—2006。灌溉水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即GB5084—92。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1996標準。
氣候條件:無霜期115—120天,年活動積溫2350℃以上,年降水量在400—500毫米。
土壤條件: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草甸土和黑鈣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pH值在7.0左右。
(2)品種選擇:劃定區域範圍內穀子的品種主要選擇已審定推廣的,經生產實際認可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龍谷25作為主栽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在生產中實行了“六統一”,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標準質量、統一收穫。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禁止使用硝態氮肥;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的肥料、農藥;禁止使用不符合標準的農灌水,禁止使用對人體有毒副作用的催生長、防腐、染色的藥物或激素類物質;定期對穀子基地進行農藥殘留抽檢,對在抽檢過程中發現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及農藥殘留超標的,不得上市銷售,並予以暴光。具體栽培技術規程如下:
(4)栽培技術:
a:選地、選茬、整地: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前茬選擇大豆、玉米較好的茬口;整地採用春整地,耕深20—25厘米,做到拿淨根茬,無漏耕無坷垃,施肥起壟,鎮壓保墒達到待播狀態。
b:合理施肥:
農家肥:每公頃施優質腐熟農家肥15—30噸,結合整地一次施入。
化肥:每公頃施入磷酸二銨150千克,尿素75千克,做底肥一次施入。
生物肥:每公頃施綠工牌生物肥15千克,做底肥一次施入。
c:種子處理:
曬種:播前一周,將種子晾曬2—3天。
精選:播前3—5天,用10%的鹽水溶液浸泡,撈出飄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等,將下沉飽滿籽實撈出,清水洗淨,將種子晾曬2—3天,晾乾待播。
藥劑拌種:用種子量35%可濕性瑞毒霉粉等符合要求的農藥拌種,預防穀子的黑粉病和白髮病。
d:播種:
播期:地溫穩定在8℃時開始播種,一般應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完。
播法:採取豁溝濾水寬播技術。
播量及播深:每公頃用種量6—7.5千克,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覆土2—3厘米,視商情適時鎮壓。
密度:每公頃保苗60—67萬株。
e:田間管理:
鬆土:播後趟一犁,達到增溫散寒,消滅雜草的目的。
間苗:3—5葉期進行間定苗,間苗時要拔掉病、小、弱苗,做到等距定苗,尺留苗16—18株。
鏟趟:鏟趟:要求三鏟三趟,穀子定苗後進行頭遍深松,二遍鏟趟在穀子孕穗拔節時進行深趟,深度6—8厘米,第三遍在穀子抽穗前進行。
灌水:在拔節期、抽穗期如發生乾旱應及時灌水,在灌漿期如發生乾旱應隔壟輕灌。
防蟲:如發生鑽心蟲,可用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葉噴,每公頃用藥液750千克。
(5)產品收穫:9月下旬—10月上旬,在穀子臘熟或成熟期收穫,既籽粒變硬,成熟“斷青”時要及時收穫。收割時穀子要邊割邊捆,做到捆小捆,碼小碼。割後將小捆碼起曬穗10—15天,做到單拉運、單脫粒、單貯藏。
(6)生產記錄要求:龍江縣生產穀子全過程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設立專門的記錄員負責農時操作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記錄使用的農藥名稱,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肥料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內容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數等;及時做好各類農時操作記錄、產量記錄和產品銷售記錄;記錄需妥善保存3年,以利於追溯性檢查。
氣候情況
龍江縣穀子種植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為446.1毫米,年平均氣溫為3.4℃,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8小時,年太陽輻射115—130千卡/平方厘米,無霜期為127—135天,最大凍深為2.5米,年平均風速3.6米/秒,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溫為2600—2800℃,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合成。年蒸發量平均為1652毫米,是降水量的3.7倍,一般4—6月蒸發量最大,占全年的70%左右。全縣土地資源豐富,空氣清潔,光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為穀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歷史淵源
龍江縣穀子種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民國期間(1927—1929年),穀子的種植面積年均已達到50萬畝。
改革開放後,隨著新技術的推廣,龍江縣已成為黑龍江省西部雜糧產銷集散地、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並創建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雜糧、玉米、葵花標準化生產基地。
2016年,龍江縣舉辦了首屆“中國·龍江糧農電商發展暨龍江小米品牌戰略研討會”,就中國糧農電子商務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前沿理論和熱點話題展開討論,探討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之道。出資332.8萬元,作為穀子產業建設經費,支持以國家級研究員、穀子學科帶頭人王和平為帶頭人的技術團隊,依託禾生源穀子合作聯社,加快穀子新品種培育和研發,建立縣穀子產業發展中心,研發適合龍江種植環境的穀子品種,優質“張雜谷”種子取得了實效。
生產情況
2010年,龍江小米實際生產面積為2萬公頃,年總產量4.5萬噸。
2015年,龍江縣小米線上交易量達到1837噸,交易額突破3000萬元。
產品榮譽
2002年開始,龍江小米多次在中國(齊齊哈爾)綠色食品博覽會上獲得暢銷產品獎和包裝創新獎。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龍江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龍江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地處大興安嶺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東經122°24′28″至123°37′19″,北緯46°23′21″至47°40′27″,境內東部與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富拉爾基區和泰來縣接壤,北部與甘南縣和碾子山區相鄰,西部和南部被內蒙古自治區環繞。幅員面積6174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48米,全縣有五鎮九鄉,158個行政村,耕地514萬畝,劃定哈拉海鄉、七棵樹鎮、魯河鄉、龍興鎮、濟沁河鄉、山泉鎮、龍江鎮、杏山鄉、景星鎮為龍江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區域保護範圍,總面積為22.7萬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環境條件: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質量標準,即NY5332—2006。灌溉水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即GB5084—92。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1996標準。
氣候條件:無霜期115—120天,年活動積溫2350℃以上,年降水量在400—500毫米。
土壤條件: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草甸土和黑鈣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pH值在7.0左右。
(2)品種選擇:劃定區域範圍內穀子的品種主要選擇已審定推廣的,經生產實際認可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龍谷25作為主栽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在生產中實行了“六統一”,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標準質量、統一收穫。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禁止使用硝態氮肥;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的肥料、農藥;禁止使用不符合標準的農灌水,禁止使用對人體有毒副作用的催生長、防腐、染色的藥物或激素類物質;定期對穀子基地進行農藥殘留抽檢,對在抽檢過程中發現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及農藥殘留超標的,不得上市銷售,並予以暴光。具體栽培技術規程如下:
(4)栽培技術:
a:選地、選茬、整地: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前茬選擇大豆、玉米較好的茬口;整地採用春整地,耕深20—25厘米,做到拿淨根茬,無漏耕無坷垃,施肥起壟,鎮壓保墒達到待播狀態。
b:合理施肥:
農家肥:每公頃施優質腐熟農家肥15—30噸,結合整地一次施入。
化肥:每公頃施入磷酸二銨150千克,尿素75千克,做底肥一次施入。
生物肥:每公頃施綠工牌生物肥15千克,做底肥一次施入。
c:種子處理:
曬種:播前一周,將種子晾曬2—3天。
精選:播前3—5天,用10%的鹽水溶液浸泡,撈出飄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等,將下沉飽滿籽實撈出,清水洗淨,將種子晾曬2—3天,晾乾待播。
藥劑拌種:用種子量35%可濕性瑞毒霉粉等符合要求的農藥拌種,預防穀子的黑粉病和白髮病。
d:播種:
播期:地溫穩定在8℃時開始播種,一般應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完。
播法:採取豁溝濾水寬播技術。
播量及播深:每公頃用種量6—7.5千克,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覆土2—3厘米,視商情適時鎮壓。
密度:每公頃保苗60—67萬株。
e:田間管理:
鬆土:播後趟一犁,達到增溫散寒,消滅雜草的目的。
間苗:3—5葉期進行間定苗,間苗時要拔掉病、小、弱苗,做到等距定苗,尺留苗16—18株。
鏟趟:鏟趟:要求三鏟三趟,穀子定苗後進行頭遍深松,二遍鏟趟在穀子孕穗拔節時進行深趟,深度6—8厘米,第三遍在穀子抽穗前進行。
灌水:在拔節期、抽穗期如發生乾旱應及時灌水,在灌漿期如發生乾旱應隔壟輕灌。
防蟲:如發生鑽心蟲,可用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葉噴,每公頃用藥液750千克。
(5)產品收穫:9月下旬—10月上旬,在穀子臘熟或成熟期收穫,既籽粒變硬,成熟“斷青”時要及時收穫。收割時穀子要邊割邊捆,做到捆小捆,碼小碼。割後將小捆碼起曬穗10—15天,做到單拉運、單脫粒、單貯藏。
(6)生產記錄要求:龍江縣生產穀子全過程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設立專門的記錄員負責農時操作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記錄使用的農藥名稱,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肥料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內容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數等;及時做好各類農時操作記錄、產量記錄和產品銷售記錄;記錄需妥善保存3年,以利於追溯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