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母水燈節

龍母水燈節

龍母是梧州西江流域的人民心中的保護神,為了緬懷龍母,傳承與弘揚龍母恩澤天下的精神,每年的農曆十月三十、十一月初一,梧州龍母廟都會舉行“龍母水燈節、五龍朝母節”活動,包括放蓮花水燈、龍母出巡、傳統文化節日表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母水燈節
  • 外文名:Dragon Mother Loy Krathong
生平,太廟,歷史由來,活動流程,

生平

龍母水燈節
傳說龍母生於楚懷王辛未年(公元前290年),她以“利澤天下”為最高理想,樂善好施,治病救人,整治水患,執仗護航,讓黎民百姓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得人們的擁戴,被推為倉吾氏族領袖。她豢養五龍,得龍子相助造福黎民,被尊稱為“龍母”,後來死在廣東悅城。她去世後被老百姓尊為西江流域的保護神,不少地方都建起龍母廟祭祀她。
龍母的誕生地是古代藤縣一都水東街孝通坊,現在的梧州市藤縣藤州鎮勝西村、藤縣西江大橋南橋頭。南朝沈懷遠在《南越志》一書中說:“昔有溫氏媼者,端溪人也”這是有關龍母的最早文字記載,距今已有1500多年。此後,《肇慶府志》、《德慶城志》、《南漢春秋》、《廣東新語》、《粵中見聞》等史籍均有同樣的記載。
清嘉慶21年出版的《藤縣誌》上寫道:“龍母,嬴秦祖龍時之神,溫姓,或曰蒲姓……或曰一都水東街孝通坊人,故其廟名孝通”。今考粵東《肇慶府舊志》及悅城《孝通祖廟舊志》,鹹以為龍母乃藤縣人。又據1688年(清康熙27年)盧崇光所刻碑記《悅城龍母廟碑記》云:“龍母之先,粵西藤縣人也。”程鳴在《孝通廟舊志》(清康熙49年即公元1710年出版)中提到:“溫氏,晉康郡程溪人也,其先廣西藤縣人。”此記述比清嘉慶《藤縣誌》早120多年。
梧州屬下的地方志《藤縣誌·卷六》,則對龍母的出生地、生活之地、各墓地作了更精確的考證:“按龍母贏秦時之神也。溫姓或蒲姓······今粵東肇慶府舊志及悅城孝通廟舊志,鹹以為藤縣人,則無論毓於何都,其為藤縣之神固可考核而無疑者,然其墓獨在悅城,何也?父天瑞娶悅城梁氏,生三女,龍母其仲也·····隨其母到悅城,心喜其地,欲以為安厝所,因熟記之,及歸於溪也,得石卵,剖之出五物,如守宮狀,喜水,母豢漸長,放之江遂去,,越數年,鱗甲輝煌,復來見母,母知龍子之遠迎也。別其父母曰:兒當乘龍至悅城,遂跨龍,薄暮抵江口,登岸得道,五龍以風雷相護。一夕,地擁成墳,人以為異·····”龍母仙逝後,“立廟廟祀,極顯應,故至今香火獨盛雲。”
據龍母文化專家葉春生考證,悅城龍母廟在宋代大觀戊子年(1108年)被宋徽宗賜額“孝通廟”,清光緒31年(1305年),改為“龍母祖廟”,又稱孝通祖廟。“孝通坊”就是今藤縣藤城鎮勝西村,而龍母廟遺址就座落在勝西村。

太廟

梧州龍母太廟位於廣西梧州市城北桂江東岸,桂林路北端,始建於北宋初年,明萬曆、清康熙、雍正年間曾重修,是一座廣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築風格的文物古蹟,有很高的歷史、旅遊價值。
龍母廟依山面水,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前殿、中殿、後宮、行宮、龜池、商場等組成。每年農曆五月初八和農曆八月十五(相傳分別為龍母誕辰和升仙日)是龍母廟最熱鬧的時候。期間,廣東、香港、澳門遊客以及海外僑胞組成旅行團前來賀誕,有的賀誕團達千人。這時廟裡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廟內廟外人山人海,十分熱鬧。這一日龍母廟通宵達旦開放,不少善男信女和遊人爭先恐後來朝拜、上香、摸龍床、照龍母鏡、用龍母梳、洗龍母水、喝龍母茶,往萬壽龜投幣,龍母廟熱鬧非常。龍母是西江河神。傳說龍母是秦朝祖龍皇帝時之神,溫姓,藤縣一都水東街孝通坊人,因養育五條小龍而被稱龍母,後來死在廣東悅城。龍母在西江流域做了很多造福於民的好事,如帶領大家耕織漁牧,整治水患,執仗護航,懲惡揚善,治病救人,樂善好施,普濟蒼生等。

歷史由來

相傳,龍母得道後的每年農曆十月下旬,常常能看到五龍太子戲游在西江之中,百姓紛紛製作蓮花水燈,寫上自己的心愿,放燈河中,希望五龍太子能幫助他們將願望帶給龍母,祈求龍母保佑心愿成真、合家安康。又相傳,每年的農曆十一月上旬,五龍從西江的下游溯江而上,到達梧州龍母廟對出的桂江邊聚會,隨後化作五朵彩雲,合成蓮花座,讓龍母坐到蓮花中央,徐徐升上天空。百姓看到後認定這是五龍太子回來探望龍母的日子。西江兩岸的百姓也以各種方式朝拜、祭祀龍母,以表達自己對先人長輩豢養之恩的感激。
每年的農曆十月三十、十一月初一,梧州龍母廟都會舉行“龍母水燈節、五龍朝母節”活動,包括放蓮花水燈、龍母出巡、傳統文化節日表演等。

活動流程

2015年活動流程
12月10日,晚上18:58——“龍母水燈節”節慶活動開始
19:08——鳴炮開壇
20:08——按序迎領水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