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石傘

龍樹石傘

在綿陽市三台縣龍樹鎮石傘村的石傘灣,一把6米多高的石傘矗立在幾塊連山大青石上。相傳石傘建於鹹豐年間,距今已有150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樹石傘
  • 地點:三台縣龍樹鎮石傘村石傘灣
  • 年份:距今已有150餘年
  • 外形:獨特,傘柄呈八稜柱
形狀,來歷,

形狀

這座石傘外形獨特,傘柄呈八稜柱,傘蓋圓形,直徑2.27米,厚0.2至0.5米,其厚度由邊緣向圓心遞增。傘蓋底面,刻有太極圖、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相間的精美圖案。蓋上圓心處,有一碩大刻蟠桃形的繡球傘帽。傘柄、傘蓋、傘帽,均為堅硬的石材。其中,傘柄高5.6米,上面刻著:“上谷郡封,住居更名石傘灣。清鹹豐五年(1855)十二月十三日修建”等文字,書法美、刊刻精。

來歷

石傘的來歷為當地老人們津津樂道。石傘灣原名侯家灣,有一大墳坪,離石傘不遠,墳墓坐北向南,墳堂開闊,兩旁各豎一根高約8米的桅桿。桅桿與石傘相同,也是採用堅硬石材整體打磨而成。墓碑分里外兩層,均雕刻有雙龍騰雲、雙鳳呈祥、雙獅戲珠等彩色圖案。
碑上記載:侯氏始祖侯文貴原是陝西鳳祥府古樓山人氏,大明正德13年(1517年)因宦入川,因張獻忠之亂,其子孫逃往三台縣龍樹鎮石傘灣,開荒種地,重振家業。此墓修建於清嘉慶12年,而桅桿則是道光年間時任正八品修職的侯思祿所豎。後人關於石傘的傳說便是由此而生。
老人們說,道光年間,西方殖民者入侵大清領土,時任修職的侯思祿被外派戍邊。一去就是14年,其間音訊全無。14年裡,盼望丈夫歸來。每有路過的商人,她總不忘打聽丈夫的訊息。就這樣,從午後等到黃昏。可是,她終究沒有等到丈夫歸,便因思念成疾去世了。
14年後,侯思祿衣錦還鄉。當他聽說了這一切後,面對亡妻,惟有淚千行。為了緬懷妻子,他在坡上打造了這把石傘,讓妻子從此不再遭受風雨。
感動於他們的恩情,經由當地民眾申請,侯家灣更名為“石傘灣”,並沿用至今。1993年,經三台縣文物管理所認定,龍樹石傘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