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揚鎮

龍揚鎮

龍揚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最南端50公里處,與譙城區的古城鎮、渦陽縣的店集鎮、臨湖鎮,太和縣的二郎鄉、墳台鎮接壤,總面積94.2平方公里,轄11個村,163個自然村,5.8萬人,耕地面積8.1萬畝,濟廣高速穿鎮而過,西淝河東西穿越,商杭高鐵南北跨越。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省級生態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揚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
  • 下轄地區:11個村
  • 電話區號:0558
  • 郵政區碼:2368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最南端50公里處
  • 面積:94.2平方公里
  • 人口:5.8萬人
  • 著名景點:蘇趙梨園四千畝擴建
  • 機場:亳州機場(在建)
  • 火車站:亳州站 古城東站
  • 車牌代碼:皖S
簡介,特色產業,歷史沿革,發展戰略,

簡介

龍揚鎮隸屬於亳州市譙城區,位於譙城東南50公里處,於渦陽縣的店集鎮、臨湖鎮,太和縣的二郎鄉、墳台鎮接壤,鎮域面積94.2平方公里,人口5.8萬人,轄11個村委會,165個自然村,260個村民組,共有耕地8.1萬畝,素有生態龍揚、綠色龍揚、平安龍揚、和諧龍揚之美稱。龍揚人傑地靈歷史悠久,西漢時的思善諸侯國就駐軍龍德寺集,東漢時劉秀在龍德寺集尋臣訪將,留下千古美談;龍揚盛產漢古瓊漿“劉秀貢酒”,“蘇趙貢梨”及豌豆、綠豆、扁豆等小雜糧,盛產粉皮冬粉等綠色食品,地下富含優質礦泉水。龍揚鎮多次榮獲市、區“五好黨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模範鄉鎮、省“楓橋經驗”試點單位、信訪“六無單位”、勞務經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特色產業

1、蘇趙梨園,現已擴展四千畝,有400多年歷史,被列為亳州特產;
龍揚鎮蘇趙生態園建成後,集休閒、旅遊、吃、住、玩一體,您來到龍揚鎮,有綠化色瓜果、蔬菜可以吃,有生態魚塘可垂釣。龍揚鎮2016年會成為我市及周邊城市假日出遊的好去處。蘇趙梨產於亳州市龍楊鎮西北角的蘇趙莊。這兒地處亳州市的最南端, 蘇趙梨源於明末。當時,村人為避兵亂而“跑反”,返家時,從西北河套裡帶回一棵梨苗栽在村東水塘邊兒,本不以為意。誰知這兒的水土獨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 蘇趙梨。
蘇趙梨的特點是酥脆可口,甜中帶香,果肉純白,味正多汁,食之無渣,落地即碎。
清道光年間,蘇趙梨與碭山梨同為貢品。碭山人以蘇趙梨與其碭山梨齊名而不服,公舉三位有名之士,推三獨輪車梨專程來亳州,要與蘇趙梨一比高下。經眾人反覆品嘗,竟然難分優劣。後來雙方協商,以梨的酥脆定輸贏。蘇趙人取梨一隻,平放凳上,食指往梨上輕輕一按,梨子立即兩半。碭山人大吃一驚,取其梨試之,用上全力,梨子僅僅脫去一層皮。碭山人服氣了,蘇趙梨的名氣也因此更高一等。
蘇趙梨園如今已發展到四千多畝,園林結構可謂“三世同堂”。外圍是一把粗的新載梨樹,碧葉嫩枝,為青春少女;環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壯年梨樹,枝葉繁苦茂,掛果纍纍;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齡的古老梨樹,粗大的樹幹被風雨磨 得如鐵似鋼。
蘇趙梨的名氣越來越大,並多次榮獲嘉獎。1957年華東五省市水果競賽中獲金質獎,1996年安徽省農業廳優質水果評比中獲質量獎,並在“第八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牌。
龍揚鎮位於譙城區最南端,東與渦陽縣接壤,南與太和縣隔河相望,蘇趙梨園就位於土肥地沃、物華天寶、風光秀麗、天藍水碧的龍揚鎮,它東傍汪洋新河,頭枕亳阜高速公路,西望京九鐵路。蘇趙村現有520多人,耕地800多畝,有梨園300多畝,梨樹2200棵,最老的樹有360年了,蘇趙梨園是“三世同堂”,外圍是一把粗的新栽梨樹,碧葉嫩枝,中間是五十到百年的壯年梨樹,枝繁葉茂,掛果纍纍,中心是那棵360年的古老梨樹,虬枝盤結,粗大的樹幹歷經風雨,滿面滄桑。
據說,明朝末年龍揚這邊的人到西北躲避戰禍,後來他們又結伴返回老家,其中一位姓蘇的和一位姓趙的兩家人在此定居,並將從河套帶回來的梨樹苗種上。不曾想到,這棵梨樹既保留了西北水果含糖分多的優勢,又兼容淮北平原水果豐滿個大的特色。隨著時間的推移,定居這裡的人們繁衍生息,一代比一代興旺,他們不斷為梨樹施肥澆水、捉蟲、剪枝、嫁接、傳粉,不斷栽種新的梨樹苗,擴大梨園面積,以致此梨園的名氣越來越大。相傳,乾隆下江南時曾品嘗過蘇趙梨,並指定為貢品。隨後,朝廷評選各地商品,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龍揚蘇趙莊的蘇趙梨竟然跟早已成為貢品多年的碭山梨同時列入貢品。碭山酥梨協會會長帶著一干人馬來龍揚蘇趙莊,隨行的車上裝滿六大籮筐上乘碭山梨來比試。比試結果當然是蘇趙梨勝出,碭山酥梨協會會長心服口服。
新中國成立後,蘇趙酥梨也迎來了新的生機,它香脆可口、甜中帶香、果肉純白、味正多汁、食之無渣、落地即碎的獨特味道,據測算其含糖量高達16%,比普通梨高5%;在市場其單價比普通梨高出3-5角錢。1957年華東五省、市水果競賽中獲金質獎;1996年安徽省農業廳優質水果評比中獲質量獎,並在第八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牌。
2、冬粉生產基地;
3、林業林網化,覆蓋率居全區第二;
4、水資源豐富,無污染;
5、勞務輸出人員占全鎮總人口30%以上,被市政府命名為先進鄉鎮;
6、社會治安被市政府命名為學習楓橋經驗模範鎮,信訪穩定被市政府授予“六無鄉鎮”;
7、黨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被評為全區“五好黨委”,第六屆村委會換屆被評為全區先進單位;8、養殖業以養魚、養牛、養豬為主;
蘇趙梨蘇趙梨
9、種植業以小麥、棉花、蔬菜為主導產業,是農業大鎮;
10、民營經濟以加工業為龍頭。

歷史沿革

龍揚鎮政府所在地位於亳州城南五十公里處,西淝河北岸,南與太和隔河相望,東與渦陽接壤。這裡自古就是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之地。
龍揚鎮最古老的集:龍德集
西漢初,高祖劉邦分封同姓諸侯,該鎮就是思繕諸侯國的駐軍之地,並設有馬家莊、馬橋等練兵場,從那時起這裡的人們習武強身蔚然成風。
西漢末年,政治混亂,外戚專權,民不聊生。劉秀加入綠林軍後到這裡尋臣訪將,當地的姚期馬武岑彭鄧宇用當地的青龍酒招待劉秀,席間他們義憤填膺、慷慨陳詞,氣氛十分活躍。劉秀喝得酩酊大醉,姚期等人扶之經溝而歸。隨後姚期等四人隨劉秀南征北戰、東擋西殺,並輔佐劉秀登基;姚期等四人則位列二十八宿之中。後來人們紀念姚期等四人,把扶劉秀而經過的溝叫“扶主溝”,當地叫“扶溝村”,並留下民謠:“劉秀痛飲青龍酒,豪氣上升沖鬥牛;姚期馬武誠相助,打敗王莽坐神州”。
話說劉秀登基之後,扶溝村一帶一連數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於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倡導,認為這是龍王有德,施恩於這裡,應給龍王安個家,就這樣建立了龍王廟,取名“龍德寺”。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從方圓數百里來祭敬龍王,求雨的、排澇的各有所需,則有求必有應,後來“龍德寺”逐漸取代了“扶溝村”。
據碑文記載“亳城之南距三舍,地曰‘扶溝村’,寺曰‘龍德寺’,在唐宋時為龍泉院。其鎮最古,上有凌霄漢,中有浮屠,下有舍利住持,為一方名剎”。到了唐朝,龍德寺的名氣越來越大,有碑文記載“在唐宋時為龍泉院”,院內除塑有龍王、佛爺、老君、孔子像外,還塑有姚期、馬武、岑彭、鄧宇之尊;再加上龍德寺西側有千株松柏,故唐時有幅描寫龍德寺的對聯:“虎踞龍盤將相三聖龍泉院,鳳舞鸞棲松柏千株鳳凰嶺”。到了五代後梁,據傳朱溫的後裔朱真在公元921年選“龍德”立都。此時龍德寺已達到鼎盛時期,故碑文記載:“龍德寺始於漢,著於唐,盛於梁……”
唐宋時,僅龍德寺就有四頭八廟之說:西頭玉皇廟、紅山廟;南頭人祖廟、插花廟;東頭二郎廟、天神廟;北頭奶奶廟、薛家閣;中間還有個火神廟。每座廟都重梁起架,雕樑畫棟,壁畫栩栩如生。此外在龍德寺東十公里還有古梅橋媽祖廟、七賢寺、草廟店等,可惜這些都毀損於民國戰亂和文革之中。
1992年撤區並鄉由龍德鄉、楊店鄉、楊集鄉合併成立新的龍德集。
1995年龍德集更名為“龍揚鎮”,以古老的龍德集為龍頭起名帶鎮飛翔發揚,意味著這裡的人們(龍)要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新世紀的朝陽昂首騰飛!

發展戰略

1、發展“白色”日光蔬菜大棚、“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加工和“黃色”黃花菜立體種植的“三色”工程。
2、深化養殖業的發展,形成豬牛羊、雞鴨鵝的規模養殖產業。
3、開發“蘇趙梨”場與汪洋新河兩岸及高速公路兩側集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
4、進一步加大勞動力轉移,積極營造有利氛圍、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5、全力推進民生工程,搞好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科學發展。
無公害蛋雞養殖產業集群化發展,木王蛋雞養殖場,勇於開放探索,走出蛋雞養殖不尋常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