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揚

龍揚鎮位於譙城區東南50公里處,鎮域面積94.2平方公里,人口6.4萬人,轄11個村委會,165個自然村,260個村民組,現有耕地8.1萬畝,素有生態龍揚、綠色龍揚、平安龍揚、和諧龍揚之美稱。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50元,財政收入486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揚
  • 行政區類別:鎮
  • 面積:94.2平方公里
  • 人口:6.4萬人
龍揚鎮概況,龍揚鎮發展戰略,龍揚鎮龍德集歷史傳說,

龍揚鎮概況

龍揚天藍水碧,草綠林茂,鳥語花香,鶯歌燕舞,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雞鴨鵝成群,豬牛羊滿圈。龍揚物阜民豐,社會安定,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勇敢,熱情善良,吃苦耐勞,人心思善,人心思上,人心思進,與鄰為善,與鄰為伴,與時俱進,精誠團結,識大體顧大局,愛國熱忱高,集體觀念強,創業精神好。
龍揚人傑地靈歷史悠久,西漢時的思善諸侯國就駐軍龍德寺集,東漢時劉秀在龍德寺集尋臣訪將,留下千古美談;龍揚盛產漢古瓊漿“劉秀貢酒”,“蘇趙貢梨”及豌豆、綠豆、扁豆等小雜糧,盛產粉皮冬粉等綠色食品,地下富含優質礦泉水。龍揚鎮多次榮獲市、區“五好黨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模範鄉鎮、省“楓橋經驗”試點單位、信訪“六無單位”、勞務經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龍揚鎮黨委政府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民眾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展、生態發展、安全發展、節約發展。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擴大就業為根本,以服務人民為宗旨,紮實做好特色農業、農村基層黨建、計畫生育、社會治安、信訪穩定、招商引資、安全生產、土地增減掛鈎、民生工程、新農村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努力打造譙城“後花園”。

龍揚鎮發展戰略

1、發展“白色”日光蔬菜大棚、“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加工和“黃色”黃花菜立體種植的“三色”工程。
2、深化養殖業的發展,形成豬牛羊、雞鴨鵝的規模養殖產業。
3、開發“蘇趙梨”場與汪洋新河兩岸及高速公路兩側集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
4、進一步加大勞動力轉移,積極營造有利氛圍、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5、全力推進民生工程,搞好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科學發展。
無公害蛋雞養殖產業集群化發展,木王蛋雞養殖場,勇於開放探索,走出蛋雞養殖不尋常之路。

龍揚鎮龍德集歷史傳說

龍揚鎮政府位於亳州城東南四十五公里處,西淝河北岸,南與太和隔河相望,東與渦陽接壤。這裡自古就是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之地。
西漢初,高祖劉邦分封同姓諸侯,該鎮就是思繕諸侯國的駐軍之地,並設有馬家莊、馬橋等練兵場,從那時起這裡的人們習武強身蔚然成風。
西漢末年,政治混亂,外戚專權,民不聊生。劉秀加入綠林軍後到這裡尋臣訪將,當地的姚期、馬武、岑彭、鄧宇用當地的青龍酒招待劉秀,席間他們義憤填膺、慷慨陳詞,氣氛十分活躍。劉秀喝得酩酊大醉,姚期等人扶之經溝而歸。隨後姚期等四人隨劉秀南征北戰、東擋西殺,並輔佐劉秀登基;姚期等四人則位列二十八宿之中。後來人們紀念姚期等四人,把扶劉秀而經過的溝叫“扶主溝”,當地叫“扶溝村”,並留下民謠:“劉秀痛飲青龍酒,豪氣上升沖鬥牛;姚期馬武誠相助,打敗王莽坐神州”。
話說劉秀登基之後,扶溝村一帶一連數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於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倡導,認為這是龍王有德,施恩於這裡,應給龍王安個家,就這樣建立了龍王廟,取名“龍德寺”。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從方圓數百里來祭敬龍王,求雨的、排澇的各有所需,則有求必有應,後來“龍德寺”逐漸取代了“扶溝村”。
據碑文記載“亳城之南距三舍,地曰‘扶溝村’,寺曰‘龍德寺’,在唐宋時為龍泉院。其鎮最古,上有凌霄漢,中有浮屠,下有舍利住持,為一方名剎”。到了唐朝,龍德寺的名氣越來越大,有碑文記載“在唐宋時為龍泉院”,院內除塑有龍王、佛爺、老君、孔子像外,還塑有姚期、馬武、岑彭、鄧宇之尊;再加上龍德寺西側有千株松柏,故唐時有幅描寫龍德寺的對聯:“虎踞龍盤將相三聖龍泉院,鳳舞鸞棲松柏千株鳳凰嶺”。到了五代後梁,據傳朱溫的後裔朱真在公元921年選“龍德”立都。此時龍德寺已達到鼎盛時期,故碑文記載:“龍德寺始於漢,著於唐,盛於梁……”
唐宋時,僅龍德寺就有四頭八廟之說:西頭玉皇廟、紅山廟;南頭人祖廟、插花廟;東頭二郎廟、天神廟;北頭奶奶廟、薛家閣;中間還有個火神廟。每座廟都重梁起架,雕樑畫棟,壁畫栩栩如生。此外在龍德寺東十公里還有古梅橋媽祖廟、七賢寺、草廟店等,可惜這些都毀損於民國戰亂和文革之中。
1992年撤區並鄉由楊店鄉、龍德鄉、楊集鄉合併成立新的楊店鄉,1995年楊店鄉更名為“龍揚鎮”,意味著這裡的人們(龍)要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新世紀的朝陽昂首騰飛!(龍德寺集王朝進/考證 龍德寺集黨委書記朱景華/口述 靳碩輝/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