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慧文

龍慧文 女,1962年1月生,湖北人,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製冷與低溫技術專業。現任長江設計院施工處副處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榮獲“全國優秀女職工”、“湖北省優秀女職工”稱號,多次榮獲長江設計院先進個人和勞動模範。 2004年榮獲長江委治江事業重大個人成就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慧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962年1月
  • 職業:長江設計院施工處副處長
  • 畢業院校華中工學院
  • 主要成就: 2004年榮獲長江委治江事業重大個人成就獎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突出貢獻,

人物簡介

主要成就

自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混凝土製冷工程的設計和管理工作。先後參加了葛洲壩二期工程、清江隔河岩水電站、江西萬安電站、江埡水電站、江口水電站和構皮灘電站、三峽工程、向家壩、溪洛渡等十多項水電工程的混凝土預冷設計工作。
由她主持研發的混凝土預冷二次風冷骨料工藝技術,為我國乃至世界砼預冷工程提供了一項先進可靠的新技術。具有工藝簡單、能耗低、占地面積小、投資省、利於環保等優點。其成功套用,打破了國內外認定砼出機口溫度難以達到7℃以下的定論,是砼預冷技術的一次革命。它對推動砼預冷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業。三峽工程使用二次風冷骨料技術共節省一次性投資及運行費用4.5億元。她主持開發的“氨鋼基管鋁翅片高效空氣冷卻器翅片管”技術,被專家評為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她主持研發的《砼預冷二次風冷骨料技術研究與套用》2007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多項成果分別獲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長江委科技進步獎1項。參編著作1部,公開發表論文近10篇。

突出貢獻

國內外行內原先有個“定論”:混凝土(砼)出機口溫度難以達到7℃以下。但這一定論被長江水利委員會專家龍慧文和她的研究團隊打破了,她主持發明新技術——混凝土預冷二次風冷骨料技術,出機口溫度可達到5℃。
專家認為,這項新技術在混凝土預冷上有革命性的意義。
龍慧文1982年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長江委,逐漸成為混凝土施工製冷專家。
混凝土預冷關係到大壩是否有裂縫。混凝土澆築初期,會產生大量的水化熱,混凝土本身是熱的不良導體,熱量積聚在內部不易散發,溫度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溫度為室外溫度,這就形成了內外溫差,當內外溫差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裂縫。
三峽工程混凝土澆築量為世界之最。即使炎夏,混凝土施工也照常進行。向裂縫挑戰,成為三峽大壩澆築主攻目標。
常規的混凝土預冷技術為水冷骨料加上風冷保溫,最後加片冰拌和混凝土,俗稱“三冷法”,這一方法占地面積大,工藝環節多,運行操作複雜,冷量損耗大,材料出口溫度不穩定,工程投資大,運行費用高,還會產生危害環境的廢水。
三峽工程夏季高峰時低溫混凝土生產強度每小時1720立方米,骨料平均溫度高達28℃以上,若採用“三冷法”,需要很大的場地。這在地處山區、施工場地狹窄的三峽工地幾乎無法實施。
龍慧文及其研究團隊打破常規預冷方式,首創“二次風冷骨料技術”。多次試驗及實際運用表明,創新的工藝流程產生極為可觀的效益:一是利用地面二次篩分所設骨料倉兼作一次冷卻倉,將傳統的水冷骨料改為風冷骨料,同等生產能力下可減少占地面積80%%,又可節約投資,同時無影響環境的廢水產生;二是通過上料膠帶機將一次風冷後的骨料直接送入二次風冷倉,保證連續生產和連續冷卻;最後加入片冰拌和混凝土。
新工藝在運用之初險些夭折。為保證三峽工程順利完工,建設過程中有個不成文規定:凡以往工程中沒有使用過的技術、工藝、設備都不能使用。不少專家反對在三峽二期工程使用這一新工藝。
龍慧文和反對者展開激烈討論,她從工藝的理論、計算、設計、實驗、測試等各方面跟專家進行交流,列舉了大量的試驗成果,終於讓持反對意見的專家改變了想法,後來成為這項新技術的堅定支持者。
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相比,除占地減少外,還降低能耗31%,減少投資32%,節省運行費用39%。三峽二期工程因此節約投資近1億元。
該技術作為一項高效、節能、環保的新技術全面替代了常規混凝土預冷工藝,獲得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在全國水電建設中迅速推廣。龍灘、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加高等國內大中型水電項目相繼使用,也走向巴基斯坦、衣索比亞等國外工程。
專家認為,這項新技術為三峽大壩創“無縫”奇蹟立了頭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