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思泉,男,出生於廣西,生年不詳,龍思泉少時唯讀過幾年書,由於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就對治病很感興趣,隨父親學了不少醫傷治病的辦法。1929年,龍思泉參加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百色起義,當了紅軍。由於他懂得一些醫傷治病的技術,參軍不久就在連隊當了衛生員。後來調營部工作,擔任衛生員組長,負責營部和3個連的衛生工作。
基本介紹
- 全名:龍思泉
- 逝世日期:1935年
- 籍貫:廣西壯族自治區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龍思泉,男,廣西人,生年不詳,黨員,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黔北(遵義市),紅三軍團一部根據指示在遵義城南一線布防,龍思泉所在的十三團二營因此也進駐遵義。
自幼受父親的影響,龍思泉懂得一些醫術。參軍後不久,即在連隊擔任衛生員一職。年僅20來歲的龍思泉,不僅能勇敢地承擔起作為一名紅軍的責任,更能無私地兌現作為一名醫者應該遵循的救死扶傷的誓言。
到達遵義後,他不僅整天忙碌著為全營進行防病治病工作,還積極為當地仍在貧困和疾病中掙扎的苦難民眾看病治病,並且分文不取。於是,紅軍戰士不拿人民民眾一針一線,還積極幫助當地民眾看病治病的訊息不脛而走。
一天,一位中年農民來到二營衛生所,哭著乞求龍思泉隨他回家為身患重病的父親看病。龍思泉經請示領導同意後,立即背上藥箱,頂著刺骨的寒風,冒著蒙蒙的細雨,隨這名求醫農民前往。走了20里山路後來到農民家中,經仔細檢查後,他將農民父親身患的重病診斷為傷寒。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傷寒傳染性極強極快,救治不及時足以要人性命。但龍思泉對這種傳染性疾病沒有絲毫畏懼,懷揣一顆仁慈之心的他耐心地給病人打了針、服了藥。由於病人病情較重,高燒久久不退,於是他只好一直留在農民家中,直到病人病情穩定。
天亮時,見病人高燒漸退,龍思泉準備返回營地。但當他推開房門,卻看見不大的曬穀場上擠滿了前來找他看病的人群。原來,紅軍醫生免費來治病的訊息,一個晚上就傳遍了全村和附近的村寨,大家都說紅軍醫生是神醫,不論多么重的病,只要他的藥一下肚,立即見效,百病皆除。
於是,準備離開的龍思泉為了百姓的健康,又在這個村莊停留了下來。他一邊向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抗日政策主張和紅軍的紀律宗旨,一邊給來求醫的民眾診治。由於求醫的民眾太多,處理完所有病患後,已經是第三天清晨。疲憊不堪的龍思泉沒有多做逗留,為病人們留下藥後,便離開了這個村寨,迅速返回營地。
然而就在龍思泉離開村寨的頭天夜裡,他所在的營突然接到上級命令,必須在黎明前出發。由於龍思泉沒有回去,二營首長只好留下一張字條,告訴他部隊出發的方向,請借宿的房東轉交。
龍思泉趕回部隊原駐紮地後,得知部隊已經出發的訊息,便與鄉親們告別,背起紅十字包,朝著部隊前進的方向奮力追趕。抵達桑木婭時,不料孤身一人的他遭遇了國民黨地方武裝,被窮凶極惡的國民黨地方武裝槍殺。 解放後,遵義市人民政府在當地民眾的支持下,將紅軍衛生員龍思泉的遺骸,由桑木婭遷葬於鳳凰山紅軍烈士陵園。
人物紀念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預征班組建於2016年,預征班以在長征中為救老百姓而英勇犧牲的紅軍衛生員龍思泉而命名為"國防教育思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