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底江

龍底江位於興隆、大壩場和塘頭境內,系烏江中游思南段的支流。它從美麗的泉都石阡奔騰而來,在兩江口注入烏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底江
  • 外文名:Longdi River
在古鎮塘頭,隨著“隆隆”的馬達聲,或步行或乘船便可進入龍底江的懷抱。逆江而上,龍底江兩岸綠樹成蔭,江水碧藍,波光嶙嶙,真可謂山青水秀,好一派大自然的奇妙景觀,讓人驚嘆不已,仿佛置身於世外桃園。龍底江的鳥類眾多,或飛翔於江空,或站立於江畔,或嬉戲於水面。船轉過一道山灣,只見幾隻白鶴傲立江畔,一見遊船,白鶴便紛紛騰空而起,盤旋江面。它們時而拍翅搏擊長空,時而平伸翅膀低空滑行,時而立於江心礁石。見遊船逼近,幾隻白鶴如閃電一般飛向遠方,立足在一棵齡越百年的麻柳樹上。原來,那棵麻柳是它們的太本營,十多個鳥窩在老樹的枝葉間隱約可見,樹頂有二三十隻白鶴嘻鬧枝頭,象聚會一般,恰似一幅優美的松鶴圖。
龍底江
據山民介紹,龍底江的魚既肥又大,鮮嫩可口,可與烏江魚媲美。我們的遊船所到之處,都見有劃著名小舢板的打漁人,他們哼著漁歌或山歌,優美的歌聲在河灣迴蕩,他們的臉上溢滿了喜悅。從春夏到秋冬,他們以打漁為業,日夜品嘗著龍底江的綺麗風光,他們自身也為龍底江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供遊人觀賞。 龍底江畔有一個景觀奇特的天然溶洞群,洞中有水,水邊有洞,洞洞相連,洞徑彎彎曲曲有數里之遙。洞內的景觀有擎天柱、仙人床、古洞蛇仙、水鄉石竹、石林等,形象逼真,活靈活現。
勤勞勇敢的龍底江人,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多數已步入了小康。他們在龍底江上修起了小溪河、雞公灘電站,當夜幕降臨,江岸江心如繁星閃爍,從山寨農家飄出的陣陣流行音樂,迴蕩在龍底江上,令龍底江外的姑娘嚮往。居住兩岸的山民,與龍底江結下了不解之緣,勞作之餘,他們都要痛痛快快到龍底江里洗個一絲不掛的“農民澡”,以此清除污垢解除疲勞,與美麗的龍底江溶為一體。我們的遊船轉過一道河灣,正好碰上一位洗澡的山民。他一見我們,急忙幾個“狗刨式”爬上岸,背對我們進行了人體包裝,而後拋來憨憨一笑。這笑帶著原始的古樸,帶著濃濃的欠意……
龍底江
位於龍底江畔的甲秀山,是江岸一道神奇的風景。沿江岸而上,經過數百級石梯,便可到達山頂。甲秀山巍峨挺立,綠樹成蔭,風景秀麗,似一把鋒利的寶劍獨立於塘頭大壩。甲秀山半山腰有座“愛鄉亭”,造型別致,小巧玲瓏,供遊人歇息,系台胞捐資所建,足可見台胞的思鄉之情。山頂的觀音廟,占地數十平方,寺廟高大寬闊,終年香火不斷,招徠不少香客和遊人。站立甲秀山頂,可烏瞰龍底江和古鎮塘頭全貌,塘頭盛產雙季稻的萬畝大壩及貴州省油科所盡收眼底,給人一覽無餘的感覺,讓人深刻領悟了高瞻遠矚的真正內函。 龍底江畔的塘頭鎮是思南一個最大的鄉鎮,這裡經濟活躍,市場繁榮,每場趕集的有一萬多人,索有“小香港”之稱。人們編有順口溜讚美塘頭:塘頭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賽蘇杭,經濟繁榮“小香港”,盛產稻油魚米鄉。早在清代,塘頭鎮就有“園源號”、“安利號”等十大商號以加工經營油桐子而聞名。清雍正年間,塘頭的燈草還遠銷越南、高棉、寮國等國,而今塘頭的燈草也非常暢銷。塘頭竹編尤其是斗笠遠近聞名,甜大蒜、皮蛋、酸魚亦名聲在外。塘頭文化底蘊豐厚,辦有文學期刊《甲秀》,成立有龍底江藝術團,在勞動之餘給人們帶來精神食糧和藝術享受。
美麗富饒的龍底江,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山民。我們期待著,盼望著。多姿多彩的龍底江將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和如花似錦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