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柯(龍州錐)

龍州柯

龍州錐一般指本詞條

龍州柯(Lithocarpus longzhounicus (C. C. Huang & Y. T. Chang) J. Q. Li & Li Chen)是殼斗科、柯屬植物。樹高5-10米,小枝帶蒼灰色,散生灰白色稍凸起的皮孔,枝、葉及果序軸均無毛;葉二列,硬紙質,略脆,兩端尖的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時兼有倒卵形,長8-10厘米,寬3-4厘米;葉柄長1-1.5厘米;雌花序短小,長1-2厘米,雌花單朵散生於花序軸上,花柱3枚,長不及1毫米;堅果闊圓錐形,寬與高10-15毫米。花期2-3月,果當年8-9月成熟。

龍州柯分布於中國廣西(龍州縣),生於海拔450-600米石灰岩山上疏林中。

龍州柯木材易加工,可供建築、家具等用。

龍州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保護級別為極危(CR)。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州柯
  • 拉丁學名:Lithocarpus longzhounicus (C. C. Huang & Y. T. Chang) J. Q. Li & Li Chen 
  • 別名龍州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殼斗目
  • 殼斗科
  • 柯屬
  • :龍州柯
  • 命名者及年代:(C. C. Huang & Y. T. Chang) J. Q. Li & L. Chen,1985
  • 保護級別:極危(IUCN標準)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據《中國植物志》記載:“殼斗的下部增厚呈木質,形同柯屬某些種類的殼斗。它的小苞片形狀及不甚緊貼的特徵又與櫟屬及柯屬某些種的小苞片類似,它的堅果形態更近似於櫟屬植物,但通常有多條脊肋狀凸起的縱棱,無毛,也無白色粉霜。為散孔材;木射線有單列射線及寬射線,後者寬度可達15個細胞,有聚合的特徵。據木材解剖學及部分器官形態學的特性,本種與上述四種均較接近於柯屬,故這幾個種的系統位置歷來為不少學者所爭議。”現該植物系統位置已修訂,為柯屬。

形態特徵

  • 植株形態
龍州柯樹高5-10米,小枝帶蒼灰色,散生灰白色稍凸起的皮孔,枝、葉及果序軸均無毛。葉二列,硬紙質,略脆,兩端尖的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時兼有倒卵形,長8-10厘米,寬3-4厘米,基部狹楔尖,沿葉柄下延,葉緣自下半部起有鋸齒狀銳或鈍裂齒,齒略向內彎,中脈在葉面明顯凸起,側脈每邊9-12條,支脈纖細,兩面同色,葉背有薄的臘鱗層,緊實,帶灰色;葉柄長1-1.5厘米。
雌花序短小,長1-2厘米,雌花單朵散生於花序軸上,花柱3枚,長不及1毫米。果序約與雌花序等長,果序軸約與其著生的小枝等粗,散生灰白色皮孔;殼斗淺碗狀,高5-6毫米,口徑10-12毫米,包著堅果底部或不到1/4,小苞片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伏貼,覆瓦狀排列,邊緣稍呈膜質,被灰色微柔毛;堅果闊圓錐形,寬與高10-15毫米,頂端具錐尖的柱座,無毛,果臍在堅果底部,口徑約4毫米。
  • 花粉形態
花粉粒長球形,極面觀為三裂圓形,大小為(16.6-20.9)18.8微米×13.5(11.9-15)微米。具8孔溝,溝狹長,幾達兩極,溝界極區小,溝的中央有時縊縮而將孔遮蓋,內孔橫長,不清晰。外壁厚約1.4微米,分為兩層,近等厚。外壁表面為模糊的細網狀紋飾,在油鏡(×1000)下隱約可見,在掃描電鏡下為短條一網狀紋飾。

近種區別

龍州柯與淋漓錐(學名:Castanopsis uraiana (Hayata) Kanehira et Hatusima)相似,但龍州柯的葉片兩面無毛且同色,葉緣有鋸齒狀裂齒,有時為鈍裂齒,網狀葉脈纖細而明顯,果序較短,有果較少數,殼斗及堅果較大,殼斗的鱗片被毛,覆瓦狀鬆弛排烈,可作區別特徵。

產地生境

龍州柯分布於中國廣西(龍州縣),生於海拔450-600米石灰岩山上疏林中。

主要價值

龍州柯木材易加工,可供建築、家具等用。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龍州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保護級別為極危(CR);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保護級別為極危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