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時期繩紋灰陶甗為龍山時期的一件文物,現藏於新鄉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山時期繩紋灰陶甗
- 館藏地點:河南省新鄉市人民東路697號
- 所屬年代:石器時期
- 尺寸:高51厘米,口徑31.5厘米
- 所屬博物館:新鄉市博物館
- 所屬地區:河南新鄉
龍山時期繩紋灰陶甗為龍山時期的一件文物,現藏於新鄉市博物館。
龍山時期繩紋灰陶甗為龍山時期的一件文物,現藏於新鄉市博物館。文物介紹此展品高51厘米,口徑31.5厘米。器身上有簡單的繩紋裝飾,其製作方法是在陶坯制好後,用纏有繩子的陶拍在陶坯上拍印,留下繩紋。下部的三個高足因似袋狀,故...
從遺址採集的標本看:龍山文化時期的有夾細砂繩紋灰褐陶甗,素麵、方格紋、繩紋灰陶罐、素麵盆、盤,繩紋瓮,器蓋,蚌鐮等;岳石文化的夾砂紅陶罐;商代有夾砂粗繩紋紅陶鬲、素麵盆;東周有豆、缸。1975年,民眾在遺址上挖土時曾出土春秋時期的青銅劍、戈等。所以,該遺址包含龍山、岳石、商代、周代等幾個時期...
從遺址採集的標本看:龍山文化時期的有夾細砂繩紋灰褐陶甗,素麵、方格紋、繩紋灰陶罐、素麵盆、盤,繩紋瓮,器蓋,蚌鐮等;岳石文化的夾砂紅陶罐;商代有夾砂粗繩紋紅陶鬲、素麵盆;東周有豆、缸。該遺址包含龍山、岳石、商代、周代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2003年,在遺址南50米單父路下發掘漢代墓群60座,...
紋飾以繩紋為主,器形以平底和小平底器為主,有少量的圈足器和三足器,以“釜灶”,扁壺、折腹單,小口折肩罐,折腹盆最具有特徵性。晚期輪制陶增多,泥質灰陶大增,紋飾中繩紋數量下降,但仍居首位,籃紋顯著增多,陶器群的主要器類有各種形態的鬲,如雙銴鬲、單把鬲、高領鬲。新出現了陶甗和陶鬲,其他器...
1958年,興修農田時,在北常、澗峽、南廟、故城一帶發掘出土了一批較完整的春秋時期的陶鬲、陶盆、陶甗及一些破碎的青銅器片,引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重視。通過多次勘察,斷定這是一座古城遺址,為春秋早期諸侯領域,與史料記載的唐叔虞之子燮父遷徙故城相吻合,應為晉國的早期都城“翼”。1979年,北京大學考古...
故文化層厚度不詳。從採集的陶器標本看,夾砂繩紋灰陶甗,素麵、方格紋、繩紋灰陶罐,素麵盆、豆、盤、,繩紋瓮,夾砂紅陶罐,夾粗砂繩紋紅陶鬲,還有陶鬹,陶鼎、蚌鐮等遺物。該遺址包含龍山、岳石、商代、周代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文化內涵十分豐富。1979年,被曹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安陵堌堆遺址採集的遺物標本看, 龍山時期的泥質灰陶罐和夾砂灰陶甗,陶器多素麵磨光;紋飾主要是方格紋、繩紋和藍紋。商周時期的吹器多為夾砂灰陶繩紋鬲;盛器多為泥質灰陶罐、盆、碗、豆等。漢代多為淺灰陶罐、倉、豆。另外,還有箭頭和簇等。安陵堌堆遺址保存完好,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包含龍山、商代、周代...
遺址東西長約180米,南北長約120米,分布面積約為21000平方米.表面遺物豐富,採集的遺物有龍山文化砂岩石鐮殘片、夾砂紅褐陶陶鬹足殘片、泥質灰陶內外磨光陶罐口沿殘片;商代夾砂灰陶陶甗殘片泥質灰陶上素光、下繩紋陶罐殘片;西周泥質灰陶平沿粗繩紋陶鬲口沿殘片、夾砂灰陶足尖微外撇鬲足;春秋泥質灰陶尖唇直口...
龍山文化遺存年代集中在早中期。岳石文化 僅發現2個灰坑,出土陶甗、豆、罐等殘片。西周時期文化遺存 發現灰坑10餘個,多為規整的橢圓形窖穴,出土大量陶片和獸骨,少量石器、骨器,陶器可辨器型主要有鬲、盆、罐等。年代主要集中在西周中晚期。春秋時期發現1個灰坑和1座陶窯。陶窯包括窯室、火膛、火門、工作間、...
1976年春,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曾在遺址的西側試掘,開了一個25平方米的探方,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陶器殘片,包括新石器時代的泥質紅褐陶鬹、磨光陶罐、陶豆、罐、尊、器蓋,夾砂褐陶鼎、灰褐陶甗、大口罐等;商周時期的夾砂粗繩紋袋狀鬲足、夾細砂紅陶罐、夾細砂灰陶缶、甗、罐、盆、尊和泥質...
商周時期文化遺存 商周時期陶器多以繩紋為主,但繩紋細而密,且多弦切繩紋,粗繩紋少見。陶質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出現了一些有別於其它文化遺存的常見器物,如鬲足外側多有一道豎向刻槽,陶甗的口沿上多有小穿孔並外附一護耳,圈足豆柄多飾長方形鏤孔等。這些風格在其他文化地少見。所獲榮譽 2022年...
杭頭遺址隨葬品有石器、骨器、陶器和鱷魚鱗板、豬下領骨、少量石刀、石鏟、石鏃、陶紡輪、陶盆、陶甗、漢代“五銖”錢。出土刻有圖像文字的大口尊,還有單耳罐、高領罐、雙耳罐、壺、鼎、高柄杯、骨墜等大量文物。遺址延續時間較長,文化內涵豐富。研究價值 杭頭遺址文化內涵豐富,遺址的發掘對新石器時代歷史...
發現灰坑21座、陶窯1座。時代主要相當於阿善三期和龍山時期,個別灰坑為朱開溝文化時期。出土器物:陶器,包括陶瓮、雙耳罐、敞口盆、白陶罐、尖底瓶、矮領折肩罐、陶鬲、陶甗、陶罐、陶刀等。天翅灣遺址出土的小口雙耳壺、尖底瓶、大口瓮與當地仰韶晚期海生不浪文化相關器物有著明顯的淵源關係,經過對小口雙耳壺、...
漢繭形彩繪陶壺為漢代文物,現收藏於新鄉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高36.5厘米,口徑13.5厘米。繭形壺又稱“鴨蛋壺”,因器形似蠶繭,又似鴨蛋而得名。泥質灰陶,胎質細膩,壺身為橫置蠶繭形,在壺身中部上下分別有圓柱形壺口與圈足,壺口為板沿方唇,圈足外撇。頸部有兩道凸起的弦紋。壺周身...
此戈援呈長條三角形,中部起脊,杏形銎,後端近方形,一面飾獸面紋,另一面鑄“子龍”二字銘文。戈為古代兵器中的“勾兵”,用於鉤殺。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銅製的戈頭、木或竹製的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銅鐏。戈頭每一部分都有專名:刃部稱“援”;嵌入木柲的部分稱“內”;援末穿繩纏柲的小孔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