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宮奇緣
- 演出單位:海豐縣白字戲劇團
劇情簡介,創作團隊,主創人員,主要演員,創作歷程,
劇情簡介
南海漁村,阿端、晚霞青梅竹馬,龍宮太子引起的嫉妒,將晚霞捲入龍宮。六年後,龍太子再次興風作浪,阿端博妖斗浪墜海,晚霞認出兒時夥伴,為救阿端委屈為龍太子而起舞。後經解姥牽線,兩人相認於珊瑚園,訂下婚約。龍太子心忌阿端、晚霞相愛,趁老龍王壽誕之時,要晚霞到東宮教習歌舞,又聽從龜精毒計,以阿端安危相威脅,迫封晚霞為妃,晚霞進退兩難,含恨應允婚事,但提出條件要親送阿端還陽。珊瑚園裡,阿端、晚霞悲痛欲絕,阿端不願獨自還陽,與晚霞攜手撞礁同死,血染珊瑚。兩人真情至愛感動媽祖,報知玉帝恩準,雙雙還陽返回人間,一家團圓。
創作團隊
海豐縣白字戲劇團前身是由白字戲最後一個科班“新榮順”出身的卓孝智、葉本南等於1952年組建的“共和班民藝劇團”,次年改名“青年劇團”,1956年正式列入國家事業編制,定名“海豐縣白字戲劇團”。劇團成立以來,先後整理、上演了《山伯訪友》、《白鶴寺》等優秀傳統劇目,深得有關部門和專家的肯定,併入選《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廣東省卷》。文革動亂期間,劇團曾被迫遣散,1979年春始得恢復建制。1992年以《放走曾榮》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天下第一團”展演,受到好評。在歷屆廣東藝術節中,參演的劇目有《崔君瑞休妻》、《白羅衣》和新編歷史劇《江海滄桑》等。該團目前有演職員工60多人,國家級和省級的非遺項目傳承人各2人,國家二級演員1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11人,是一支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相結合、團隊精神朝氣蓬勃的藝術隊伍。
主創人員
藝術總監: | 許翼心 |
導 演: | 梅曉 |
音樂總監: | 馬之庸 |
藝術指導: | 詹雙暉 |
編 劇: | 李向欽 |
副 導 演: | 陳素如、余錦程 |
作 曲: | 李啟忠、錢鼓舞 |
配器/指揮: | 陳勇鐵 |
舞美設計: | 陳慶文 陳昊橋 |
燈光設計: | 黎巍 |
服裝設計: | 張寧 |
主要演員
邱燕紅 | 飾 | 晚霞 |
余海平 | 飾 | 阿端 |
吳慶堅 | 飾 | 龍太子 |
余榮貴 | 飾 | 龍王 |
吳映珠 | 飾 | 解姥 |
呂君展 | 飾 | 龜精 |
曾騰輝 | 飾 | 虎頭鯊 |
陳秋菊 | 飾 | 灃女 |
馬四香 | 飾 | 端母 |
徐考玉 | 飾 | 長老 |
創作歷程
立意在於寄託馬思聰先生對祖國、故鄉和親人的熱愛和眷戀。該劇是海豐縣委、縣政府為紀念馬思聰誕辰100周年,特邀廣東社科院研究員、戲劇專家許翼心為藝術總監,馬思聰侄女馬之庸為音樂總監,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所長梅曉為導演,省內外多名藝術家和海陸豐本土戲劇名家參與主創、打造的戲劇精品。通過阿端身沉海底後,在龍宮邂逅相遇晚霞,兩人不願獨自還陽,攜手撞礁同死的愛情故事,謳歌了生死不渝,真愛不死的思想主題,譜成了一曲舞台藝術品的思鄉思親曲,更好地表達馬思聰原作的內在意蘊和藝術風格。
白字戲是馬思聰先生所喜愛和用作創作元素的地方戲曲劇種,音樂唱腔委婉細膩、甜軟質樸,表演藝術形式豐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擅長表現民間傳奇故事,抒發人物感情。本劇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引入新的時代精神與藝術手段,在導演手法、劇本結構、唱腔設計和舞蹈編排等方面都較大膽的創新,著力展示了海陸豐的民間文藝風情,試圖以動態性保護的方法,將白字戲的傳統藝術同馬思聰的舞蹈音樂相融合,為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進行一次大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