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安茶傳說

龍安茶傳說

龍安茶傳說是陝西安康市的傳統民間傳說故事。龍安茶為陝西名茶,“龍安碧旋”曾作為貢茶,列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龍安碧旋早在道光年間已做為上京貢品。兩百年,時光輾轉、兩百年,滄海桑田。如今改革開放30年,龍安村在縣、鎮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委黨校和縣級部門的傾力幫扶下,全村人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確定龍安茶為致富的主導產業。截止目前,龍安村新老茶園發展為1000餘畝。三年後,出茶量將有望達到200000到300000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安茶傳說
  • 所屬地區:陝西·安康·嵐皋縣
  • 遺產編號:I-12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單位:嵐皋縣文化廣播電視局
  • 遺產級別:省
簡介,茶名由來,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嵐河中游有個化鯉墟,東岸是花里鎮政府所在地,西岸有一座雄偉的大山。
很久以前,山上住著一位孤寡老婆婆,她養的一隻黃母雞每天中午下一個蛋,從未空過窩。可是有一天中午,老人聽到母雞“咯略”的叫聲後,過了一會兒去撿蛋時,窩裡竟是空的。她感到意外,早上曾摸過雞屁股,明明有蛋,為啥今天窩是空的?
龍安茶傳說
又一天的中午,她看見黃母雞又進窩了,連忙進屋躲在窗台下。一會兒母雞就叫了,她用一隻眼晴對著窗戶紙的破洞口向外瞄。突然看見從水井邊的灌木叢中竄出一條五、六尺長的白漢蛇,刺溜一下就到了雞窩邊,張口就把雞蛋吸進了喉嚨,轉身又往回溜,在通往水井的石板小路上,身子縱起又落下,反覆摔打,老人懂得蛇的習性,那是它把蛋摔碎後才消化。於是,老人決定懲罰這個“偷蛋賊”。當日下午,她特意到嵐河邊找到一個與雞蛋的形狀、大小、顏色相似的鵝卵石。第二天中午,看到母雞進了窩,她也跟著去守在窩旁。雞又叫著離開了窩,老人一手把蛋撿了,一手把鵝卵石放進了窩,然後迅速離開,躲在暗處觀察。果然白漢蛇又來了,把“蛋”吸進了喉嚨。頓時,蛇肚子鼓起個大包,它照例又在石板小路上摔動起來,可這回任它如何折騰,肚子裡的“蛋”就是摔不碎。白漢蛇又痛又累,躺在地上吁吁喘氣。老人見此情景反而覺得過意不去,心想,蛇雖然偷吃了自己的蛋,但它犯的不是死罪呀。
天亮後,老人起來開門一看,奇蹟出現了:白漢蛇已無影無蹤,圍繞在水井邊的灌木叢原是碧綠一片,這時卻稀稀拉拉的。到了中午,黃母雞又叫起來,沒料到白漢蛇和昨天一樣,生龍活虎般地溜過去,不用說,雞蛋又成了它的美餐。老人心裡連連稱“神",她斷定蛇吃了那些樹葉子,化掉了肚子裡的石頭。
當天有個獵人送給老人一塊豬獾子肉,她吃多了,晚上肚子脹得怪難受的。想起剛剛發生的怪事,便到水井邊摘些灌木葉子塞進嘴裡嚼,一會兒肚子就不脹了。她認定這叢灌木葉子是神方妙藥。於是她把殘留的葉子全摘下來,倒進鍋里用文火烘乾,如獲至寶似的保存起來,誰吃了東西肚子發脹就給誰抓一些。日子一久,人們體驗到,這葉子不光能消食化積,還有生津解渴、醒腦提神、瀉火明目的醫療作用。人們都說,莫非老人發了善念,降下神藥為窮人消災吧?
龍安茶傳說

茶名由來

第二年春天,灌木林發了新芽。這時,外地來了一位收購山貨特產的商販,這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他聽說了這則奇聞後,又到老人門前的水井邊看了灌木林,便告訴大家這葉子叫茶,中國遠古時期就有了。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解之。聽了商販的話,山民們才知道這葉子叫茶葉,有人根據蛇吸鵝卵石後因吃茶葉而安然無事的奇事,給這茶葉取名為“蛇安茶”,當時又有一位讀過私塾的長者說:“此名欠雅,還是叫龍安荼吧!民間宴席上有道名菜叫龍虎鬥,其實是用蛇肉和貓肉做的”。有了“龍安茶”的茶名,便給這座山取了個“龍安山”的地名。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由於世道黑暗,土匪猖钁,花里一帶的百姓紛紛湧上龍安山,並在山上修建寨子以防匪患,於是,又把龍安山改名為“龍安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