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塘引水工程

龍塘引水工程位於瓊山市龍塘鎮境內的南渡江幹流下游,集雨面積6841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塘引水工程
  • 動工時間:1970年2月
  • 完工時間:1970年5月
  • 集雨面積:6841平方公里
該壩設計正常高水位7.5米,為漿砌石硬殼壩,斷面採用奧菲采羅夫非真空實用剖面,壩頂水平段寬2.5米,包括近於水平的弧段共寬3.5米。壩底寬17.5米,壩基礎高程河床中段-0.5米置於沙層上,河床兩端高程1.0米,置於貝殼角礫岩上。下游鼻坎基礎為水下混凝土,置於貝殼角礫岩上,高程1.0至5.0米。面流消能與下游水面接。最大壩高8米,壩長213米,溢流段142.4米,設計水頭5米。水輪泵引水流量144.6立方米/秒,東岸靈山引水自流灌溉流量12立方米/秒,靈山乾渠長12公里,現實際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靈山乾渠從東岸進水閘內自流引水灌溉靈山、桂林洋地區,有效控灌面積3772公頃。
東岸進水閘3孔,設計過水流量120立方米/秒。西岸進水閘1孔,設計流量36.6立方米/秒。東西岸分別設有泄洪兼沖沙閘3孔與1孔,80立方米/秒/孔。西岸還設有船閘室,過船能力為2艘15噸。
東岸裝有14台120~8型水輪泵和1台80~6型水輪泵,設有3條壓力管,分別為大致坡、文昌、演豐3條幹渠道輸水用。其中,往大致坡、文昌乾渠輸水距離長、滲漏嚴重,70年代中期,僅輸水一、二次便放棄,演豐乾渠長15公里(灌溉雲龍、演豐地區),提水揚程33米,設計流量3立方米/秒,1997年,東岸水輪泵站廠房因長年基礎淘空而整體崩塌,1998年演豐乾渠提水改為電力水泵提水,裝有110千瓦×6台的水泵,成為海南最大的電動提水灌溉工程,有效控制灌溉面積1333公頃。
西岸裝有4台120~8型和1台80~6型水輪泵,計畫輸水供龍塘渠道。因防滲等問題,未實施,1999年5台水輪泵改裝水力發電。
龍塘水壩因置於貝殼角礫岩上,在水侵溶作用下,樞紐各水工建築物基礎均被侵溶而形成水路,80年代初侵溶日趨加快,漏水點日益增多,漏水通道日益擴大。雖然每年都填灌大量的砂石料,但收效甚微。1986年檢測壩段漏水點有十多處,其中,有四個大漏水通道(在東岸沖砂閘兩則、壩中段、船閘出口)單孔漏水流量1立方米/秒以上,東壩頭及交通洞兩處洞穴空間有小房屋般大小。東壩段下沉8厘米,東岸壩交通洞兩則也下沉,距地面2米處出現一條水平斷裂縫,最大開度3厘米,東進水閘護坦末端、渠底、渠堤出現塌孔,水路橫穿渠堤從東岸牆底出露。1987年進行加固處理,在距大壩上游側5米澆灌混凝土連續牆,總長近290米,穿過東岸牆沿東岸引水渠堤延伸70米。牆厚80厘米,牆底高程~11.5米(插入粘土層),牆與壩之間設厚30厘米鋼筋混凝土鋪蓋,壩面加混凝土包裹,壩基孔洞用膏狀水泥粘土漿和水泥漿填灌處理。
東岸進水閘前坦,澆築厚20厘米鋼筋混凝土護面,閘下游護坦,也澆築厚20厘米混凝土護面。
1996年9月大洪水,西岸非溢流砌石壩段全線沖毀,下遊河床沖深,大壩挑坎插牆有不同程度的淘空,大力村岸坡坍塌嚴重,危及該村民舍安全。1996~2000年間,不斷對該工程進行修復加固,主要加固項目有:西岸水輪泵站改建成發電廠;修復非溢流壩段並對其基礎進行灌漿處理;延長西岸混凝土連續牆及東岸連續牆(已延至施工中的新建水力發電廠);下遊河床增設混凝土連續牆,加固大壩護坦;改造加固東西岸沖砂閘出口,改善水流條件;西岸大力村岸坡加護,東岸護坡加固等。並自籌資金正在建設東岸新水力發電廠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