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前是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前
- 性質:地名
- 所屬地區:福建省
- 羅馬字母拼寫:Lóngqián
龍前是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
龍前是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浦林五獅山的五個山頭連在一起似一條龍,該村建於前頭,故名龍前。歷史沿革該地名已不再使用。...
龍前村位於四川省鹽亭縣茶亭鄉,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9畝,轄14個居民小組,325戶,人口為1338人,距鄉場鎮4.5公里。龍前村簡介 由於該村有一個戰鬥力強、團結務實、極具開拓創新能力的村級班子,自1995年以來,把一...
龍身用竹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舞龍...
《禮記·禮運第九》卷四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註:麟為百獸之長,鳳為百禽之長,龜為百介之長,龍為百鱗之長。《禮記·曲禮上第一》卷一說:“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靑龍而右白虎”,其疏曰:“朱鳥、玄武、...
龍前由一人持繡球逗引,龍頭作搶球狀,引導龍身遊走飛動,盤旋翻滾。期間鞭炮、鑼鼓聲烘托氣氛。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
哈尼民族祭龍節:“祭龍日”是居住在雲南紅河南岸哀牢山一帶的哈尼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節期在農曆二月二日過節這天,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祭龍游寨儀式。走在遊行隊伍最前的是彩紙糊的龍頭,接著是由男女青年簇擁著的由小伙子裝扮的姑娘,...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曾於1941至1942年間建立遷(安)青(龍)平(泉)聯合縣,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遷青平縣及承(德)青(龍)、青(龍)平(泉)二辦事處屬冀熱邊區第二專區...
龍在前少年喪父,在母親的撫養下,念完高等國小,192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二師,1926年由蔣兆驤、許和均介紹入黨。“二師學潮”以後,龍在前轉赴長沙,考入湖南省立長沙中學高師部就讀,在省總工會兼任教育總幹事。從此以後,二...
早在漢代(前205年-219年),雜記記載:為了祈雨,人們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龍。當時,“舞龍”成為了人們表達良好祝願、祈求人壽年豐必有的形式。主要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行。龍的類型有:彩龍、火龍、水龍、板凳龍、草龍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