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利葉花,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龍利葉Sauropus rostratus Miq.的花。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咯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龍利葉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大戟目
- 科:大戟科
- 屬:守宮木屬
- 種:龍利葉
- 分布區域: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花盛開時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甘、淡,性平。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止血。
主治
咯血。
相關配伍
治咯血:龍脷葉花9-15g。開水沖服,或煲瘦肉服食。(《香港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開水沖。
採集加工
花盛開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達40cm。小枝梢有“之”字狀折曲,有不明顯的小柔毛。單葉互生;常聚生於小枝頂端;具短柄;托葉三角形,老時草黃色;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最下部的或近於卵形,長5-8cm,寬2.5-3.5cm,先端圓鈍稍內凹而有小凸尖,基部窄或近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淺綠,中脈基部初微被柔毛,後無毛。花叢生於葉腋內或排成一極短的總狀花序;花單性,雌雄同序,暗紫色;花梗短;雄花花萼較小而稍厚,與雌花花萼同形,花葯橢圓形,稍厚,略突出;雌花花柱細,2叉。蒴果具短柄,狀如豌豆,外圍宿萼與果近等長。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或生於山谷、山坡濕潤肥沃的叢林中。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香港中草藥》:“止血。治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