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亭峪村位於山東省萊蕪市大王莊鎮東側,緊靠華山林場。四季常流的白龍潭水從山峪中流出,繞過這個小村莊,形成白龍河,最終匯入大汶河。據陳氏譜碑記載,民國十年陳姓由楊家莊遷此建村,因位於白龍潭所在山的山腳下,原名山下村。因址在山峪中,村旁有河彎如龍,河邊建有龍王廟,龍王廟高居白龍潭上方,遠望去如閣樓挺立,故取名龍亭峪村,與楊家莊、張家莊、孫家莊、公石、大山後為一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亭峪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萊蕪市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歷史由來,文化習俗,祭龍王,抬龍王,
歷史由來
白龍王的傳說
黑白二龍潭中的黑龍潭因位於照壁山下,群山峽谷中,潭水呈墨綠色,故名黑龍潭,有了黑龍潭必然會衍生出黑龍王。那么,白龍潭與白龍王是如何而來呢?
龍亭峪村84歲的王全林老人說,白龍王是寨裏白姓人家的先祖,是老龍王爺所封。
原來,老龍王常住南方,路過本地時,在龍亭峪村落腳,看到此地山清水秀,打算在此修廟。一日老龍王駕臨此地查看修廟情況,路過寨里。寨裏白家有位公子,年方六歲,生性機敏,活潑可愛。看到龍王駕臨,村民都紛紛給老龍王讓路。只有白家的小公子站在路中央,白家人看到此景,非常慌亂,趕忙上去勸公子,說:“龍王來了,還不快給龍王爺讓路?”小公子執拗不肯離開:“什麼龍王爺,我才是龍王爺呢?”坐在輦里的老龍王聞聽此言,立即下令落輦,老龍王出輦一看,原來是一個娃娃攔住了去路,本來雷霆大怒的龍王爺看到白家活潑可愛的小公子,並沒有發怒,說了聲“好你個龍王”,隨後駕輦而去。
老龍王走後當晚,白家公子即魂歸西天,走時有天書飛落,告知白家公子被召做龍王廟的龍王了。原來老龍王統領全國,事務繁重,在此地修了廟,就要差人在此負責一方風雨,所以早有收徒之意,見到白家的小公子甚是喜歡,故收為徒弟。由於公子姓白,所以當地人都稱白龍王。由於白家公子被收做龍王當天是農曆六月廿四,所以這一天被村民視為龍王生日,在這一天舉行廟會,祭拜白龍王爺。
村民說,寨裏白家人稱白龍王為老老爺(祖先),在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這一天,都要到白龍潭舉辦盛大的祭拜活動。
由此,黑龍潭是先有黑龍潭後才有黑龍王,而白龍潭則是因為白龍王才取名白龍潭。
文化習俗
祭龍王
白龍潭是三潭相連,一潭二潭有巨石相隔,三潭面積最大,潭西側緊靠巨大石樑,石樑下方有石洞,深不可測。據村民說,即使在旱年裡白龍潭水也從未乾涸過,足見白龍潭水之深。
白龍廟位於白龍潭東側,廟占地面積500畝,最初為尹魁明老人所建,清康熙三十五年永寧崮主持道人亓得成率眾徒重修,廟前西側碑額刻有“風調雨順”的石碑記錄了這一過程。
據王全林老人回憶,當年的白龍廟裡有很多位神,位於中間的是白龍王,白龍王坐在輦里,白龍王后面坐著的是老龍王。前面有大太子、二太子、兩位娘娘,兩側還有風婆婆和霹靂將軍。風婆婆手裡拿著布袋,張開口袋就會起風,霹靂將軍一手拿釺,一手握錘。風婆婆和霹靂將軍都聽命於龍王爺,所以在下雨前,往往都是先起風,後打雷,然後大雨瓢潑而至。據說,一潭二潭本來是連在一塊的,後來因為霹靂將軍為懲罰惡人打雷劈落巨石,將潭分成了兩個。
傳說在很早以前,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這天,或者久旱逢雨後,附近老百姓都會祭拜龍王。村民殺豬宰羊後,來到白龍廟前,白龍潭三潭的石洞下便會冒出鍋碗瓢盆等炊具,祭拜儀式完畢後,將炊具洗刷完畢,放回水中,炊具就會又鑽進黑洞中,年年如此,大家也都很規矩地取用又送回。但有一年,有村民在祭拜儀式完畢後,偷偷將部分炊具留下帶回家去。第二年,白龍潭裡就沒有炊具冒出了。
村民說,人不要有過多的貪慾,拿了不該拿的東西,就會受到懲罰。
關於祭拜龍王,還有一個故事。大王莊鎮順天街財主比較多,從順天街到白龍潭,要從小王莊村西繞一大圈才能到。在小王莊村東,有一片地被村民稱為“五畝地”,順天街的一個財主許願,如果能把這片地買下來就會從地里修條路,以方便去白龍潭拜白龍王。在有地就有一切的那個年代裡,買地是很難的。後來財主費盡心思終於把地買了下來,於是便按照許願修好了路。財主認為,之所以能買到這片地,是白龍王顯靈。於是財主決定祭拜一下白龍王。財主家裡養了兩頭豬,財主剛開始說要把兩頭豬都宰了來祭拜白龍王,但到了祭拜時,又覺得宰兩頭也是祭,宰一頭也照樣能祭。於是臨時改了主意,決定只宰一頭豬。但財主一打開豬圈門,兩頭豬就都跑了出來,費了老大勁,最終只逮回一頭,另一頭豬不知道跑哪裡去了。財主無奈地說:“看來想省是省不下了。”最終趕著一頭豬上了白龍廟,但到了白龍廟一看,另一頭豬正趴在白龍廟前。財主嘆道:“看來是騙不了龍王爺,說好了宰兩頭,就要宰兩頭。”
村民說,人不能出爾反爾,說到就要做到,不然你會發現失去的更多。
一直到今天,村里人說,如果趕著豬去白龍廟,不用費多大勁,豬就會順著路跑到白龍廟。
抬龍王
白龍王在大王莊一帶頗有影響。村民說,白龍廟在文革破四舊時被拆掉了,在那之前,除了在農曆六月廿四這一天要祭拜外,天旱之時,會抬出龍王來求雨。
抬龍王就是把白龍廟裡最正中坐在輦里的龍王抬出來,到各個村里去祭拜,一般是從小王莊,到白炭坡,最後從大王莊轉一圈再抬回來。天旱之年,村民就會把輦和龍王一塊抬出來,一個村祭拜完畢,另一個村接過去祭拜。
傳說有一年,一個村抬到另一個村村口去交接,但該村沒人來接龍王。後來村民經過商議,覺得還是要抬,抬了可以不拜,交給下一個村莊便是。於是村里派人去接龍王,但接上龍王后,幾個人抬著輦不自覺地就跑進了一塊種了麻的地里,怎么抬也抬不出來了。在麻地里折騰了半天,抬輦的幾個人都被折騰得夠嗆,後來有人說這是得罪了龍王,龍王生氣了。於是村民乾脆直接在麻地里祭拜了龍王,這才把龍王抬出麻地交接給了下一個村。
村民說,因為有白龍王的保佑,我們這一片一直風調雨順,而且種姜種蒜都收。所以,該尊敬的人就要尊敬,不然也不會得到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