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村(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龍井村)

龍井村(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龍井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井村,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西南部,距鎮政府約3.5千米,北靠金字山,西望南坑村。清代,林姓、鄭姓等遷此建村。據清光緒《香山縣誌》記載,當時村南是丫髻山地,山上有天然石凳,深闊各兩丈。凳中泉水充沛,“水色清澈,當日午俯視,池底有長虹檻臥,彩現五色”,宛如彩龍,俗稱龍井,又稱龍潭觀音潭,故而得名龍井村,古時鄉人常至此祈雨。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人口,方言,經濟,歷史文化,傳統民居,民俗,地方特產,風景名勝,交通運輸,社會事業,

建制沿革

龍井村清道光初年屬香山縣公都,光緒初年屬谷鎮,宣統二年(1910年)屬第五區;1925年屬中山縣第五區。1949-1983年,先後屬中山縣崇正鄉、神灣古看鄉、第二區、三鄉公社、平嵐鄉、三鄉公社南龍大隊;1984年屬中山市三鄉區,1986年12月屬三鄉鎮南龍行政村,2011年屬三鄉鎮南龍社區。

地理環境

龍井村坐落於三鄉鎮西南部的丘陵區、白水林山西北麓的低地處,地勢較平坦。村三面環山,北有金字山,西倚後門山,南臨竹高嶺等山峰。村內龍潭水庫,始建於1956年,1979年竣工。大壩為均質土結構,溢洪道在大壩右側,總庫容17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8.5萬立方米,年供水量40萬立方米村西南有南龍河流經。村城周邊林木覆蓋,森林面積達4168畝。

人口

龍井村主要有林、陳、鄭、劉等姓,大都是清末自廣東增城遷人的客家人。2015年底,戶籍人口312人。其中,男性151人,女性161人;80歲以上20人,最長者85歲(男)。生活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約50人實際在村居住。戶籍人口297人。非戶籍外來人口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人,澳門同胞20人。祁籍該村的華僑華人1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歸僑2人。

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屬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經濟

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曾有耕地500多畝;也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以番薯花生、蔬菜為多,2000年後改種植果樹,有荔枝龍眼、芭蕉等。現時走工業、第三產業並舉之路由於村落周邊交通較為便利,村四周多有工廣分布其中仙明五金廠、谷成食品廠、陳氏五金製品廠等規模較大。村集體開設400畝工業區,引進玩具包裝、工藝、五金等行業企業20多家;開設商業區40畝,並開發山坡連片種植優質水果1000多畝;另有金城房地產公司開發近千畝住宅區。村民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租金等。

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所剩無幾,有中西合壁風格的民居。其中,龍井隊12號民居屬兩層外廊式建築,吸收了南洋地區獨特且富創造性的風格——在女兒牆上開出一個或多個圓形的洞口,能預防颱風襲擊,減少對建築物的風負荷。此民居仍有人居住。原三鄉鎮谷都派出所也為兩層外廊式舊建築,由三合土、青磚等建成,外部較為破舊,石柱染成紅色。

民俗

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村民晚飯後要把灶台刷乾淨,把舊的灶君神位取下燒掉,三十日早晨把灶君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並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人“年界”後,村民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陸續回家。過去人“年界”後,大人會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平日束之高閣的鑼鼓也皇出來放在土樓廳堂上,小孩可以敲鑼打鼓,突顯過年的氣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