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章

龍之章(1812—1883)字繪堂,項城縣永豐鄉毛集行政村金莊寨人。

基本介紹

  • 本名:龍之章
  • 字號:繪堂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河南項城
  • 出生時間:1812
  • 去世時間:1883
  • 主要作品:《蠢子醫》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他出生於清嘉慶年間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他的祖父龍復(字培元),乾隆丁酋萃科,著有《四樹堂文集》。其父龍廷霖(字怡如),嘉慶辛酋拔貢,嘗在京都游稿,著有《學古齋文集》二卷,此書以“議論縱橫,出入經史。筆力奇奧……”著稱於世。其叔父龍廷圭亦歲貢生,兼通岐黃。
龍之章是龍廷霖季子,他幼年時期,即才思敏捷,聰明過人,且專心致學,不事戲嘻。他父親恐其幼弱太專而影響身心,常以玩耍而誘之,終不能變其特性。繼而功夫純熟,為文亦卓然成章。十三歲就能明辨事物,有獨特見解。據清代項城縣誌記載:之章“束髮受書,即不屑屑於章句俗學,必求有濟於世……,功名富貴視之蔑如。”(舊縣城縣誌卷二十五人物誌451頁。他到十八歲時,以其“才雋學博、落落有大志”而選入官辦學堂公費讀書,取為歲貢生。由於他蔑視功名利祿,不入仕途,潛心有濟於社會人生的事業,於課讀之餘,兼及醫學,專心致志地攻讀《素問》、《靈樞》、《傷寒》、《金匱》、《石室秘錄》等經典及醫學名著,他博覽百家,窮深探微,善於獨立思考,嗜骨能化,師古而不泥於古,不為成說所縛,對許多危症痼疾每能起死回生,被時人譽為“神醫”。
龍之章的前大半生以教學為業,兼治醫而不售藥,因他不忍取病家之利。他四十二歲喪妻,晚年喪子,諸孫幼小,家業衰微,加之戰亂頻繁,才不得不以醫為生計。並將平時臨床經驗及心得之妙,以詩歌夾敘的形式寫成《蠢子醫》。此書初為家藏本,繼而在親友中爭相傳抄。後腦經其侄龍金門、其孫龍鎮川、侄孫龍浚川篆編整理,於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集資刊行(石印本)以傳於世,從之章始,今龍門醫學以相傳七代,代代有得力於這部著作而聞名鄉里者十七人,其在傳門人不可勝數。

個人作品

蠢子醫》一書共分四卷,約十二萬字,二百八十四論,全書反映了龍之章對多種學科病症治療的奇驗和獨到的見解。他對發病的認識和立法制方,十分注重五運六氣,並提出“醫道以氣運為主”的理論。他研究脈學,兼收各家學說,注重常變,自成一家,往往能據脈直言病候,洞見隱情,使病人及其家屬為之嘆服。在治療方面,他重視治胃補脾,指出“萬病以脾胃為主”。在藥物運用方面,他善用“霸藥”,書中所載方劑約有三分之一為駿猛有毒之品。但他善於掌握運用時遵古炮製,轉極毒之品成極平之性。據清項城縣誌記載:“《蠢子醫》其論運氣、脈理、病源、用藥,妙有獨得,為古今人所未道。至於用巴豆、馬前、白坯各毒藥,似為蹈險而確有奇效。其言之顯,雖婦孺可解;其技之神,雖古人罕儷。”此書流行社會已有數種版本。1936年裘吉生將其輯入《珍本醫書集成》,並在《蠢子醫》提要中介紹稱:“本書所論,皆屬經驗之談……頗多不傳之秘。”國醫中醫研究院余瀛鰲、盛維忠二氏撰文《龍之章及其蠢子醫》,在《河南中醫》雜誌1983年第一期《河南歷代名醫及其著作》專欄發表。譽此書“診療把握綱要,汲古出新”、“方藥經驗心得,頗多不傳之秘。”1986年,上海中醫學院王玉潤、張伯訥、何傳毅教授審訂後,將《蠢子醫》全書收錄於《珍本醫書集成》第十四冊,發行全國,為豐富祖國醫學寶藏作出了貢獻。
《蠢子醫》《蠢子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