齶齒尖棘鯛

齶齒尖棘鯛

體細長而側扁,背部形又隆起。口端位,下頜稍突出於上頜;上頜骨後端平截並延伸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鋤骨與齶骨均長有絨毛狀齒帶。鰓耙數8-9+1+19-20-29。前鰓蓋骨後緣具弱鋸齒,隅角處有1根強棘,鰓蓋骨上部有兩棘;下鰓蓋骨僅1長棘。被櫛鱗,鱗後部具小棘。背鰭兩個,稍分離,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第二背鰭鰭條I+8-9;臀鰭硬棘III,軟條5-7;胸鰭長,其末端超越臀鰭起點;尾鰭叉形。體一致為黑色。此類魚之分類地位仍有存疑,Nelson (1994)將此類魚暫列為不確定魚而暫列於真鱸科(Percichthyidae)。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齶齒尖棘鯛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中文名齶齒尖棘鯛觀賞魚類否
俗名黑大面側仔食用魚類否
英文名是否有毒否
科目英文Percichthyidae經濟魚類否
科目真鱸科最大長度8 cm
命名者Fedoryako, 1976棲息深度300-400公尺

齶齒尖棘鯛
齶齒尖棘鯛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台灣。台灣主要產於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側扁,背部形又隆起。口端位,下頜稍突出於上頜;上頜骨後端平截並延伸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鋤骨與齶骨均長有絨毛狀齒帶。鰓耙數8-9+1+19-20-29。前鰓蓋骨後緣具弱鋸齒,隅角處有1根強棘,鰓蓋骨上部有兩棘;下鰓蓋骨僅1長棘。被櫛鱗,鱗後部具小棘。背鰭兩個,稍分離,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第二背鰭鰭條I+8-9;臀鰭硬棘III,軟條5-7;胸鰭長,其末端超越臀鰭起點;尾鰭叉形。體一致為黑色。此類魚之分類地位仍有存疑,Nelson (1994)將此類魚暫列為不確定魚而暫列於真鱸科(Percichthyidae)。
漁業方法
可利用底拖網捕獲。一般皆當下雜魚利用。
中文名
齶齒尖棘鯛
觀賞魚類
俗名
黑大面側仔
食用魚類
英文名
是否有毒
科目英文
Percichthyidae
經濟魚類
科目
真鱸科
最大長度
8 cm
命名者
Fedoryako, 1976
棲息深度
300-400公尺


齶齒尖棘鯛
中文名齶齒尖棘鯛觀賞魚類否
俗名黑大面側仔食用魚類否
英文名是否有毒否
科目英文Percichthyidae經濟魚類否
科目真鱸科最大長度8 cm
命名者Fedoryako, 1976棲息深度300-400公尺
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地理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台灣。台灣主要產於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體細長而側扁,背部形又隆起。口端位,下頜稍突出於上頜;上頜骨後端平截並延伸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鋤骨與齶骨均長有絨毛狀齒帶。鰓耙數8-9+1+19-20-29。前鰓蓋骨後緣具弱鋸齒,隅角處有1根強棘,鰓蓋骨上部有兩棘;下鰓蓋骨僅1長棘。被櫛鱗,鱗後部具小棘。背鰭兩個,稍分離,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第二背鰭鰭條I+8-9;臀鰭硬棘III,軟條5-7;胸鰭長,其末端超越臀鰭起點;尾鰭叉形。體一致為黑色。此類魚之分類地位仍有存疑,Nelson (1994)將此類魚暫列為不確定魚而暫列於真鱸科(Percichthyidae)。
漁業方法可利用底拖網捕獲。一般皆當下雜魚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