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靈湯

齒靈湯,中醫方劑名。苗守章驗方,出自《山西中醫》。具有清肝火,瀉胃熱之功效。主治肝胃火盛之牙痛,症見牙齦紅腫、疼痛、口腔潰瘍、口苦口臭、煩躁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基本介紹

  • 出處:苗守章驗方,出自《山西中醫》
  • 功用:清肝火,瀉胃熱
  • 主治:肝胃火盛之牙痛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

組成

生石膏、生地黃各12g,丹皮10g,荊芥、防風各8g,青皮6g,甘草3g。

用法

先煎生石膏20分鐘,加入余藥再煎10分鐘,每日1劑,分2次服。

功用

清肝火,瀉胃熱。

主治

肝胃火盛之牙痛,症見牙齦紅腫、疼痛、口腔潰瘍、口苦口臭、煩躁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方義

方中生石膏,性大寒味辛甘,功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既治壯熱煩渴,又治胃火牙痛,還治瘡瘍不斂。生地黃,性味甘苦寒,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既治熱入營血,陰血受灼之口乾舌絳,又治血熱妄行之牙齦出血。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功能清熱涼血,活血散淤;既治癰瘡腫毒,又治溫邪傷陰,陰虛發熱之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荊芥,性味辛微溫,功能透疹消瘡,凡風寒、風熱均可使用。青皮,性苦辛溫,功能疏肝理氣,散結止痛,行氣和胃,消積化滯;能治肝經火熱之牙齦腫痛、氣滯血淤之乳房脹痛或結塊。防風,性味辛甘微溫,功能勝濕止痛;用治濕熱腫痛及腹痛泄瀉。甘草,性味甘平,功能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藥性。諸藥合用,能清胃瀉火,疏肝行氣,滋陰涼血。

配伍特點

選用大量肝經藥物,辛涼並用,共奏清肝瀉火,涼血疏風之功效,再加減運用上選用了肝膽脾腎經的藥物。

運用

常見於現代醫學的牙周炎、口腔炎。

加減化裁

上門齒痛加黃連10g,寸冬6g;下門齒痛加知母6g,黃柏5g;上犬齒痛加川芎6g,白芷6g;下犬齒痛加白朮10g,白芍6g;上頜左臼齒痛加梔子6g,柴胡3g;上頜右臼齒痛加大黃3g,枳殼6g;下頜右臼齒痛加黃芩5g,桔梗3g。

使用注意

1、生石膏,寒涼,脾胃虛寒及陰虛內熱者忌用。
2、生地,性寒而潤,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3、血虛有寒,月經過多及孕婦不宜用丹皮,散熱涼血則丹皮宜生用。
4、荊芥,不宜久煎,消瘡散結宜生用。
5、青皮,醋炙疏肝止痛力強。
6、防風,陰虛火旺,血虛發痙者慎用。
7、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水腫者不宜使用。
8、飲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之品。

附註

附方 牙痛方
組成:川芎25g,藁本15g,羌活15g,地骨皮40g,生地30g,牛膝40g,防風15g,黃芩25g,知母20g。
功用:清熱滋陰,降火止痛。
主治:牙痛。
出處:《湖北中醫雜誌》1984:(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