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螯額角蛛

齒螯額角蛛

昆蟲名,為蜘蛛目(Araneae),皿蛛科。分布於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安徽、江西、福建、山西、河北等。寄主危害作物有水稻、棉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齒螯額角蛛
  • 拉丁學名:Gnathonarium dentatum (Wider, 1934)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蛛形綱 Arachnida
  • :蜘蛛目 Araneae
  • :皿蛛科
  • :額角蛛屬
  • 分布區域:河南、甘肅、吉林、內蒙古、北京、青海、寧夏等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形態特徵,雌蛛,雄蛛,卵袋,生物特性,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2.60-3.40毫米。胸部呈亮桔紅色,頸溝、放射溝不明顯,眼區後方略微隆起,眼面向前傾斜並逐漸伸展。前眼列微後曲,前中眼小;後眼列端直,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唇基向後傾斜,並生一根中央剛毛。螯肢前齒堤5齒。第1、Ⅱ對步足脛節有2刺;第1、Ⅳ步足脛節具1刺,第Ⅳ步足脛節有1根聽毛。腹部長橢圓形。紡器周圍黑色。腹部腹面中央邊緣有1對縱行黑斑。

雄蛛

體長1.50-2.60毫米。頭端背中線有一列長毛,周圍有短毛。螯肢前側有較強大隆起,其上有許多帶毛的小瘤突。腹部背面後半部有1對較大的縱向黑斑。腹部腹面中部邊緣有1對縱行黑色斑點。觸肢腿節的長度等於第1對步足腿節的1/2。膝節凹向腹面並逐漸向端部增粗,為第1對步足跗節的1/2,端部有1小突起。脛節頂端呈漏斗形,並有1黑色長的背側棘突,其末端向內彎曲呈鉤狀,棘突內緣近基部有1個三角形小齒.觸肢器之插入器細長,沿著一片半圓形薄膜彎曲。

卵袋

圓形,白色或微黃色。卵袋錶面的絲較薄,可見內面卵粒團,直徑4毫米左右。每個卵袋含卵20粒左右。

生物特性

齒螯額角蛛,在長江流域棉區,以靠近湖邊棉田內的種群數量大。多在地面活動,亦可爬到棉株上,可結不規則小網,但大部時間過遊獵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